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作者:寒袖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曆史上的魏忠賢可謂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奸臣,但是就這麼一個壞事做盡的奸臣,竟然也會說一句忠言。

魏忠賢臨死前說了一段話:“千萬不要重用東林黨人。”

可惜崇祯并沒有聽懂這句話,甚至他都沒有聽進去這句話。

而旁邊的大臣即便是聽懂,卻也不敢得罪東林黨人,隻能假裝沒聽懂,不說出來。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九千歲魏忠賢

有些人是因為美名而能流傳千古,而魏忠賢則是因為罵名而遺臭萬年。

明代張溥的一篇《五人墓碑記》将魏忠賢的奸詐與狠毒,表現得淋漓盡緻。

魏忠賢是北直隸肅甯人,他家中十分貧窮,自幼流落街頭,靠賭博為生。

據說魏忠賢後來入宮也是因為賭博把身上的錢輸光了,不得已才淨身進宮。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還有民間傳聞,由于魏忠賢認識宮裡淨身的太監,是以他還保留着男性的特征,是一個假太監。

這個傳言是真是假如今已經無法考證,但是大機率是假的。

明朝太監淨身還是一道比較嚴格的工序,不太可能作假。

而魏忠賢在宮中那麼多年,要是一個假太監應該早就被發現了。

更何況魏忠賢剛進宮的時候,隻是一個無名小卒,根本沒有能力隐瞞這樣的事情。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雖然魏忠賢為人狡詐、好賭、不務正業,但是他卻十分聰明,懂得如何讨主子們的歡心。

天生聰穎的魏忠賢,很快在宮中站穩了腳跟。

魏忠賢不僅僅聰明,更加會看人。

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選擇到鄭貴妃宮中服侍,他選擇了皇長孫的母親王氏。

鄭貴妃是萬曆皇帝的寵妃,當時在宮中的地位是非常的高的。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一般的小太監都求之不得到她的宮中去服侍,可是魏忠賢卻将當時的格局看得明明白白,這皇長孫才是日後的人中龍鳳。

魏忠賢這一波操作,也算是有着未蔔先知的能力。

事實證明,他沒有選擇鄭貴妃,而是選擇了皇長孫的母親是十分正确的。

魏忠賢伺候王氏盡心盡力,很快就得到了王氏的賞識。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後來魏忠賢覺得光靠自己一個人,并不能在宮中有一番作為。

他就把眼光轉向了皇長孫的乳母客氏,在明朝的時候,宮女和太監是可以結婚的,也就是對食。

客氏和魏忠賢兩人,一個是皇長孫的乳母,一個是皇長孫身邊的大太監,都是皇長孫朱由校最親近的人。

不知出于什麼原因,朱由校十分依賴乳母客氏,對待客氏就像親生母親一樣尊重。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魏忠賢這一次也算是押對了寶,憑借着朱由校對客氏的依賴,他也得到了朱由校的重用。

萬曆皇帝死後,他的長子朱常洛繼位。朱常洛也是一位可憐的皇帝,僅僅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于紅丸案。

想想他作為一個皇帝,卻死得如此憋屈,在曆史上也比較罕見。

朱常洛死後,由他的長子年僅16歲的朱由校繼位。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朱由校繼位後,無心朝政,心中隻有木匠活。

明朝皇帝多奇葩,朱由校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偏偏隻想做一個木匠。

朱由校有多不靠譜,在當時的民間甚至流傳着:“隻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由此可見魏忠賢的權利是有多大,可是朱由校并不在乎這些。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魏忠賢和客氏不僅在前朝為非作歹,就連朱由校的後宮他也不放過。

朱由校有妃子懷孕了,客氏竟然敢以下犯上,給妃子喝堕胎藥。

就連皇後張氏,在後宮裡也沒有什麼地位,一切都得聽客氏。

讓人不禁覺得這朱由校的皇後不是張氏,而是他的乳母客氏。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不知道客氏出于什麼原因,不讓朱由校的妃子們生下皇子。

朱由校是一個健康的成年男性,在皇位上七年,竟然都沒有自己的孩子。

也不知客氏和魏忠賢是真的愚笨還是怎麼回事,如果朱由校有皇子,那麼年幼的皇帝不是更好管控嗎?

