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作者:新民網

一清早,陽性病人剛剛轉運走,醫護人員已等在“陽樓”門棟口,但居民們卻因擔心樓裡會有病毒,不肯出門參加核酸檢測,此時,隻見一位身背消毒機器的“大白”,一個箭步沖進“陽樓”,開始消殺環境……這位“大白”,就是靜安區彭浦鎮陽城貴都居民區80後黨總支書記陸欣,在社群抗疫需要“解難”時,她總是挺身而出“顯身手”。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受訪者供圖(下同)

直面可能侵襲的“病毒”

4月的一天,居民區的一幢樓裡,有居民“陽”了,被轉運走後,居民區要對全樓的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7時30分許,醫護人員已在“陽樓”門棟口等候,但遲遲不見居民出樓。原來,居民有顧慮,怕樓裡有病毒“殘留”,希望對環境開展消殺。彭浦鎮對此也已有安排,隻是專業消殺人手緊張,還沒有來得及趕到現場。

為了不影響核酸檢測流程,陸欣打算由居民區先來做這幢樓的環境消殺。可是,這會兒,人員都已經派出去忙小區的核酸檢測了。“我來吧!”陸欣主動承擔下這個重任,直面可能侵襲的“病毒”。她找來消殺機器,做好自身防護後,一頭沖進了樓裡。

從最高的12樓開始,陸欣逐層逐層噴灑消毒藥水,不放過一個角落,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連續作業,消殺全部完成,居民們放心地陸續下樓參加檢測了。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進群出群”成“流動常客”

陽城貴都居民區下轄兩個小區,共有70個樓組,1992戶,5500多名居民。本輪疫情防控開展後,居民區各樓組都建有微信樓組群,而陸欣是這些樓組群的“流動常客”,哪個樓組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都會随時把她這個書記拉進群,請她幫忙解決,解決好了,陸欣再“出群”。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有個樓組的陽性病人康複出艙後,要回家繼續隔離觀察,居民們對此意見不一,有的歡迎,有的想讓病人在外面過渡,争執不下。于是,樓組長就把陸欣拉進了群裡,請她給個“錦囊妙計”。陸欣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她和居民們說,陽性病人康複出艙後回家是完全符合政策的,沒有理由阻攔,也不應該阻攔,應該尊重善待。況且,這位陽性病人并不具備在外過渡的條件,“我們都是好鄰居,鄰裡之間要互相了解關心。當然,作為陽性病人,回家後要自覺遵守規定,做到足不出戶,我們居委會和樓組長也會進行必要的監督,確定大家的安全!”很快,居民們的意見達成了一緻,表示将歡迎陽性鄰居回家靜養。

事情得到圓滿落實後,陸欣也退出了這個群。2個多月來,陸欣曾經在幾十個樓組群“出沒”。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打理“頭”等大事人适意

封控了近2個月,居民們的頭發都長了,迫切需要打理這件“頭”等大事。難度卻不小。陸欣認為,這事再難也要想辦法。她提出,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聽聽大家的主意。

最終定下來的方案是:建立“專業+民間”的社群公益理發服務隊,在居民區和彭浦鎮街道範圍内,就近招募專業理發師進駐小區,同時招募本社群内有理發特長、願意無償為居民提供理發服務的熱心居民,組成社群民間理發師團隊,既能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又兼顧居民年齡分布以及對理發的不同層次需求。

陸欣帶領居委會從業人員和志願者等,一一落實制訂方案、制作列印預約排片表,現場簽到登記、維持秩序、理發結束消殺等諸多環節。5月下旬,連着幾天,來自理發店的4位Tony老師,以及幾名社群的愛心人士,在小區三棵樹廣場,為事先預約的居民理發。陸欣每次都到現場“督戰”,使活動順利、安全地開展。軟體工程師陳偉明,30年前曾經給家人理過發,這次他也産生了為鄰居服務的想法,不過一時弄不到理發工具。陸欣為他借來理發推子等,他的理發攤開張後,吸引了不少居民。

“頭發理了,不僅‘頭勢’清爽,人也感覺适意了!”居民們開心地說。

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她獨自一人沖進“陽樓”消殺環境,這位80後居民區書記在社群抗疫需要時“顯身手”

肌肉拉傷也不離崗位

疫情期間,每次政府送來生活物資,從貨車上搬運下來,再向每家每戶居民發放,工作量都非常大。陸欣組織、帶領一支黨員、志願者突擊隊,負責這項工作。

常常是物資還沒有運到,她就已經在小區門口進行布置。物資一到,大家在陸欣的統一指揮下,搬的搬、運的運,有序又高效。晚上再晚到的物資,陸欣也要求當晚就送到居民家。往往要忙到第二天淩晨,直到物資全部送到位,她才會回到居委會休息。

5月10日晚上,又一批物資送到,陸欣和志願者們又幹起了活,不料,在搬運物資時,她的腰部肌肉不慎拉傷,大家都勸她趕緊休息,陸欣忍着疼痛,堅持輕傷不下火線。腰部疼痛了一周,她卻一天也沒有離開崗位。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會出現她的身影。

2個月來,在居委會“安家”的陸欣和夥伴們,都是在辦公室裡的沙發、地闆上睡的。她說,“居民們安全了,我們在哪裡睡得都踏實!”

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