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作者:初衣勝雪

仲夏明麗荷葉美詩六首:荷葉水上生,團團水中住

雖然最早的荷葉,因為地域不同,或生在晚春,比如李商隐說,荷葉生時春恨生。彼時,唐朝的氣候偏暖,黃河流域類似長江流域,故而晚春即有小荷出水。多病暮年的李商隐,回到長安,和這裡,乃至和一生做告别,寫出了這樣惆怅的詩句。但是在後來,以至于在當代,長江流域的晚春偶見荷葉,荷葉的生在期,實際是在早夏和仲夏。

也就是農曆的四五月,才是荷葉出水生長的時期。其中四月有零星荷葉貼水,到了農曆五月,荷葉才開始出水,在夏至前,搖曳生長,在夏至後,開始次第有荷花。

荷花荷葉的美,是一種向上成長的美。單柄荷葉可以高達1.5米,直徑達半米以上。而這些成長,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絕大多數的樹種樹葉,都沒有荷葉這樣的巨大能量。比如槐樹是靠無數的綠葉形成綠蔭,稍微大一點的就是青桐樹葉,但是它們不是細小,就是呈現的是垂懸的姿态。隻有荷葉,以柔而韌的中空的荷莖,在盛夏的水中挺立。

是以關于荷葉,是夏天不能忽視的美。因為蘊含成長的喜悅。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荷葉水上生,團團水中住。

瀉水置葉中,君看不相污。“元稹 《夢遊春七十韻 》

雖然元稹做的是場春夢,寫了春夢裡無數的桃花,還有靓麗的美女,但是夢境的奇異在于亂入,仿佛他說經曆的夢如同他的前半生,但是最終落腳在現實和他自己。

這場春夢的結尾,是夏天仲夏的景色。

那荷葉從水面生長,團團以水為家,挺立傲然。

将水瀉在荷葉當中,你看荷葉是荷葉,水是水,兩者各自清白,互相不玷污。

我為什麼說這是仲夏的荷葉呢,因為這個時期,荷葉挺出水面,風吹雨灑,有搖曳之美,有露珠與荷的互動,互動又不相犯,互相成全。

元稹顯然是以荷葉自比,人世閱曆,不染身心。

那麼荷葉的這種自潔功能,這種能讓水珠滾動的特殊美,實際是荷葉在生存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植物特性。因為必須從泥淖裡吸收養分,而又不被水中的髒物污染,荷葉表面形成細小的凸起,隔絕灰塵,吸收空氣中的有益氣體,用于植物内部的營養輸送和置換。而正是這些小凸起,将露珠雨水隔絕,而形成滾動的珠狀水體。這些水體收集之後落入荷塘沼澤,為荷葉的成長提供根部的養分。

荷葉荷花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這種保護自己的方式,非常特别,也形成中國特有的荷葉露珠的審美。

很多人的童年,都奇異過荷葉上的露珠,為什麼經過了荷葉,水就成了珠玉?而哪怕自己的手,都沒有這種點水成珠的美。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軒檻空明照野塘,閑看漁父濯滄浪。

相忘一笑一杯酒,荷葉雨聲生晚涼。 “宋 · 葛紹體《荷渚即景》

喜歡荷花的人,不單單是喜歡荷花,因為荷花開在農曆五月下旬和六月,荷花盛花期,當然是一種紅綠絢爛的美。但是荷花開放之前的荷塘,一樣美好。因為色彩純淨,綠荷如浪,自有田田之氣。

一座水邊的亭台矗立,下面是半原始的荷塘。

在農曆的早夏還有仲夏的上旬,荷葉還有鋪展到整個水面,留給人們的餘地,是可以淺塘洗手洗腳。

屈原沉江之前,和漁父曾經有段對話,漁父問他,何以悲憤憂患?屈原說,舉世沉醉而我獨醒,他們沉醉在昏暗污穢裡,烏煙瘴氣,我不能忍受這樣的黑暗。漁父說,你可以不看不管啊,你可以儲存自己,成就自己不就行了?屈原沒有聽從。漁父笑了一下,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實際屈原和漁父代表的是兩種人生追求,屈原代表的是竭盡全力的拯救國家,而漁父代表的是一種寄情山水的達觀,享受自然和生命。

說不上哪種更适合人生,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但是屈原這種,肯定是對國家有利,哪怕是死,也要喚起一種拯救精神,這是大愛。這是亡國之時,用生命喚起希望的強音。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愛國犧牲精神。

但是太平時期,人生貴在張弛有度,是以漁父的這種達觀精神,往往為後世的太平官僚所推崇,緩解仕途人生壓力。

是以這些人,往往以追慕漁父那種自在生活,為精神上的舒緩,而并不是真正效仿。

比如在這夏天的荷葉塘邊,詩人以審美的心态,看着漁船上的漁夫,很自然在船上,在荷葉的間隙裡,戲水或者洗沐。

那麼荷葉等水植有巨大的淨化沉澱污水的功能,也就是有荷葉荷花的池塘,往往水流緩慢,水質清澈。

這裡的相忘一笑,是指的看得出神,而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煩惱。這樣的荷塘,看着漁父的自在,宛如自己代入,輕松愉悅,很自然喝了手邊的酒。有口渴,但更多是表達一種快意。