朱由校無子,皇位隻能由弟弟朱由檢繼承,這位王爺一看就不好對付。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也是由于客氏這一神奇的操作,導緻他們最後死于非命。

一心隻想做木匠的朱由校,在做了七年皇帝之後,終于可以擺脫皇帝這個宿命。

天啟七年,年僅二十三歲的朱由校一命嗚呼,傳位于弟弟朱由檢,也就是著名的亡國之君崇祯皇帝。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奸臣的“忠言”

魏忠賢知道這位新皇帝很厭惡自己,但是他沒想到皇帝會這麼快對自己動手。

雖然魏忠賢平時作惡多端,但大肆殺戮那些不服從他的人。但是在治理朝政方面,他到還有幾分能力。

朱由校在臨終時還和朱由檢說:“魏忠賢恪謹忠誠,可計大事兒。”

顯然,朱由檢對哥哥臨終時的告誡并沒有放在心中。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這也難怪崇祯皇帝不懂哥哥這麼說的深意,崇祯本來是沒有機會當上皇帝的,是以他自幼接受的教育就不是為君之道。

他也不懂得怎麼去做一個皇帝,隻是憑借自己一時的想法去做。

而天啟皇帝朱由校雖然醉心于木工活,但是他從小就是被當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他深谙為君之道。

朱由校就算是再癡心與木工活,但是他也知道如何平衡臣下。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魏忠賢隻不過是一個聽話的太監,而那些東林黨人則處處與自己作對。

把魏忠賢扶植起來對付東林黨人,對于天啟皇帝來說這也算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不讓任何一個臣子、黨派獨大,這才是一個聰明帝王該做的事情

對于魏忠賢所做的種種壞事,天啟皇帝難道不知道嗎?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他其實是知道的,但是隻要魏忠賢沒有影響到皇權,那自己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惜,崇祯皇帝并沒有把哥哥的話聽進去。

魏忠賢是何等聰明的人,他自然知道自己被重用的原因。

他本來想着崇祯皇帝即使再讨厭自己,但是為了平衡朝堂的勢力也不會這麼快對自己下手。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可惜魏忠賢這次想錯了,崇祯皇帝并沒有他想的那麼聰明。

沒過多久,崇祯皇帝就以“十大罪”,将魏忠賢處死。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魏忠賢還對崇祯皇帝說:“不要重用東林黨人,他們隻知抨擊朝廷,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并不懂如何治國。”

大奸臣魏忠賢,在臨終時也算是說了一次忠言。

隻可惜崇祯皇帝并沒有聽懂,也不想聽。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此時的崇祯皇帝,隻知道魏忠賢罪大惡極,恨不得馬上将其處死,又怎麼會聽他說的話。

皇帝雖然沒聽懂,但是周圍的幾個大臣都聽懂了。

但是這些大臣都是人精,怎麼也不會和皇帝明說。畢竟看皇帝這個架勢,是要準備重用東林黨人的。

如果此時自己再說東林黨人的壞話,豈不是玩火自焚嗎?

最後的事實證明,魏忠賢說的這一段話十分正确,大明江山的滅亡可以說和東林黨人有着莫大的關系。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東林黨人不适合治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東林黨人都是君子,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導緻大明江山的滅亡呢?

東林黨人雖說都是高貴的讀書人,卻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但是他們真的隻适合做言官,而不适合做一個有實權的官員。

在他們的世界中,隻有理想和未來,但是卻從不付諸實際。

這樣的人在盛世,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可是當時的大明江山已經岌岌可危,實在是不需要這樣的空想家、理想家。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東林黨人主張減輕對商人的賦稅,這一主張也間接地導緻了大明滅亡。

由于東林黨人大多數出自江南富商人家,他們當然希望朝廷可以減輕這些賦稅。

如果這是一個太平盛世,那麼減輕他們的賦稅也是可以令人了解的。

可是當時國家連連征戰,打仗最需要的金錢。沒有金錢,這戰根本不可能打赢。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可是又要打仗該怎麼辦?這時這群道貌盎然的君子們加大對農民的賦稅。

口口聲聲說為了國家,為了朝廷,其實隻是為了自己那點可憐的銀錢。

普通百姓本來就過得很苦,朝廷還要加大賦稅,根本就是斷了農民的活路。

他們沒有辦法隻能奮起反抗,這也就是明朝末年有那麼多農民起義軍的原因。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外有清軍入侵,内有農民軍起義,直到此時的崇祯皇帝才意識到魏忠賢的話是正确的,隻可惜為時已晚。

悔不當初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竟然重新厚葬了魏忠賢。

沒過幾天,李自成大軍攻入皇城之中,而崇祯皇帝也選擇了自缢而亡。

他也算是一位有骨氣的皇帝,甯死不做俘虜。

魏忠賢臨死說了一段話,崇祯沒有聽懂,旁邊的大臣聽懂了卻不說

明朝滅亡之後,曾經那些東林黨人呢?除了瞿式耜、黃道周、劉宗周等人殉國外,其他大多數都投降了清廷。

其中最著名的是當時東林黨的領頭人錢謙益,他的夫人柳如是,隻是一介弱女子尚且知道以身殉國。

而錢謙益則說:“我不怕死,隻是這水太冷了。”也是十分的滑稽。

倘若崇祯皇帝聽了魏忠賢的忠言,也許大明王朝還可以晚幾年滅亡。

但曆史從來都沒有如果和假設,這也是崇祯和大明的氣數隻能到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