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作者:寒叔說史

這些年果粉們一直流傳一種民國“黃金十年”的說法。在果粉們的眼裡,民國的“黃金十年”非常值得自己向往。

那麼這種“黃金十年”的說法最早從哪來?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黃金年代呢?

美國人口中的“黃金十年”

所謂“黃金十年”最早出自美國人之口。

1951年,魏德邁在美國國會演講中首次提到了“黃金十年”。他是這樣說的“1927-1937年之間,是許多在華很久的英美和各國僑民所公認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之中,交通進步了,經濟穩定了,學校林立,教育推廣,而其他方面,也多有進步的建制”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我們看一段對話,不能隻看字面意思,還要去看說這話的人是誰,在什麼背景下說的,有什麼目的

魏德邁是誰?二戰時他在遠東服役,1944年接替史迪威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和駐華美軍指揮官。1946年卸任,1947年又作為特使重返中國。他和蔣介石政府關系不錯,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

在美國人眼中,魏德邁俨然是一個“中國通”,而他也是國民政府在美國的主要支援者。

再看他說這段話的時間點,1951年。

1951年,志願軍正在北韓和美國人鏖戰;蔣介石集團早已退守孤島,急哄哄地想從美國人那裡拿到更多的援助,以維持自己在小島上的統治。

而這個時候,蔣介石的朋友,美國人魏德邁提出“黃金十年”,其根本目的是想讓美國對蔣介石提供更多的支援,并且敵視新生的共和國。而且他很雞賊地把時間限定在了1927-1937年。1927年發生了什麼?蔣介石搞了“四一二”,大肆屠殺革命人士;1937年這年抗戰全面爆發。魏德邁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就是在暗示,“黃金十年”是因為蔣介石反對紅色革命而開啟的,隻是最後被日本侵略者給打斷了。隻要美國加大對蔣介石的支援,那麼很快這個“黃金十年”就會在那個小島上重制。

而事實上在學術界還是民國作家的筆下,很少看到所謂“黃金十年”的概念。這就很讓人疑惑了,“黃金十年”到底存不存在?為什麼國人反而沒有這樣的記錄呢?

實際上,魏德邁的話裡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黃金十年”的對象是對那些外國僑民,而不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中國人。享受到其中好處的是洋人,而不是那些底層的中國群眾。

“黃金十年”真正成色如何?

那麼這魏德邁口中的“黃金十年”到底真正成色如何呢?

首先,把這所謂的十年和此前的中國相比,我們必須要客觀地承認這十年确實有比之前好的地方。比如政治上,随着東北易幟,蔣介石至少實作了形式上的統一;而關稅的回收,也讓當時的中央财政比之前有錢了。

這十年裡,國民政府也确實在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上有所投資。抗戰之前,公路修了将近12萬公裡,比1927年增長了一倍多。教育上也有所好轉,在這10年裡全國的國小從212385所增至320080所,普通中學自945所增至1956所。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這資料看上去的确還過得去,但是這隻不過是表面資料。

我們知道,工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之分,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輕重工業的比例要比較協調。那麼這“黃金十年”裡,中國的工業發展集中在輕工業,而重工業則是處于全面倒退。

拿鋼産量來說,1927年中國鋼産量是3萬噸,而1934年鋼産量是多少呢?5萬噸。也就是說“黃金十年”裡前7年全國鋼鐵産品隻增加了2萬噸。這個資料可以和新中國對比一下,49年的時候全國鋼産量15.8萬噸,1952年是多少呢?是135萬噸

7年增加2萬噸,如果這都可以稱為“黃金十年”,那麼49-52年豈不是超黃金3年?

那先不和新中國比。漢陽鋼鐵廠的年産量在北洋軍閥時期就有5萬噸,1925年停産。而在老蔣手上,卻放任其荒廢,倘若将之重新恢複,鋼鐵産量怎麼也不止5萬噸。

有朋友也許會問了,1935年全國鋼鐵産量猛增到25.7萬噸,1937年達到55.6萬噸!這個資料你咋不說?

這個資料連小島上的學者都不好意思說。為什麼?因為這裡面增加的大部分鋼産量來自于鞍山鋼鐵廠,而此時鞍山鋼鐵廠在誰手上呢?對,日本人。

而另一方面,各地軍閥為了對抗老蔣,紛紛擴大鋼鐵産量,大搞兵工廠。這也是鋼産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這部分産量增加要認真算,是算不到老蔣的功勞簿上的。畢竟人家搞這個就是為了和你幹仗啊。

講到打仗,就要說說軍工業。提起“漢陽造”,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這款誕生于1911年的步槍一直是民國時期軍隊的主力槍型,隻有少量軍隊使用中正式步槍,更好的部隊就幹脆買全套德系裝備。

