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丨十八
文丨科技點子王
大陸西北在邊陲,坐落着一條雄偉連綿的山脈,它的名字叫做阿爾泰。
接連的微雪,讓這山脈底下的村莊被鋪上了一片潔白的顔色,猶如童話世界。
白雪也恰似一張大網,覆寫了整片山瀾,襯托出西北的整個環境,素雅且又純粹。銀裝素裹,美景良辰。
怪不得清朝詩人鄭闆橋會留下優美詩句:“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寒之地的遊牧民族。
這裡還有一支充滿活力的民族,叫做蒙古。
阿爾泰山區的牧民們,常年來要忍受極寒的氣候。他們的家鄉因為緯度位置和地理海拔等因素,常年來環境氣溫都得将近零下60℃。
當他們環顧四周的風貌時,映入眼簾的隻能是雪山聳立的狀況。其實大陸西北邊陲除了雄偉的阿爾泰山之外,周邊還接連着昆侖。
這裡的遊牧民族自小起就能感受到天地壯闊,氣魄相當的浩瀚。
如果說江南女子多柔情,那麼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的蒙古牧民們,他們的性格自小就被環境鍛煉得更加勇猛和剛毅。
這裡的好兒郎們,他們善于騎馬射箭和打獵。誰能想到蒙古人寵愛的動物除了狼狗之外,還有目光如炬的老鷹。
如果說老鷹可以作為蒙古族人民心中精神世界裡的圖騰,那估計當地人民就會不高興了。
因為世世代代的遊牧民族們,他們通過馴服老鷹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延綿下來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守衛着國家的邊陲。
是以老鷹在他們的眼中,不僅是有趣的生靈,更是他們生存下去的良好夥伴。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老鷹動作靈活,力量強大,可以陸走也可高飛。
他們的動作靈活,能夠快速幫助遊牧民族的居民們捕捉生活的“必需品”,其中狐狸就是重要物資。
它的皮毛可以幫助居民抵抗惡寒的天氣,狐狸肉身也是遊牧人民較好的禦寒食物和充饑的營養品。
人與鷹的情誼。
這種互相陪伴、互相依靠的遊戲法則,在世世代代生存于阿爾泰山腳下的蒙古人心中,還有一個契約精神。
那就是經過馴服的老鷹一般會堅持為馴化自己的主人提供7年的服務,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可以一起外出打獵,也可以參加符合當地民族習俗的比賽。
們會共同出場,共同落幕,共同接受掌聲,也有可能會共同接受嘲笑。
在七年的契約到達之後,每一位蒙古赤鷹主人都會主動地将陪伴了自己7年的朋友放歸野外,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老鷹也是需要回歸天空的。
天空終究是老鷹們的家鄉,人不是。它們可以在浩瀚長空,追逐自由。
而且老鷹們與人類相處了7年的時間,回歸野外的它們,生存技能已經被錘煉得很好了。
是以大家也不用擔心,老鷹在離開人類後會難以存活下去。
它們的生命力和拼搏的精神,本身就是老鷹世世代代能成為“強而野”動物類王者的底氣。
千百年下來,漫長的阿爾泰山下,蒙古人與老鷹可以做到互相依存,處成朋友的良好狀态。可是在蒙古族内,也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受到古代封建影響,再加上男女體質相差甚大。是以蒙古族内有一個訓鷹條例,那就是祖輩的訓鷹方法堅決是傳男不傳女的。
是以在艾索潘出世之前,人們還真沒見過蒙古族有哪個女孩能英姿飒爽的騎在馬背上,右手臂上方馱着幾十公斤重的成年老鷹,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堅毅的十三歲女孩。
艾索潘,是一個蒙古女孩,時年13歲。她天真的瞳孔裡蕩漾着的是尊敬自然、無畏挑戰的清澈眼神。
其實仔細看這13歲的小姑娘,身材有一些偏壯碩,臉頰上鼓起了泛着高原紅的可愛蘋果肌,嘴角總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見到人時似乎略顯害羞。
偶爾她還會砸砸舌,這不就是一個天真浪漫少女的清純模樣嗎?
