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作者:悅悅侃曆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1996年,時任南非文化部長恩古巴内和當時正在南非進行通路的法國合作部長戈德弗蘭,進行了一次會談。

在這次會面中,恩古巴内向這位法國人鄭重地提出:

“請貴國将‘非洲維納斯’歸還給我們。”

這話,初次聽到讓人有些不了解,“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也是歐洲文明的代表,與遙遠的南非又有什麼關系呢?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其實,這裡所謂的‘非洲維納斯’并不是什麼雕塑,指的是曾經的一個活生生的人。

曾幾何時,南非是世界上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國家,白人統治者将黑人視為牲畜,甚至将黑人的曆史放在自然博物館中,和類人猿并列。

而這位‘非洲維納斯’,就是種族歧視下的一名受害者。

少女巴特曼輕信謊言入虎穴

1789年,一個黑人女嬰出生在非洲的好望角,她的名字叫做薩拉·巴特曼。

她生活在一個叫做科伊桑的小部落,人口不多,部落裡的人都過着原始的生活。

而巴特曼的童年時期,就是在東開普敦的平原上度過的,她和家人生活在一間小棚屋中。

科伊桑部落的女性有個特點,她們大多數人在青春期的時候,就發育得非常豐滿,而巴特曼則比她們更加突出。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她的身材非常奇特,她的胯部比上身要寬出許多,而臀部更是格外碩大。

這些特點,讓她在當地很受歡迎,但最終卻給她造成了意想不到的災難。

1810年,少女巴特曼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一艘來自歐洲的貨船漂洋過海來到南非。

這艘船主要經營的是海運業務,每每出海總是滿載而歸,在卸完貨後,船員們便開始四處尋找自己理想的“客戶”。

當時,船上還有一位醫生威廉·鄧洛普随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當地遇到了少女巴特曼,這下可把鄧洛普驚呆了,他從沒見過這樣身材的女性。

在驚愕之餘,他開始盤算起一件喪盡天良的事。

鄧洛普認為,少女巴特曼的體型是世間罕見的,如果能把她帶到歐洲去,肯定會引起社會轟動,到時候自己就能狠狠賺一筆。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為了說服巴特曼,鄧洛普騙她說自己可以把她帶到歐洲去做模特,等她出名後就能賺很多錢。

一開始,巴特曼不知道這個白人男子的底細,不敢輕易相信他。

但是鄧洛普為她描繪出的美好的未來,還是讓這個年輕姑娘動了心,最終答應和他踏上前往英國的輪船。

可巴特曼不知道的是,就是這個輕率的決定,将讓她悔恨終生。

巴特曼在倫敦的悲慘生活

到了英國倫敦後,21歲的巴特曼,并沒有像鄧洛普描述的那樣成為一名模特,而是被關在了籠子裡。

此時的巴特曼,人在異鄉無親無故,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隻能淪為砧闆上的魚肉。

鄧洛普對于與常人迥異的巴特曼感到非常驚奇,他認為這個奇特的黑人女子就是自己的搖錢樹.

于是他立刻在倫敦城内大發傳單,宣傳巴特曼表演的廣告。

在宣傳中,他極力描述巴特曼的體型有多特别,吊足了大衆的胃口。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很快,展覽的日子就到了。

巴特曼先是被赤身裸體地裝在籠子裡,放在倫敦市皮卡迪利廣場的一所大樓内進行公開展覽,随後又将她帶到各地巡回演出。

在當時,倫敦這個所謂的世界文明之都,這些衣冠楚楚以紳士淑女自诩的人們,在這場從未見過的演出中,暴露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撕下了虛僞的面具,瘋狂喝彩。

巴特曼就這樣過着每天被當成動物一樣展覽、被人們觀看的日子。

在倫敦生活的四年間,她幾乎每一天都要被迫表演,這也給鄧洛普帶來了巨額的财富。

但随着倫敦市民,逐漸對巴特曼失去了興趣,巴特曼給鄧洛普再也帶不來什麼利潤了。

于是,鄧洛普在榨幹了她最後的價值後,轉手就将巴特曼,賣給了法國的一位動物馴養者。

被賣法國動物馴養者,再次被迫表演

1814年,巴特曼來到巴黎,她又再次重複了在倫敦的悲慘生活,她像動物一樣被帶到大街小巷中表演,完全沒有身為一個“人”的尊嚴。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而巴黎市民的表現,也比倫敦人強不到哪去,他們隻會為從沒見過的新鮮東西而驚歎,但從不會同情巴特曼。

