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作者:世界遺産之旅

佩特拉(Petra)古城位于約旦南部,距首都安曼約250公裡。佩特拉(Petra)在希伯來語裡是“岩石”之意。《舊約全書》稱“塞拉”(Sela)。佩特拉坐落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峽谷中,幾乎是全在岩石上雕鑿而成,佩特拉古城遺址的紅色砂岩,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亮呈現出絕美的顔色,是以又被稱為“玫瑰古城”。1985年,佩特拉(Petra)作為文化遺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佩特拉

這座納巴泰遊牧城市位于紅海和死海之間,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最初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亞-腓尼基之間的交通要塞。佩特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古東方傳統與古希臘建築在這裡交彙相融。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陡峭岩壁上雕鑿出的城市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遊走在佩特拉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露天劇場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本文作者在佩特拉露台劇場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佩特拉也被稱作“失落之城”,這裡到處都是曆史的痕迹,刻在山崖上,印在峽谷中,宛如雕刻在峽谷的彩色史詩。佩特拉為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的納巴泰王國首都。公元前1世紀時極其繁榮,公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曾作為商路要道盛極一時。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探險家約翰·貝克哈特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從史前時期到中世紀,各種各樣的考古遺迹和建築遺迹都為現在已經消失的文明提供了獨特的見證。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迹。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遊走在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石柱街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石柱街的盡頭是修道院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遊走在古城遺址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并且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狹窄的山峽。進入峽谷,甬道回環曲折,險峻幽深,路而覆寫着卵石。峽谷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2米左右,能讓一輛馬車通過,全長1.5公裡左右。兩側雕鑿有洞窟、岩墓等。峭壁上的岩石,在風雨長期作用下變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順峭壁仰望蒼穹,藍天一線,“一線天”的名稱由此而來。據說,公元1世紀,攻入佩特拉的羅馬士兵曾與納巴泰人在這裡有一場慘烈的厮殺。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順峭壁仰望蒼穹,藍天一線,“一線天”的名稱由此而來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一線天”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遊走在古城遺址

峽谷盡頭是一座依山雕鑿的古希臘式風格建築——埃爾·科茲納寶庫。高約40米、寬約30米,造型雄偉,有6根羅馬式門柱,分上、下兩層,直至洞頂。橫梁和門檐雕有精細圖案。傳說《一千零一夜》中《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的藏寶洞就在這裡。繞過埃爾·科茲納寶庫繼續前行有古羅馬劇場遺迹。劇場後面有一片開闊地,周圍山崖的岩壁上,門檐相間,殿宇重疊,十分壯觀。城市依山而建,有寺院、宮殿、浴室和住宅等。還有從岩石中開鑿出來的水渠。在東北部的山岩上開鑿有石窟,其中有一座氣勢雄偉的三層巨窟,正面為羅馬宮殿建築風格,是曆代國王的陵墓。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埃爾•科茲納寶庫,傳說《一千零一夜》中《阿裡巴巴和四十大盜》的藏寶洞就在這裡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埃爾·科茲納寶庫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埃爾·科茲納寶庫(局部)

探訪約旦佩特拉古城遺址

本文作者在佩特拉(2016年)

佩特拉,是一座隐沒于峽谷中的城市,懸崖絕壁環抱,被譽為“一顆鑲嵌在岩石峭壁上的浮雕寶石”。納巴泰人的佩特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曾經是那麼的繁華與宏偉,鼎盛時期,納巴泰王國的疆域從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卻始終将都城定在群山環繞、易守難攻的佩特拉。納巴泰人敗于羅馬人之後,一下子就無影無蹤了,一點線索都未曾留下,僅有的是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圖案文字,至今未能破譯,留下的這座神秘的石頭之城有待于後人去思考、探索和破解。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8,走進世界遺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孫博,2020,世界遺産。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