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辣評曆史5 郦生獻策消楚權,張良八問駁郦生 跟上司談話的小技巧

作者:知識銀行2022

郦生獻策消楚權,張良八問駁郦生

跟上司談話的小技巧

辣評導讀:謀士也是很内卷,出個主意,也得擔心被主子斥罵。請看,留侯張良表演跟上司談話時的小技巧......

漢王,筷子借我一用,開始奪筷演說......

啥,要我筷子幹啥?

《資治通鑒·漢紀二》

原文:

楚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漢王與郦食其謀桡楚權。

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後于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複立六國之後,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響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

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谒。

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桡楚權者”,具以郦生語告良,曰:“何如?”

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

漢王曰:“何哉?”

對曰:“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昔湯、武封桀、纣之後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釋箕子之囚,封比幹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

發巨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

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載幹戈,示天下不複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

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

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複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

天下遊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複立六國之後,天下遊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

且夫楚唯無強,六國立者複桡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

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

漢王辍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

辣評曆史5 郦生獻策消楚權,張良八問駁郦生 跟上司談話的小技巧

譯文:

楚軍屢次襲擊截奪漢軍運糧的通道,使漢軍中糧食短缺。漢王是以與郦食其謀劃如何削弱楚國的實力。

郦食其說:“從前商湯讨伐夏桀,将夏桀王的後裔封在杞國;周武王讨伐商纣,将商纣王的子孫封在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行、背棄道義,侵伐各諸侯國,滅掉各國後,使諸侯的後代生無立錐之地。陛下若真能重新扶立六國的後裔,當今六國的君臣、百姓都對陛下感恩戴德,無一不向往陛下的風範,仰慕陛下的仁義,都甘願做陛下的臣民。如此德義已經施行,陛下即可面向南居帝位稱霸天下,楚王也必定會整理衣冠,肅然起敬地前來朝拜了。”

漢王說:“好!快去刻制印玺,您就可以帶上它們出使各國了。”

郦食其尚未起程,張良從外面回來谒見漢王。

漢王當時正在吃飯,說道:“子房,你過來!賓客中有人為我策劃了削弱楚國實力的辦法。”随即把郦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說:“你看怎麼樣呀?”

張良道:“什麼人為陛下謀劃了這個計策?陛下統一天下的大事要完了!”

漢王說:“為什麼呢?”

張良答道:“我請求借用您面前的筷子,來為您指劃一下目前的形勢:從前商湯、周武王之是以封立夏桀、商纣王的後裔,是因為估量到自己可以掌握住對他們的生死大權。而如今陛下能夠決定項羽滅亡的命運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國君後代的第一個理由。

周武王進入殷商的都城,在裡門表彰商纣王時的賢人商容的德行,釋放了被囚禁的箕子,翻修比幹的墳墓。而如今陛下能夠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後的第二個理由。

周武王曾經發放商纣王巨橋糧倉的糧食,散撥鹿台府庫的金錢,以赈濟貧苦百姓。如今陛下可以這麼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後的第三個理由。

殷商滅亡後,周武王廢棄戰車,改作乘車,倒置兵器,以向天下人表示不再用兵。如今陛下能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後代的第四個理由。

把戰馬放養在華山的南面,以顯示讓它們休息不再驅用。如今陛下可以這麼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後代的第五個理由。

将牛放牧到桃林的北面,以表示不再用它們運輸糧草辎重。如今陛下能夠這樣做嗎?這是不可封六國後代的第六個理由。

天下遠遊的士子,是以要遠離自己的父母兄弟,抛棄自己祖先的墳墓,離開自己的老友,跟随陛下輾轉奔波,為的就是得到那日思夜想的一點點封地。倘若今天重新封立六國國君的後裔,使天下遠遊之士各自回去事奉他們的君主,伴随他們的父母妻兒,返歸他們舊友、祖墳所在的故土,那麼陛下還依靠誰去奪取天下呢?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後的第七個理由。

況且當今隻有楚國強大,尚無超過它的,假如複立的六國後代重又屈從楚國,那麼陛下還怎麼使他們臣服于漢呢?這是不可封六國之後的第八個理由。

如若真的采用了那位賓客的計策,陛下統一天下的大事可不就完了嗎!”

漢王聽了這番話後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書呆子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立即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玺。

辣評曆史5 郦生獻策消楚權,張良八問駁郦生 跟上司談話的小技巧

辣評:

先說說郦食其(lì yì jī)吧。這是一個性情中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智慧老者。郦老爺子其實是挺與漢王對脾氣的,縱酒使氣,狂傲不羁,卻又忠心耿耿,毫不貪生怕死,也很拼,這對文士而言還是難能可貴的。不但自己投奔明主,還拉來自己弟弟(郦商後屢獲戰功,獲封曲周侯)。郦老爺子以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見解,為漢王成就大業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後文細說郦生說齊王,拖住齊王,赢得戰機,卻被韓信給賣掉,終被齊王所殺的事迹。

然而,這次郦老爺子卻抄錯作業了!為何這麼說呢?

