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破侖,一個差點當上歐洲秦始皇的男人(二)

作者:十八線美男子

1804年11月6日,法國公民投票通過了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侖加冕稱帝。

就是這樣的一個鄉下的野小子,憑借着自己的實力一步步地成為了“法國人的皇帝”。

按照歐洲傳統制度,拿破侖稱帝是沒有合法性的,法國的皇帝隻能是波旁王朝,是以拿破侖新王登基需要教皇來為其戴上皇冠加冕,君權神授的理念也更好證明其合法性。

但他想又借機打破數百年來,教權幹預世俗政權謀取私利的局面,是以就有了從教皇手中搶過皇冠自己加冕的那一幕。

1805年,拿破侖加冕為意大利國王,拿破侖成為意大利國王的舉動激怒了奧地利。

1805年8月,屢戰屢敗的奧地利又拉上來英、俄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奧地利和俄國大軍,分别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

拿破侖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并在俄軍趕來增援之前,于10月20日取得烏爾姆戰役的勝利。俄軍聞訊倉皇撤退,而後法軍乘勝追擊,兵不血刃占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從維也納逃跑出來的奧國皇帝弗朗西斯二世,帶着撤退的奧軍到達了奧洛穆茨,與此同時,沙皇亞曆山大一世也率軍來到奧洛穆茨。

得到俄軍加強的俄奧聯軍在奧洛穆茨占領陣地。

面對俄奧聯軍,拿破侖先是假意懼怕聯軍的強大兵力,要求談判。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防止俄軍繼續撤退,以便創造條件,尋求戰機。

而驕橫的亞曆山大一世求戰心切,在他的再三督促下,11月27日,俄軍不待後續部隊到達即向布爾諾以東地區開進,企圖從南面迂回法軍。

關于接下來這仗怎麼打,俄奧聯軍出現了争議,經驗老道的總司令庫圖佐夫主張暫時避戰,不與拿破侖發生接觸,等到另一批俄奧援軍到達以後,特别是等到12月15日普魯士參戰以後,再同拿破侖進行決戰。

年輕氣盛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認為拿破侖的法軍已經疲憊不堪,戰鬥力大大削弱,而普魯士軍隊的參戰,也已确定無疑,在聯軍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不主動攻擊卻避而不戰,配不上他的英明,他要求立即轉入對法軍的進攻。

拿破侖聽到聯軍意見不和,那是開心壞了。他也意識到想要現在趁其援軍未到進行決戰,必須采取點欺敵措施,讓對方上套。

為此他指令法軍從前沿陣地後撤,同時要求進行停戰談判。看到拿破侖這一舉動,聯軍總司令部内許多将領認為,拿破侖怕了,法軍不堪一擊。

12月史稱“三皇會戰”的奧斯特裡茨戰役爆發。

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絕對是拿破侖軍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戰敗後的奧地利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号,神聖羅馬帝國的曆史終結,第三次反法聯盟瓦解,至此拿破侖成為歐洲霸主,這是拿破侖一生的巅峰。

1806年,拿破侖組成萊茵同盟,大洋彼岸的英國擔心法國日益強大,同年9月,英、俄、普、瑞四國組成第四次反法聯盟。10月歐洲戰争重新開始。

第四次反法聯盟就沒那麼驚心動魄了,由于普魯士急于開戰,并沒有等俄軍彙集,就搶先進攻,使得拿破侖有機可趁,率先擊敗普魯士,再擊退俄國。普軍的指揮混亂,俄軍的怯懦避戰,再加上雙方的配合不力,第四次反法聯盟迅速瓦解。

從1805年的奧斯特利茨之戰到1807年的弗裡德蘭之戰,拿破侖接連打敗了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三個歐洲強國,給歐洲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擊。正如恩格斯所說,對于當時的歐洲封建王國來說,拿破侖是一個 “偉大的征服者”。

戰争使法蘭西帝國獲得了大量的割地和賠款,大大擴充了法國的版圖和附屬國範圍,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的霸主地位得到确定。