在巴黎期間,由于巴特曼的名氣越來越大,竟逐漸吸引了法國文學界的關注。

有人根據巴特曼的經曆,專門創作了一部喜劇,叫做《霍屯督人的維納斯》,而這個“霍屯督人”,就是當時歐洲對科伊桑人的蔑稱。

在這部作品中,自以為優越的歐洲人,将他們對黑人的厭惡和歧視表現得淋漓盡緻,這徹底掀開了所謂文明社會的遮羞布。

當時這種不正之風,不隻是在巴黎的普通市民之中流行,那些所謂的上流社會也同樣表現出令人不齒的惡俗。

許多高官或者銀行家、企業主們,紛紛帶着妻子兒女參觀巴特曼的表演,對她獨特的體型,顯露出濃厚的興趣。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後來,在巴黎舉辦的一次上流社會的酒會上,巴特曼被送來專門為他們表演。

台下西裝革履的男子們紛紛鼓掌,濃妝豔抹得太太小姐們發出一陣陣驚呼,她們用華貴的折扇,輕捂自己的嘴角。

為了羞辱巴特曼,馬戲團的人員特意在她身上貼了幾根羽毛,其目的就是為了宣示,巴特曼是個來自非洲蠻荒之地的人,進而對她進行侮辱。

在台下的觀衆中,有一個人并沒有單純用獵奇的眼光看待巴特曼,這個人叫做喬治·居維葉。

此人的身份不一般,他是法國皇帝拿破侖的私人醫生,除此以外,他還是一位人類學家。

居維葉注視着巴特曼,似乎看到了一件藝術品,他認為這個奇特的非洲女子,有着極高的研究價值。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在居維葉的帶動下,巴黎的生物學家、人類學家甚至社會學家,紛紛對巴特曼趨之若鹜,整個社會形成了一種研究她身體的風潮。

因體型獨特被研究

巴特曼多次被帶走抽血化驗,并根據她的體态制作各種模型以供研究。很多人認為巴特曼這是返祖現象,有助于對類人猿進行研究。

有人說,巴特曼是返祖現象;還有些虔誠的基督徒說,她是上帝的一個失敗的設計。

與此同時,大量關于巴特曼的論文,開始在各大權威期刊上發表。

這些論文雖然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論證,但其結論幾乎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隻有歐洲白人才是優越的民族,非洲黑人則是低賤的。

這些不知所雲的論文,為這些僞科學家赢得了金錢和榮譽,但實際上并沒創造出任何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長期的折磨讓巴特曼苦不堪言,她想要脫離苦海,但作為馬戲團的搖錢樹,她根本逃脫不了自己的悲慘命運。

不過,巴黎人似乎對巴特曼的熱度消散得比較快,也就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們就對巴特曼不感興趣了。

而緊接着就是無情的遺棄。馬戲團看巴特曼沒有利用價值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接盤者,于是就把她趕出去了。

這些年,這家馬戲團利用巴特曼賺了不少錢,但卻一分錢都沒有給她。巴特曼好不容易離開了這個魔窟,卻連買船票回到故鄉的錢都沒有。

1816年1月,拿破侖戰争剛剛結束,整個歐洲大陸恢複了平靜。年僅27歲的巴特曼,也在這平靜中孤獨地死去了。

更令人憤慨的是,這個可憐的女子即使在死後,也沒有得到安甯。

遺體被制成标本

巴特曼死後,之前一直對她很感興趣的居維葉又打起了她的主意。他想方設法搞到巴特曼的屍體,對其進行了解剖。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這是居維葉早就想做的事了,他一直非常想弄清楚巴特曼獨特體型的成因.