後世東漢史學家荀悅一針見血的說到:“取非其有以與于人,行虛惠而獲實福也。立六國,于漢王,所謂割已之有而以資敵,設虛名而受實禍也。此同僚而異形者也。”

簡單用大白話,就是:

第一:自家還吃不飽,哪有餘糧給别人呢?總不能餓死自己人,養肥外村人?不去強大自己,而去慕虛名,割實利與人,不相當于自廢武功嗎?

第二:不要指望别人受了恩惠,感恩戴德還馬馬虎虎。想要人家吃你幾頓包子,就為你抛頭顱,灑熱血,兩面插刀,那是太幼稚了。

第三:自家子弟眼巴巴,等着建功立業,封官封爵。你卻無功而賞一群吃瓜群衆,這往後,誰還替你賣命?賞罰不信,何以立威?

第四:我方尚處于守勢,項王虎視眈眈在側,随時發起緻命攻擊。此時,把好東西賞給吃瓜群衆,無疑是為項王提供肥羊。

而留侯張良表現的一如既往的優秀,穩重,睿智,無怪乎被稱為漢初三傑(另外二位是韓信、蕭何),無怪乎漢高祖評價:“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

張良是排名大陸古代謀士軍師榜前三的存在。其權謀,眼光自不必多論,多少史學家對他贊譽良多。如此一個博古通今,一個玲珑剔透,又圓滑世故的雅士,除了在大局觀,奇計巧謀方面,建樹頗多,其在勸谏上司小技巧方面,也給後世留下許多完美案例。

這裡想說說這些看似不起眼,而又極其關鍵的跟上司溝通的小技巧。

其一:要搞清楚狀況,有的放矢。在得知漢王欲通過扶植六國後裔來達到侵削楚權時,先打聽這是誰出的主意?為何要如此呢?要做到心中有數,為接下來的說辭,奠定基調。如果是項王本人的主意,那就需要小心,再小心了。人都有傲氣,輕易不肯改變主意的,何況還是漢王。如果是其他人的主意,比如重要謀士陳平,或者漢王其他心腹之人,那也得小心措辭,不要太得罪人,畢竟還得在漢王這邊混下去。如果是其他人,那大可不必,往死裡說,盡量踩,直抒心意即可。

其二:要先聲奪人,刺激對方,引起注意。搞清楚狀況後,先要在言語上引起上司注意,勾起上司談話的興趣。實踐中,可以往死裡誇張,反正是未發生的事情,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是以,這裡,張良毫不猶豫的吓唬漢王到:“完蛋了,玩球了!漢王,如果這麼搞,回家賣蕃薯去吧,還搞什麼一統天下呀!”

漢王當即跳腳,“你爺爺的,說啥呢?”

其三:要進一步奪取上司的注意。起手式先聲奪人後,上司還自己幹自己的事情,比如一邊吃飯,一邊跟你講;或者一邊喝茶,一邊敷衍你;又或者一邊寫字,看報(可能也是裝的),一邊忽略你。此時就必須果斷打斷他,要不然,上司很可能心不在焉,對你漠視,輕視,那你的談話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張子房在這裡給大家上演了經典的“奪筷演說”一幕。吃,吃,吃,你就知道吃,都要亡國了,還有心思吃?哈哈,子房,當然是文明人,讀書人,,不能用如此野蠻的話術。他骨子裡卻是個狡猾的狐狸,得用一套虛詞對付漢王,讓漢王也能有台階下。于是,美其名曰:“我需要用您的筷子來做示範!”其實質是掌握對話的主動權。如此,多麼高明呀!

其四:要句句戳心,有理有據,要講重點。張良清楚,事情迫在眉睫,沒有必要矯情,撿重點說。于是乎,一連串的引經據典的八問,啪,啪,啪,射向漢王,搞的漢王,有點暈。

其實就一句話,“你個當老二的,切不可用實利換虛名!”

這是什麼情況?我啥也沒幹,好吧?怎麼有這麼嚴重嗎?

不對,媽的,郦老爺子,差點着了你老小子的道,壞了老子的大事......

于是乎,郦老爺子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張良事實上的墊腳石,那在漢王心裡,肯定高下立判。當然了,以留侯的本事,是相當的不屑于此等小事的。

辣評曆史5 郦生獻策消楚權,張良八問駁郦生 跟上司談話的小技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