拿破侖并未滿足于此,1808年,以保護西班牙領土和解決王室沖突為名,法軍入侵西班牙并占領首都馬德裡。

拿破侖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爆發大規模暴亂。

英國政府1808年介入了西班牙争端,并于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威靈頓公爵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援下,逐漸将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侖陷入了西班牙的泥潭之際,屢戰屢敗的奧地利帝國,在1809年初組織第五次反法同盟,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國在萊茵地區的領土,拿破侖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

拿破侖在4月五戰五捷,大敗奧軍,而後在瓦格拉姆戰役中,拿破侖成功反敗為勝,率領法軍再次奪取了決定性勝利。攻占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并迫使奧地利簽訂了《維也納和約》,又一次割讓土地,第五次反法聯盟瓦解。

1810年,拿破侖決定休整部隊并迎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為妻,法奧結成同盟,法蘭西第一帝國達到鼎盛。拿破侖成為了歐洲霸主,成為跟凱撒大帝、亞曆山大大帝齊名的拿破侖大帝。

拿破侖對内應付已開始出現的經濟危機,對外吞并荷蘭,兼并奧爾登堡大公國,争取瑞典向英國宣戰。

而英國和沙俄卻緊密勾結,尤其是沙皇俄國,總想有一天重新與其争霸歐洲。如果不能控制俄國,法蘭西帝國的霸主地位勢将難以鞏固,其勁敵英國也将無法被打敗。

一種建立世界大帝國的強烈欲望,驅使着拿破侖不斷走向戰争。

1812年5月,拿破侖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侖相繼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1812年9月7日,拿破侖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

9月16日,拿破侖進入莫斯科。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衆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曆山大一世帶着剩餘的俄國進階将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漸深入俄羅斯腹地,采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俄軍到處偷襲法軍,截奪車輛,破壞法軍的交通補給線,迫使各地的法軍駐防部隊疲于應付,惶惶不可終日。而且寒冬将至,饑餓和嚴寒對法軍構成威脅。

拿破侖在莫斯科堅守了一個多月,被迫于10月19日率領餘部撤出莫斯科城,實行戰略撤退。法軍原本試圖通過未遭破壞的俄國南部地區撤退,結果,大撤退變成了大潰退。

這年冬天天氣奇寒,風雨交加,法軍在撤退途中凍死餓死的,以及被哥薩克騎兵和遊擊隊俘殺的不計其數,最後回到法國的隻有不到3萬人。

拿破侖的這場侵俄戰争以慘敗宣告結束。拿破侖遠征莫斯科是其軍事力量發展的頂點,而遠征莫斯科的失敗則預示着其稱霸世界走下坡路的開始。

拿破侖在俄國戰場慘敗後,亞曆山大一世決定馬上徹底打敗法國,稱霸歐洲。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同年8月,奧地利倒戈也加入。

10月,拿破侖同各國聯軍在萊比錫展開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約六十萬。這次戰役是歐洲各國反對拿破侖壓迫和統治的大會戰,稱“民族之戰”。法軍大敗。

1814年3月31日,聯軍進入巴黎。拿破侖前外交大臣塔列朗組成臨時政府,拿破侖退位,被囚禁在地中海上厄爾巴島。路易十八繼位,波旁王朝複辟。

拿破侖保留了“皇帝”的稱号,可是他的領土隻局限在厄爾巴島上。

1815年2月26日拿破侖逃出小島,率領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國。

回歸的拿破侖受到了軍民熱烈的歡迎。路易十八屢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軍隊見到他便陣前倒戈。

1815年3月20日拿破侖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倉皇而逃,“百日王朝”開始。

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們一共有70萬人的軍隊,法國卻隻有28萬4千人。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滑鐵盧發生激戰,法軍大敗。拿破侖被迫第二次退位,流放到南大西洋的聖愛倫島。這次複辟隻維持了近一百天,稱“百日政變”。拿破侖至此徹底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