但人們别忘了,她是遊牧民族的女兒。
艾索潘的身體裡流淌着勇敢和堅毅的熱血,她自小的生存環境就是在大陸西北邊陲。
她不是迎着狂風去上學,就是頂着白雪皚皚的世界,給她要走的那條路上留下許多堅毅的腳印。
艾索潘的性格永不服輸,她在學習中能夠迎難向上,成為年級裡排名靠前的好學生。
在生活中,她也立志成為草原上第1個被認可的女持鷹人。
13歲,是一個正在上學的好年紀。而在西北的教育體系中,有不少遊牧民族正當年的孩子們,他們會選擇留宿于學校,每個月可能隻有三四天的時間逗留在家。
艾索潘,就是這樣的上學模式。當她迎來了節假日,父親每回都是提前開着機車在學校門口等着艾索潘。
這對父女的關系相處得非常好,他們時常有說有笑,還會共同探讨一些都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艾索潘的性格不服輸,思想也比較活躍。她在學校裡受人歡迎,回到家之後,也會積極主動地幫助父母做一些放牛放羊的活。
用艾索潘的話來說,自己是一個被父親疼愛的女兒,而父親又是自己眼中被極度崇拜的馴鷹人。
想來也是必然,按照遊牧民族的傳統,其父親和祖輩内所有的男性,他們都有資格能夠成為傳統的馴鷹獵人。
就像艾索潘的爸爸,常年來會在冬季上山獵捕,等過一段時間他再回來時,馬匹兩側的包裹裡一定裝着豐碩的獵物。
除此之外,艾索潘自小便把父親帶持鷹參加的一些競技比賽都清楚地記在了心裡。
她覺得父親在賽場上展現出的馴鷹技能充斥着迅猛、快捷、勇毅和果敢...這正是她鐘情且向往的模樣。
父親的影響。
艾索潘驕傲地向人們介紹父親,說他曾兩次在持鷹賽場上獲得過冠軍,那獎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這不僅是能證明爸爸有着優質持鷹技能的榮耀,更是艾索潘心中為父親感到驕傲的證明。
雖然訓鷹這份工作看起來非常辛苦,但艾索潘從父親那得到的了解卻不是這樣的——爸爸告訴她,訓鷹不僅是一種職業選擇,更是文化的一種傳承。
或許正是因為艾索潘心中樹立了一個父親的榜樣,這便讓她産生了對馴鷹技能的濃厚興趣。
而回顧蒙古族内訓鷹的曆史,艾索潘也清楚地知道現實問題在哪。
雖說家人們都十分支援她,可傳統的目光以及習俗延續下來的規矩,是否能夠接納艾索潘這樣的理想呢?
部落長輩和遺老們總是用嘲笑和批評的語句來抨擊這個13歲的姑娘,比如說有長輩怒罵艾索潘:這是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既然祖先當初已立下規矩,後人便應無理由服從……
在鄰居們眼中,艾索潘年紀不過13歲還隻是一個女娃娃,她的個頭比男性要小,力量相對而言柔弱得多。
是以,世俗的眼光好像是一條堅固的枷鎖,套在了艾索潘的身上。
讓她感覺自己必須得接受認定的命運——待在家裡煮奶茶,等到年紀适當後再接受一段恰當的婚姻,把這條生命線延續下去就好了。
其實艾索潘的理想在學校裡也已經傳開了,同學們都非常羨慕13歲的她有着了不得的夢想。
可老師給的建議卻是:當白雪覆寫下來時,持鷹者隻能深入山林與自然氣候和野虎猛獸做鬥争。
如果持鷹人扛不過惡劣的氣候,也難以用靈活的思維邏輯駕馭馬匹去追逐獵物的行蹤,别說能滿載而歸了,可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都是件難事兒。
老師還講到:退一萬步說,女性終歸是要嫁人的。等結了婚之後,女性的生活重心會放在柴米油鹽以及對子女的教育這些事上。
女孩的堅持。
難道女性就天生無法勝任特殊的任務嘛?艾索潘年紀小,不代表志氣不高。
面對不信任和反對,她更加執着了。
父親也認為艾索潘的觀念是對的:男女平等。他鼓勵女兒追逐夢想。
在父親的認真教導下,艾索潘學會了單手持鷹,也能靈活快速地拿下老鷹的面罩。
此外像投喂食物、高挐手臂、誘使老鷹獵物...都不在話下。
這個13歲的小姑娘真的能把老鷹當成朋友來相處,每一次訓練之後,她都會心疼且溫柔地撫摸老鷹的羽毛。
難以想象,這個小姑娘還習慣性地給老鷹講故事,把自己學來的知識嘗試分享給她的小夥伴……
人與鷹之間的友誼正式建立了,他們的合作之旅也在不久的将來。
而艾索潘除了勤奮的學習技巧之外,她濃烈的興趣也助長了她的學習效率在不斷提升。
直到艾索潘的父親認為時機已到,他便帶着女兒到遠方的山邊去,挑選一隻适合艾索潘的鷹了。
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艾索潘與父親騎着馬匹,經過跋山涉水來到了老鷹們賴以生存的山巒。