他想知道巴特曼碩大的胯部,到底是因為積累了過多的脂肪,還是由于骨骼畸形。

最終,居維葉斷定巴特曼出身的科伊桑人和澳洲土著一樣都是低等人,甚至說他們根本算不上人,隻能被歸為進階人猿。

居維葉的理論完全是錯誤的,巴特曼是一個正常人,她的一切名額都說明非洲人和歐洲人,除了膚色以外沒有任何不同。

然而這并沒有用,因為居維葉是當時人類學的“權威”,他說的話幾乎沒有人會去質疑,而且他的理論還是那麼的“政治正确”。

很快,居維葉的論文就發表了。

這篇臭名昭著的論文,為所謂的“白人優越論”打了一劑強心針,歐美列強對亞非拉地區的人民的壓迫,又更進了一步。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然而真相不會被永遠掩蓋,為了政治目的發明的僞科學,也不可能永遠混淆視聽。

随着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人類學的研究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根據進化論的描述,所有的人類都屬于智人,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種人,而其他的古人類都滅絕了。

也就是說,所有人類之間,無論什麼民族,都不會發生生殖隔離。白人種族優越,而黑人是一種野蠻落後的人種的說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巴特曼雖然死了,再也無法發出聲音,但科學就是她最好的控訴。

它向全世界宣告,所謂的“白人優越論”是多麼荒唐可笑。可巴特曼卻再也聽不到了。

經此一事後,“白人優越論”的聲音逐漸消沉了下去,這是巴特曼為全世界受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做出的貢獻,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不過巴特曼卻沒有能夠入土為安,她的遺體被拆分,制成了一具具标本,并放在巴黎人類博物館中展覽。

150多年的時間裡,可憐的巴特曼就這樣站在博物館的玻璃箱内,接受着一代又一代參觀者好奇的目光,這個可憐的女子死後也不得安甯。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世界各地的原英法殖民地爆發了反抗浪潮,這些國家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勢力在國際上逐漸式微。

到了80年代,反對種族歧視、尊重人權的聲音開始高漲起來,而巴黎人類博物館将人類制成标本并進行展出的行為,也遭到了社會各界的抨擊。

1974年,巴黎人類博物館方面迫于各方面的壓力,隻好将巴特曼的遺體标本停止展覽。

但仍然沒有讓她入土為安,而是将其作為博物館的專有财産,被收藏在儲藏室内。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然而,巴特曼的痛苦終将結束,她的故鄉人并沒有将她忘記。

南非學者尤伯哈姆,首倡要回遺體标本

時間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巴特曼的家鄉南非,政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來南非是白人掌權的國家,人口占大多數的黑人,卻被隔離在專門的隔離區内,過着屈辱的生活。

後來,在南非著名黑人政治家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終于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黑人得到了應有的權利,地位也逐漸提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黑人中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開始對自己民族的曆史和未來進行思考。

其中,有一位名叫曼塞爾·尤伯哈姆的學者,他了解到了巴特曼的事迹,深感此事是曆史上南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黑人,被壓迫羞辱的真實寫照。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為了搞清事實,尤伯哈姆花了很長時間對巴特曼及其種族科伊桑進行研究,最終,他發現科伊桑人在南非已經生活了千年以上,就是南非人的祖先之一。

而且到了近代,科伊桑人又和非洲南部其他民族發生了融合,形成了一些新的部族。

比如南非總統曼德拉出身的科薩族就和科伊桑人有長期的通婚,他們不僅血緣相近,而且在語言和生活習俗方面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尤伯哈姆認識到,作為科伊桑人在歐洲的代表,巴特曼承受了太多的惡意,卻仍無法回到故鄉,在遙遠的歐洲受盡屈辱。

這不僅是科伊桑這一部落的恥辱,也是整個南非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證據。

于是,在尤伯哈姆的倡議下,南非各界開始為要回巴特曼的遺體标本進行努力,這就是本文開頭所寫的“還回非洲維納斯”這一說法的由來。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尤伯哈姆表示要回巴特曼的遺體标本,是為了找回她一生中都沒有得到的作為人類的尊嚴,而且這也有助于了解黑人種族在南非曆史上的重要意義。

尤伯哈姆的提議得到了廣泛認同,南非政府聽說此事後,也開始進行着努力,最終由時任文化部長的恩古巴内,向法國提出這一要求。

法國人類博物館陷入兩難

南非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法國順水推舟答應下來,也可以增進和南非的關系。

巴特曼的标本本來也不是什麼重要展品,長期以來都被收藏在倉庫中,并沒有太大的價值。

但巴黎人類博物館方面還有其他的考慮,并不願意歸還。

其原因就是博物館内還收藏着許多其他人類的遺體骨骼等,比如來自古埃及的木乃伊,還有新疆戈壁的幹屍等等。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這些,在巴黎人類博物館方面看來單純隻是收藏品而已,和其他文物沒什麼差別,并沒有被賦予一個人類的屬性。

而對于巴特曼來說,博物館方面認為她和那些動物遺體沒有什麼本質差别,并不願意承認她具有一個人類的思想、身份。

之是以不願歸還,大多是因為博物館不想開這個先例,如果以這個理由将巴特曼的遺體還給南非,以後其他國家以此為先例對其他展品進行索要,那該怎麼辦呢?

