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作者:黃不染

1

1949年10月1日淩晨。

周恩來總理來到天安門,驗收開國大典的準備工作。

一路上,總理頻頻點頭稱贊,誇贊大夥準備工作做得好。

然而,看到挂在天安門上的毛主席畫像時,他滿臉愁容,對着随從人員說:畫像有一處不妥,得改。

接着,從業人員立即趕往畫匠家中,要求加班修改。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當時,這幅畫像,高6米,寬4.8米,重1.5噸。

開國大典在即,時間很緊迫,毛主席的畫像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讓周總理如此緊張呢?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開國大典上,毛主席畫像背後的故事。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1949年6月15日,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中南海舉行。

會議決定,開國大典時,要在天安門廣場,挂上毛主席的畫像。

我們後來得知,開國大典當天,有30萬人參加,如此重要的場合,該放毛主席哪張照片呢?

為此,周恩來總理絞盡腦汁。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一開始,他看見主席的大女兒李敏,從蘇聯回來時,正好給主席拍照。

他喊來攝影師,專門為主席拍攝幾張正面照。

結果主席都不滿意,原因是,太一本正經了。

主席提出,從之前拍好的革命照片中,選一張自然一點的。

最後,兩人挑選了一張,在延安拍攝的照片。照片中,毛主席和藹可親,面露笑容,目光如炬。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女兒李敏給主席拍照

為了讓廣場上所有人能看清畫像,開國大典籌備小組敲定,畫像高6米,寬4.8米 。

問題是,國内從未有人,繪制過如此巨幅畫像,加上畫像曆史意義重大,誰才有資格,承擔這項光榮任務呢?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2

開國大典總指揮員聶榮臻,來到了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他找到學校黨委江豐和校長徐悲鴻,希望他們能引薦人才。

最後,青年老師周令钊收到任務,為開國大典繪制毛主席畫像。

對于他來說,這是一項光榮且艱巨的任務。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事實上,這是他第三次幫毛主席繪制畫像了。

第一次是,1949年初北平解放時,人民解放軍開車進城,卡車前的毛主席畫像,就是出自周令钊之手。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不過真正讓他脫穎而出,引起中央上司注意的是,第二次。

1949年4月1日,國共和談在北京六國飯店舉行。

當時,周令钊收到布置會場的任務,其中就包括繪制毛主席畫像 。

會後,他的傑作,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評價。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是以,這項任務,他很熟悉,隻是,這次更難了。

他收到的照片,隻有巴掌大小,如今,要畫出比照片大上千倍的畫像,談何容易?

其次,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隻有十來天,時間短,任務重,壓力大。

接到任務後,周令钊和夫人陳若菊,每天早上自備饅頭鹹菜,拎着一壺水來到天安門,一呆就是一天。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對于他來說,繪制這副畫像,最大的問題就是,畫像太大。

這引發了幾個問題。

第一,沒有合适的畫布。

第二,繪制的時候,隻能畫局部,看不清全貌。

第三,畫像太高。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怎麼解決呢?

沒有合适的畫布,周令钊隻好用一塊塊小鐵皮,拼湊成一張大的畫片,用鐵皮也會更加穩固,不用擔心被大風刮走。

看不清全貌,沒有望遠鏡,周令钊隻能畫了局部後,下樓梯觀察,再繼續上梯子畫,如此上上下下,反反複複。

畫像太高,沒有升降機,就隻能搭建手腳架,就像蓋房子一樣,在梯子上面畫。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對于其他作品來說,這項任務,除了畫工,還需要超出常人的細心,耐心和體力。

就拿畫像體積來說,整整1.5噸,可想而知,周令钊拼湊了多少塊小鐵皮?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9月30日,周令钊如期完工。

可是,當聶榮臻看到畫時,除了誇贊,還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3

聶榮臻是第一個看到這幅畫的中央上司。他直言道:畫得栩栩如生,形似亦神似,很符合主席氣質。

隻是,有個地方得改下。

這幅畫像的參考物,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

當時,毛主席頭戴八角帽,胸前的領口是敞開的。聶榮臻認為,開國大典乃嚴肅場合,主席胸前的風紀扣得扣上。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于是,周令钊多花了幾個小時,修改了畫像,用畫筆扣上了領口。

檢查無誤後,毛主席的畫像就被挂在了天安門廣場上。周令钊心滿意足地回家休息了,等着明天去參加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回到家時,已是10月1日淩晨,簡單洗漱後,他準備熄燈睡覺。

突然,屋外傳來“砰砰砰”的敲門聲,周令钊起床開門。

來人正是籌備小組成員。

他慌忙說道:周老師,慢點休息,事情還沒完呢。畫像我們已經挂上去了,中央上司來看了,認為主席胸前5個字“為人民服務”不太合适,需要去掉。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原來,周總理認為,主席是謙虛之人,不會自己給自己題詞,加上5個字太小,顯得有點多餘。

得知原因後,周令钊換衣服前往天安門,第二次修改畫像。

隻是,這次更麻煩,因為相關工具已撤走,需要重新布置。

再過幾個小時,天就亮了,人就會越來越多了,他得争分奪秒!

可當他看到畫像下方高達8米的門洞時,露出一臉的無奈。要爬那麼高,現場沒有升降機,從業人員隻好找來梯子。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一把梯子不夠長,那就兩把。

大夥把兩個梯子,用鐵絲纏起來。周令钊踩上去時,搖搖晃晃,大夥生怕他摔下來。

好不容易踩上去了,他手上還拿着畫具,一邊畫,一邊盡量穩住梯子。

幾個小時後,周令钊終于成功修改了畫像。此時,天已經亮了。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來不及睡覺,他回到家中換洗衣服後,跟着學校隊伍,趕到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

當時,他站在廣場上,再次觀察自己的作品,聽到學校上司同僚的誇贊後,心中懸着的大石,終于放下。

下午3點,偉大領袖毛主席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接着軍民同樂,百姓載歌載舞。看着城樓上慈祥的毛主席,再看看天安門前的畫像,周令钊覺得,一切都值得。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4

如今,随着時代的進步,毛主席的畫像已更換了多個版本,周令钊所畫的,早已撤下。

不變的是,天安門廣場,永遠懸挂着毛主席的畫像。

1980年,歐洲女記者采訪鄧小平:“以後還會永遠保留毛主席的畫像嗎?

鄧小平斬釘截鐵回複:“今後,我們不僅要把毛主席畫像永遠挂在天安門前,作為大陸的象征,還把毛主席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永遠堅持毛主席思想。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

這也充分說明:

改變的,是毛主席畫像的形式。

不變的,是億萬人民對主席的緬懷。

謹以此文,獻給偉大領袖毛主席。人民群衆不會忘記您,人民群衆永遠緬懷您!

請留下一句,你想對毛主席說的話吧!

開國大典淩晨,望着天安門上毛主席畫像,周恩來發愁:把畫家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