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全市交通促進會上,我市正式釋出了《重慶市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綱要(2021-2035年)》(《規劃綱要》)。到2035年,重慶将基本建成交通強城。
如何打造重慶交通強城?發展目标是什麼?未來如何打造國際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重慶如何推動城嶼地區的兩城經濟圈建設全國交通"四極"之一,如何大大縮短"四極"之間的時空距離?重慶日報邀請了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為您解讀話題。
目标:到2035年
形成"123旅行交通圈"和"123快速貨物流圈"
《規劃綱要》明确了重慶交通運輸到2035年的發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暢通、成本效益高、綠色集約化、智能化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發展快速網絡、完善幹線網絡、基礎網絡廣闊、交通基礎設施優質、現代化水準居全國前列。 引領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水準,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圈":
一是"123旅遊交通圈",其中城餘地區兩城經濟圈4個"一小時交通圈",城市2小時,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寫。
具體内容包括城嶼地區兩城經濟圈之間實作1小時出入,毗鄰城市實作1小時出入;重慶高鐵覆寫,實作2小時暢行;主要都市軌道交通全覆寫,實作1小時通勤;主要都市圈到周邊主要城市高鐵、城際軌道交通覆寫,實作1小時出入。同時,市區高速公路15分鐘,鐵路20分鐘,60分鐘到機場,市區到鄉鎮60分鐘以内。
二是"123快貨流圈",即國内1天交貨,周邊國家2天交貨,世界主要城市3天交貨。屆時,鐵路和水運運輸占比達到25%以上,交通樞紐配備齊全的快遞功能,實作了與快遞樞紐的無縫對接。
多路徑建構
到2035年,實體網絡的總規模約為240,000公裡。
本站建設的現代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建設路徑如下:
強"五網":加快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基礎設施網建設。
加快對外運輸通道建設:加快建設"4-3軸6走廊"重慶綜合立體運輸網絡對外運輸管道。
打造城市主骨架:打造互聯互通、協同增效的主骨架,"1帶1圈2打4連環"的城市交通主骨架。
城市交通網絡:建構"環環交叉"綜合城軌網和"八橫七縱多接觸"快速路網。
打造大型樞紐:形成"1加1加6加22"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屆時,重慶将實作鐵路客貨通、通全國、公路關聯成網、覆寫面廣、水運經河通、聯通全球、國内空聯運、國際聯通、郵政包容城鄉、高效快捷。
到2035年,重慶一體化立體交通網絡總規模約為24萬公裡,其中約1萬公裡為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快速網絡,約2.4萬公裡的幹線由萬國鐵、市政鐵路、普通省道和高等級水路組成,約20.6萬公裡的基本網絡由軌道交通組成, 農村公路和支流水道。主要港口約25個,運輸機場約10個,推動建設一批郵政快件樞紐。
大通道:
加快"4對3軸6畫廊"的建設
《規劃綱要》明确提出,要建設國際化、全國通暢的對外運輸通道,統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鐵水空四通,加快建設"4-3軸6走廊"重慶綜合立體運輸網對外運輸通道,形成橫跨東、中、西、覆寫陸地、 海空關聯,連接配接國内外外部交通格局。
建構"4 路"通道:
西南陸海新航道:推進中國-南半島、孟中印緬陸路運輸通道建設,加強多式聯運聯系,開拓緬甸露露港陸路國際運輸通道,南海通道暢通。
西西絲綢之路經濟帶通道:推動建設新的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陸路國際運輸通道,以及西陸海新通道有機通道。
東西向長江經濟帶通道:推進東西向、南北通、通海、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運輸走廊建設,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優勢,實作直通江海。
北至中蒙俄航道:積極融入中蒙俄國際陸路運輸通道建設,推動打造東北亞開放通道。
航空:打造重慶現代化航空樞紐叢集,推動建設覆寫全球、全面開放的航空骨幹通道。
推進"三線"建設,旨在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系,打造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大容量、快速交通主軸,大大縮短"四極"之間的時空距離。這是它所說的:
推進重慶-京津冀主軸線建設,建設以重慶西部高鐵為主的高鐵、鄭灣高鐵雙通道,加強重慶與首都經濟圈的快速聯系;
推進重長三角主軸建設,形成沿江高鐵主幹道,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打造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推動東部工業向城隋地區經濟圈兩城梯度轉移;
推進重慶-粵港澳主軸線建設,在重慶湘高鐵和重桂高速鐵路的基礎上建設雙高鐵走廊,加強重慶海上絲綢之路穿越粵港澳街道的戰略通道。
推進"六廊"建設:主要是加強國家一體化三維交通網絡"杆"與"群""群"之間的紐帶,推進内外部六通、通海一體化運輸走廊建設。操作方法如下:
建設重慶-北部灣西陸海走廊,增強南南海出海通道容量,全面連接配接中南半島經濟走廊;
建設重慶-元中走廊,加強重慶與城市群的快速聯系,形成昆明到緬甸到印度洋的對外通道,全面連接配接孟中緬印經濟走廊,大大縮短重慶與歐洲的海上運輸距離;
建設重慶-成都-拉沙走廊,将重慶建設成為川藏主要通道,加強西部地區經濟交流,加強民族融合,增強國家戰略安全維護能力;
建設重慶-蘭溪-天山北坡交彙走廊,加強重慶連接配接蘭溪、天山北坡城市群的通行能力,全面連接配接中國-中亞-西亞、中巴經濟走廊;