這是為啥?因為在北洋軍閥期間我們能做的炮鋼、槍管鋼,給“黃金十年”一搞,反而做不了。是以“漢陽造”依舊是大頭。因為當時老蔣政府不願意花錢花精力去投資浩大的鋼鐵産業,他們更喜歡從外面購買。

1935年1月民國四大兵工廠之一的鞏縣兵工廠一份報告中提到:

“槍管鋼17158.1公斤,來自德奧,槍件鋼20867.3公斤,來自德奧,熟鐵3446.1公斤,來自德英奧,無煙藥3922.16公斤,來自德美奧。其他金屬,包括鉛銅和所有鋼料,油料及化學品,大多進口自外國。”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而大量依靠進口,本土無法自給自足,也導緻抗戰全面爆發之後我們很多武器裝置壞了就無法修理,武器生産也跟不上戰争消耗的速度。

說完重工業,我們再來看看輕工業。

彼時輕工業基本來自于民族資本家自己的投資,有的甚至是幾代人艱難發展才終于初具規模。但是礙于當時民族資本的資金和眼界的局限性,我們國家絕大部分輕工業都是做的來料加工,原材料都是靠進口的。

而美日歐列強則施壓要求民國政府提高紡織品原材料的關稅,降低紡織品成品的關稅。這樣一來,外國成品低價湧入國内市場,形成傾銷。民族資本在原材料進口就被外國人狠狠收割,現在又要面臨外國産品的低價傾銷。怎麼撐得住?一時間大量工廠關門,最後剩下“紡織大王”榮氏兄弟,“火柴大王”、“煤業大王”劉鴻生這樣的頭部企業存在。

而原本應該保護本國工業的民國政府,卻站到了列強的一邊。更有甚者,他們所代表的大資本大買辦利益集團,在民族資本最困難的時候,反而“落井下石”,要對這些企業空手套白狼。

比如當時榮家向國民政府求救,結果沒有等來資金支援,反而是民國政府實業部長陳公博想吞并榮家産業。而最後榮家逃過一劫,不過是因為孔祥熙也看上了這筆産業。因為孔陳相争,榮家才勉強逃過一劫。

而劉鴻生為了保住自己企業不被宋子文吞并,不得不給陳立夫陳果夫大量好處才保住企業。

是以說當時的民族資本外要面對列強的不公平商戰,内部還要被官僚和四大家族惦記着,發展何其艱難。

抛開經濟層面,我們再看看社會層面。這所謂的“黃金十年”裡底層人民到底過得如何?

1928年陝西關中爆發旱災,全省92個縣中,發生旱災的縣達91個。而旱災引發了大饑荒,餓死者達250萬人,逃亡者約40萬人,有20多萬婦女被賣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東等地。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這場軍閥之間的混戰,雙方動員兵力110萬人以上,支出軍費5億元,死傷30萬人,戰火波及20多省。“舉凡國家财政、社會經濟,兩俱枯竭”,僅鐵路交通一項,“計資本損失22165504元;駐軍提款4206155元;軍運計帳29958042元;營業損失17018271元。總計亦達7300餘萬之巨

而在最繁華的上海,50%的勞工入不敷出。大批勞工不得不居住在髒亂差的環境之中,“蒼蠅遍地,臭氣熏天”

在1927-1937年十年裡,中國10萬災民規模的災荒至少有百次之多。農民不僅要應對天災,還承受着繁重的賦稅。

民國“黃金十年”是不是真的?隻是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江蘇泰縣,忙銀正稅1921年是1.5元,附加稅為0.912元;1929年,正稅是1.5元,附加稅則增至7.012元。“而田畝特捐(每畝八分)等猶不在内也”

在重重重壓之下,大量農民不得不破産和逃亡。

屬于少數人的黃金年代

看到這裡,我想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所謂民國的“黃金十年”的受益者并不是絕大多數的國人。

那麼真正的受益者是誰呢?是外國資本、大地主、官僚和買辦集團

在這“黃金十年”裡,重工業倒退,民族資本夾縫求生;外國資本通過各種不公平的手段蠶食中國市場,而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買辦集團和官僚資本則賺得盆滿缽滿;

在這“黃金十年”裡,底層人民經受了戰亂、饑荒、苛捐雜稅;他們不得不面臨妻離子散,流離失所,告别故土四處流浪;

在這“黃金十年”裡,固然所謂大師輩出,但是我們卻悲哀地發現全國基礎教育極差,識字率不到1%,可以說文盲占絕大多數;

誠然,對比之前這十年裡,中國的一些地方有所進步。但是這些隻惠及了少數人和外國資本,更不能稱之為“黃金十年”。難怪魏德邁在解釋“黃金十年”時有個限定“英美和各國僑民”。

如果一定要說這十年是“黃金十年”,那麼它隻能是外國人的黃金年代,隻能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黃金年代,隻能是那些貪官污吏的黃金年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