總不能将這些展品統統歸還吧,那肯定是博物館方面所不能接受的。

這件事,也在當時的社會大衆和媒體輿論中,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有人認為,巴特曼隻是一個非洲原始部落的成員,并不屬于文明世界,是以沒必要專門為她破例。這又是白人優越論錯誤思想在作祟。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但更多的人認為,巴特曼和那些幹屍木乃伊不同,首先木乃伊都是古代人,而且也是正常下葬的,隻不過被考古隊員挖出來而已。

但巴特曼卻是近代人,是被人為制成标本的,這樣的行為非常不人道,是以應該讓她盡快入土為安。

兩種觀點争論不休,但最終還是支援讓巴特曼回家的聲音占了上風。

其實她和那些身份未知的古人并不一樣,她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人生,她曾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讓巴特曼回家不僅是南非政府的希望,也是南非全國人民共同的訴求。

2002年巴特曼終于回家了

随着南非政局不斷穩定,逐漸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法國不得不重視他們的意見。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在曼德拉擔任總統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維護國内各民族平等,讓黑人得到應有的權益,而在這幾年的争論中,巴特曼成了南非家喻戶曉的人物。

幾乎所有的南非人,尤其是南非黑人,他們都了解了巴特曼的經曆,是以巴特曼也成了他們心中的象征。

如果她能順利回到南非,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着南非的黑人得到解放。

為此,在1992年,曼德拉就正式和法國進行交涉,要求歸還巴特曼的遺體标本,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而,直到他的總統任期結束,也沒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後面的事隻能交給他的繼任者姆貝基了。

姆貝基上任後同樣在為此事東奔西走,最終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經過了長達7年的拉鋸,到2002年法國方面終于松口了,同意讓将巴特曼的遺體還給南非。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這個漂泊在異鄉192年的可憐女性,終于要踏上回家的旅途了。

8月9日是南非的婦女節,南非全國各地都在舉辦着慶祝活動。

與往年不同的是,2002年南非慶祝活動的主題,是為要巴特曼在其家鄉開普頓城以東470英裡遠的蓋蒙圖谷裡,舉行一場隆重莊嚴的“葬禮”。

這場葬禮,在南非各界引起了高度關注,甚至姆貝基總統也親自來參加。

葬禮從上午9點開始,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南非國家電視台對葬禮的整個過程進行了全程直播。

全體來賓懷着複雜的心情,向巴特曼做最後的道别。

這場葬禮,不僅僅是宣告了南非黑人的解放,同時還是對帝國主義、奴隸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強烈控訴。

正是這種反人類的野蠻思想,才造成了巴特曼的悲劇。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巴特曼的悲慘遭遇,是南非黑人婦女凄慘命運的真實縮影,而她的遺體能夠順利回到故鄉并得以安葬,也是南非人民不斷努力、反對壓迫和種族歧視的最好證明。

她的入土為安,也從側面宣示着南非黑人,終于可以挺起胸膛站起來了。

結語

幾個世紀以來,無數的非洲黑人奴隸被送到歐洲,他們擠在狹小的船艙内,忍受着病痛和饑餓的折磨,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而造成這一悲劇發生的罪魁禍首,是所謂的種族主義思想。

雖然在近幾十年來,歐洲各國都在口頭上反對種族歧視,但實際上不隻是黑人,甚至一些的非白人族群還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種族歧視,是對人類尊嚴和自由最嚴重的打擊。

如果容忍種族主義,那麼社會就一定會破壞其和平和公正,必然不能得到進步。

1810年非洲女孩身材奇特,被騙到歐洲當動物展覽,去世192年後安葬

而巴特曼的悲慘人生,就是種族主義盛行下所造成的悲劇,願這樣的悲劇永遠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