建設重慶甯夏沿黃走廊,平滑重慶經漢中、寶雞、銀川、甘孜茅都、蓮浩特兩條北行出境通道,全面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加強黃河流域資源互助、産業互補;
建設重慶-西海岸走廊,暢通重慶,經長沙至海峽西岸,成為重慶街色調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補充通道。
主骨架:
市政交通形成"1帶1圈2杆4接頭"
《規劃綱要》指出,為促進成都-虞城都市圈發展,建設成為禹區兩城經濟圈現代化、多層次、廣覆寫的綜合交通網絡,推動軌道交通引領主城城鎮化發展,加強"一區兩組"直接連接配接, 重慶全面打造"一帶一圈二射4"城市交通主骨架。
"1帶"即"1進主軸發展帶"。聚焦兩城領先、兩圈互動,建設北線、中心線、南線3條交通軸線,形成兩城經濟圈在該地區最快、容量最大、效率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綜合交通綜合體通道,實作成都和重慶兩核1小時。南線:重慶-永川-榮昌-内江-資陽-成都,中線:重慶-大腳-安悅-資陽-成都,北線:重慶-閩南-遂甯-成都。
"Circle 1"的意思是"1個大都市交通圈"。聚焦重慶主城都城區核能水準強、容量提升品質,圍繞"一小時通勤"目标,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優化高速、快速公路空間布局,大力發展航空運輸,打造"4環10線5橫6縱"骨架網絡。
4環:路徑1、内環快線和軌道交通環線;北涯道 - 塑形壩 - 九龍寶 - 江津 - 巴南 - 南岸 - 江北 - 渝北 - 北冀;路徑3,玉北 - 長壽 - 玲陵 - 武隆 - 南川 - 萬盛 - 鹭江 - 江津 - 永川 - 大腳 - 銅梁 - 合川 - 北濟 - 渝北;4号路,閩南 - 廣安 - 長壽 - 靈陵 - 南川 - 萬盛 - 廬江 - 江津 - 永川 - 榮昌 - 大腳 - 閩南。
"二拍"是建設2條綜合射線通道,以主城為導向,加快建設主城都城區與東北三峽庫區之間的城鎮群、東南武陵山鎮群,以及區域中心之間的快速綜合光線通道, 實作"一區"和"兩組"中心城1小時快速出入,全市2小時全覆寫。
雷航道1:主城都城區——重慶東北鎮群三峽庫區,有兩條路徑,分别是靈嶺-豐都-中縣-萬州-雲陽-豐節-婺山/無錫,長壽-帕江-涼坪-萬州-開州-城市口。
雷航道2:重慶東南部主要城市都市圈——武陵山鎮群,有兩條路徑,分别是南川-五龍-彭水-廬江-濮陽-秀山、靈陵-豐都-石柱。
"四聯"是建設四通管道,加強兩城相鄰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實作一小時通達,促進形成密集、集約、高效的城市空間格局。操作方法如下:
即突出兩翼的協調,建設南沖-閩南-大腳-榮昌-漳州的接觸通道,高效系列成主軸開發帶,成澄北翼城集團和城渝南翼城集團,形成一個貫穿南北交通動脈的雙城經濟圈。
突出"兩組"互通性,推進達州-帕德江-豐都-五龍-大鎮、達州-萬州-中縣-石竹-彭水-渭江接觸雙通道,實作"兩組"之間鐵路直連、高速公路直達推進"兩組"中心城市之間1小時到達,支援萬達開川渝綜合發展示範區交通一體化建設, 推動東北三峽庫區鎮群、東南武陵山鎮群與四川東北、東北閩區一體化發展。
突出庫區關聯,建設安康-城口-無錫-吳山/楓節-恩施接觸通道,充分發揮城市口作為通往玉川和陝西的門戶優勢,加強對長江三峽黃金旅遊核心帶對南、東北、川西地區的吸收。
城市交通
建構"環環交叉"鐵路網
城市交通系統,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建立以人為本、綠色交通為主導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正常公共交通為主體,建設"環發橫"的一體化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實作中心群與其他群組之間的軌道半小時。
鐵路線延伸至廬山、江津等城市,城市率先實作城鎮化。探索和推廣軌道站點與"雲巴"等新型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提高軌道站對群組、街道、社群的服務覆寫面,從軌道站步行20分鐘,到達居住人口,就業覆寫率達到80%。
加強火車站與地面公交街道連接配接,建構全天候鐵路連接配接步行系統,形成以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幹,以定期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慢行步道體系,積極推進東西槽谷自行車道網建設,形成布局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城市慢行網絡。
大型集線器
形成"1加1加6加22"的多層次內建體系
以重慶市兩城經濟圈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叢集建設為目标,以建設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标,全面提升樞紐能源水準,形成"一加一加六二"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促進多種交通方式高效融合。
"1"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區。建設"全市航空雙樞紐協調、城餘四大機場關聯"世界級機場集團,加快形成"主輔關聯、環線聯接、高效暢通"的鐵路客運樞紐,打造高标準海灘國際郵輪港口。加強團結村鐵路中心站、烏節港、南鵬路物流基地、江津陸港鐵路小南峪站等國際物流樞紐功能,發揮重慶作為連接配接世界、引領西部的戰略樞紐的作用。
"1"建設全國綜合交通樞紐。以萬州區為先導,帶動萬達開川俞綜合開發示範區和萬凱雲與全市共建全國綜合交通樞紐。重點推進萬州吳橋機場、萬州北站、新田港等重要客運貨運樞紐建設,引領重慶東北部三峽庫區城鎮一體化發展,輻射東北四川、陝西、冀溪、湘北地區,發揮連接配接全國的作用, 推動該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
"6",建設六個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分别為靈嶺、永川、合川、廬江-萬盛、廬江、秀山。
"22"共建22個綜合交通樞紐。即建設閩南、榮昌、長壽、吳山、秀山等22個綜合交通樞紐,形成範圍廣泛的城區、城鄉服務、樞紐節點城市體系,有力支撐"一區兩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