不知覺,雲雨垂下,風卷綠荷,滿塘雨聲,荷風生就特殊的清涼。

荷葉莖幹中空,且荷葉生長,吸納了很多空氣中的熱量,往往形成湖面溫度低于陸地,也利于對流雨的形成,是以古人最自然經濟的地方,就是在荷塘邊納涼。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清曉無人知此涼,岸巾植杖立銀塘。

晴霞燒眼收将斂,荷葉生風綠水香。“南宋 · 白玉蟾《 荷池追涼 》

這是享受了荷塘空調的人,自然尋找荷塘,且意識到早上的荷塘最涼快。

那是當然,因為淩晨到拂曉的氣溫本身就低,何況這一大片綠色的荷葉塘。

之是以叫銀塘,是因為還有月亮的餘晖。

白玉蟾是宋朝著名的道家,自然懂得養生,一大清早就拄着杖在荷塘邊散步。

等到太陽快出來時,他打算回家。

但是此時,湖面忽然起了風,這也許是溫度升高造成的對流風,那湖中的荷葉搖曳,将風搖擺擴大,吹來一陣陣荷葉香氣,那荷葉香氣肯定夾雜着水汽,是以他說綠水香。

心靜的人,才會聞到這樣清新的荷葉香氣。

紅樓夢中的香菱,别有一種不屬于奴婢身份的聰慧心靜和敏感,她說“不獨菱角花,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兒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

我是因為這段話,喜歡香菱的。她是有多麼的心靜,多麼的無奈于現實,才會成為一個詩人啊。她愛着萬物,而人間卻不容她。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門外棗花落,池中荷葉生。

越燕雛将乳,吳蠶繭已成。“ 元末明初 · 胡奎《 過田家 其一》

這是早夏或者仲夏的田園。

門外棗花簌簌落下,棗花開花落花往往在農曆四五月,而伴随着棗花開落的,就是池塘荷葉一天天茁壯出水。

夏天來了,那燕子有着田園的蟲類,輕快哺育後代。

而吳地絲綢之鄉的蠶,也進入了結繭收獲期。

夏天是炙熱的,但是同時也是豐盛的。夏天是辛苦的,然而也是充滿希望的。

農家的五月最為繁忙,棗花落,打麥忙,荷葉生,快插秧。蠶繭成,紡絲忙。

但是這種忙碌,卻是一種讓人喜悅的如同荷葉一樣的生生不息。要的就是,生生不息。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平湖荷葉生,田田欲無空。

不見水中魚,但見荷葉動。“元末明初 · 劉崧《古意 》

這是仲夏的荷葉,因為平湖荷葉已經布滿,那田田荷葉一望無邊的美。

田田是什麼意思呢?

一是,形容荷葉,就像田字,一個個田字鋪展成巨大的荷田。到了宋明,實際荷葉的種植在江南已經規模化,有專門的荷田,種植荷花,取得藕根蓮蓬。實際和天然的湖泊荷塘有所差別,是人工造田,藕根蓮蓬的産量會更高。

二是,田田形容荷葉的廣袤,如同綠色的田野、

當水面無風的時候,看見荷葉動,那意味着湖中會有動物。

而早夏仲夏,荷葉還沒有完全長高,這裡沒有白鹭水鳥,那隻有是魚了。

有荷葉動的地方,就是有魚在荷葉下的水中嬉戲。

很多魚類也啃食荷葉的嫩莖和花朵。

不過荷的繁殖能力強,吃不完的,反而養的魚肥藕美。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何處生夏早,夏生荷葉中。

田田才鋪水,貼貼未搖風。

錢似黃無染,玉如青有融。

待開初日朵,莫忘泛波叢。“ 清 · 弘曆《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詩韻 其十五》

乾隆皇帝一定會笑醒,因為至少我是這樣勤奮地在讀他的詩。

乾隆的詩作未必是有人說的,沒有一首好的。在詩的創作上,他是保有詩人的那種審美和感情的。而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這首詩飽滿清新喜悅。

何處是夏天,何處是有生機的夏天?你看夏天在生長的荷葉中啊。

那田田的綠葉剛剛鋪着水面,還沒有挺立出來。

但是荷葉像大銅錢一樣可愛,泛着如玉的青黃色,這是新荷葉。

我為什麼說這是仲夏呢,因為已經有了小菡萏在水上,隻是還沒有開。菡萏小,也是青色的,它們在和荷葉一起成長。

等到菡萏開成蓮花,這些荷葉也會亭亭玉立,一叢一叢,如同波浪護着荷花。

北方的水域比南方,荷葉荷花的生長要略微遲緩。乾隆皇帝此時還沒有下江南,頂多是在皇家園林和附近郊區,看到的夏天的荷葉。

難得他有如此對夏天的愛和頌揚,寫給了荷葉。

清新荷葉美詩六首:夏生荷葉中

在荷花還沒有開的早夏仲夏,讓我們看着綠色如玉的荷葉,期待它們的成長,靜待絢爛荷花。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