但是馴鷹人的品質在這時尤為關鍵,因為這個過程不僅是人在挑鷹,也是鷹在挑人。
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和果敢的品質,艾索潘獨自在腰部拴上了一根繩索,她通過雙手的力量攀上了山崖峭壁處,她趁着母鷹還未歸來之際,将自己相中的一隻雛鷹收入囊中。
父親對艾索潘的表現十分滿意,她表現出了不輸男孩子的勇敢,在面對雛鷹的反抗時也能在保護對方的前提下,将其包裹在準備好的毛毯裡。
這一切似乎都預示着艾索潘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持鷹者,但能夠給艾索潘的訓練結果認證的,也就隻有實驗或競技比賽了。
應對競技比賽。
通過了一段時間的陪伴與訓練,深秋又恰值遊牧民族遷徙的季節。他們忙完了這些瑣事之後需要應對的,正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金鷹節。
此時的艾索潘與她捕來的那隻雛鷹,身體和年齡都在持續走高,他們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參加金鷹節之前,艾索潘信心滿滿地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飾。朝陽的溫暖光輝灑在這對父女的臉龐上,他們筆挺的騎姿充斥着自信。
比賽在烏爾蓋城區舉辦,但千篇一律的參賽者全都是男性的面孔。
是以當賽場上來了一位13歲的女持鷹者時,觀衆席和參賽人員也是不禁地露出了不看好的神情。
而這些都是艾索潘早已見慣不慣的畫面了,是以這也未幹擾她參加比賽的心情。
這一次的金鷹節共有70位選手參加,艾索潘要和69位男性選手共同競技。
他們在賽場的中央策馬奔騰,手持獵鷹——通過亮相展示服裝和訓鷹神态、參賽者持鷹拖拽獵物完成俯沖和捕獵等動作、獵人高速騎行時接住遠處飛騰過來的獵鷹。
原來,他們考的就是這三個回合。
賽場上的艾索潘與自己馴化的老鷹配合相當默契,他們在快速奔馳與電光火石之間完成俯沖捕獵和接鷹等各項超高難度的動作。
她最後的比賽成績也是獲得了三個滿分,是以成功拿下了這屆比賽的冠軍。
衆人難以相信,這第1個參加比賽的女選手年紀不僅最小,而且她能夠在短短的5秒時間内,成功接住從遠方向自己撲騰而來的獵鷹。
這樣高超的技巧配合着人與動物之間珠聯璧合的默契,就連飽經世故的老持鷹者們都為之叫好!
向獵場進發。
艾索潘沒有在祝賀的聲音中消沉下去,她迫不及待的要通過實踐來看看自己是否具有持鷹獵物的能力。
這一回她要挑戰的不再是競技者,而是險酷的自然環境與真實的野獸們。
艾索潘與父親踏上了前往茫茫雪原的征程,他們的目的地是朝着阿爾泰山核心地區的方向進發。
這裡的氣溫普遍低于零下40度,沒有人類在那裡長期居住,但卻是一些野生動物們的天堂。
在已經結成厚厚冰塊的冰川上,這對父女倆的馬匹似乎已經扛不住嚴寒的壓力,鼻前流淌下的清流已凍成了棱塊。
終于,他們在一處白雪皚皚的山谷裡發現了類似于狐狸的腳印。艾索潘與父親決定要分方向朝着雪地裡留下來的痕迹包抄。
13歲的她,壓根不害怕與父親在這陌生的環境下離别。他們策馬奔騰朝着反方向開始飛馳,艾索潘在不久後又發現雪地裡靈活的身姿,那就是她今天要捕捉的第1個獵物:銀狐。
艾索潘解開了老鷹的面罩,她一聲令下,老鷹馬上直擊長空。
通過兩人默契的配合,老鷹很快通過利眼鎖定了狐狸,并猛地朝地面沖擊。一套俯沖,讓銀狐逃無可逃,隻能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下成為獵物。
都說萬事開頭難,艾索潘成為女持鷹人的前期準備環節已經順利畫上的句号。現在等着她的就是滿載而歸的結局。
獵物們在艾索潘與馴服的老鷹眼中,隻要一旦被瞄準,想要逃脫機率是微乎其微。
如果說每一隻能成功幫助主人獵回動物的老鷹,是一隻不平凡的生靈。那麼馴服老鷹的持鷹者,可不可以也算得上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呢?
這13歲的女孩艾索潘,成為了大陸西北部阿爾泰山區腳下蒙古族的第1位女持鷹者,相信她的力量會感染和鼓舞更多的女孩:真正的男女平等,首先要讓女性自身樹立不畏懼挑戰、自信面對一切的心态。
艾索潘可以是一個女孩,也可以是一個優秀的持鷹者,同時她也可以成為一群美麗的姑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