琵琶魚,也叫做鮟鱇魚,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

頭部上方有個肉狀突出,形似小燈籠,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鳍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小燈籠之是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内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于是小燈籠就成了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
當獵物靠近自己的“小燈籠”後,鮟鱇以極快的速度展開“血盆大嘴”将其吃下去。當然,在神秘莫測的深海世界中,鮟鱇也有自己的天敵,是以它的小燈籠同樣也會為其招引天敵。但鮟鱇似乎能夠辨識出靠近小燈籠的是獵物還是天敵,如若是天敵,它會迅速将小燈籠含進嘴裡,隐藏光源,進而讓天敵失去方向。
鮟鱇魚的雄性是動物界中真正的“屌絲”,從一出生開始,雄性的琵琶魚就被貼上了“無用”的标簽。它們體型嬌小,十分柔弱,幾乎沒有獨立的捕食能力。雄魚唯一的使命就是咬住雌性魚的身體,寄生在雌魚身上,它的體内不由自主地釋放出一種酶,使得雄性魚的牙齒慢慢融入雌性魚的皮膚裡。之後,它體内的器官也慢慢融入雌性魚體内,兩條琵琶魚慢慢地融為一體。最終,雄性魚化作了雌性琵琶魚身體上的一個小疙瘩,唯一留下的隻是它的一對睾丸,以備雌性魚在排卵時自動受精。也就是說雄魚與雌魚交配時,雄魚已經早死多時了,雄魚短暫的一生唯一的用處就是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