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被視為四害之一,卻在5年排除100多起危機,成高棉“小英雄”

作者:趣史面面觀

它是一個“英雄”!雖然它的族群是世界公認的四害之一,不過它卻和它的同伴一起,被很多被戰火波及的地區所感激。作為其中的一員,馬加瓦這支“非洲巨鼠”,在5年時間裡掃除了100多起危機,挽救了無數條生命。雖然如今,馬加瓦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曾經做出的貢獻卻不會被高棉群眾忘記。為了紀念馬加瓦和它的同伴,高棉還建設了專屬紀念館以示感激和尊敬。那馬加瓦和他的同伴們都做了什麼?是如何化解危機,挽救生命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述 “排雷英雄鼠”!

地雷是一種作戰武器,由于既便宜又使用友善,還有着巨大的殺傷力,從被發明開始就一直被廣泛使用。哪怕是如今的俄烏戰争,也在面對坦克及步兵時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地雷雖然是傳統武器,但可怕之處就在于讓人不易提防,被大面積鋪設的情況下,等于是躲在暗處進行殺傷操作。如大陸的炮兵之父朱瑞,雖然從槍林彈雨中闖了過來,卻依然沒能躲過地雷的“暗算”,在一次視察前線的途中觸雷犧牲。是以說,這種陰險的武器,确實讓人防不勝防。

作為防禦性武器,地雷在戰時使用頻率極高。不僅能夠殺傷敵人,更可以遲滞敵人突進,起到争取戰術時間等戰略目的。有資料顯示,二戰中的盟軍坦克有超過20%是被地雷所毀;北韓戰争中,老美為首的聯軍因地雷損失了包括坦克裝甲車在内的七成車輛和10%的人員傷亡。到了越南戰場,對裝備的損傷依然保持在70%左右,但人員傷亡卻上升到了30%。足見地雷所能造成的毀傷之大。更重要的一點,戰功赫赫的地雷,成本效益卻是出奇的高,讓它一直沒有退出曆史舞台。

曾被視為四害之一,卻在5年排除100多起危機,成高棉“小英雄”

是以說,從地雷出現的那天開始,直至今天還在被大量使用。如果換在過去,布雷靠純人工,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可随着科技進步,埋設地雷早以通過布雷車、飛機等鋪設,甚至還可以用火箭抛灑布雷。這樣一來就大大縮短了時間,為了應對一場戰争,防禦方可以短時間内鋪設數千乃至上萬枚的地雷陣。而進攻方面對大片地雷時,隻能選擇繞開,甚至有時候還會進入敵方“請君入甕”的包圍中。之是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相較于布雷,掃雷則是一個既耗費時間又危險的行動。

盡管如今的科技讓美、俄、英等大國,研制出了掃雷車、無人排雷機器人等高端的排雷器,但不僅造價昂貴,而且無法保障掃雷率。再加之有些雷區地形複雜,亂石嶙峋、溝壑縱橫,更是無法使用機械進行排雷。可是在現實中,哪怕還剩一顆地雷也又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這片埋有地雷的土地就隻能是一片廢土。想要做到将地雷百分之百清除,那就隻能采用人工排雷。不過用人體去對抗藏起來的這些鐵家夥,風險自不必說,哪怕經過長期訓練、身經百戰的排雷工兵,也難免遭遇不測,探雷難、排雷更難,徹底清除雷患更是難上加難。

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因戰争原因,地下存有超過1億顆的地雷,時刻危機着當地人的生命财産安全。從二戰結束至今的幾十年裡,就有超過百萬人死于地雷的損傷,為此受傷的更是難以計數。按照軍事專家的估計,想要徹底清除全球地雷,可能要花上數百乃至上千年。而在這之前,曾被戰火襲擾的人們還要繼續承受既有甚至新增的地雷的傷害。每年都會有人誤觸身亡或留下殘疾,其中既有平民,也有因掃雷而犧牲的人。

曾被視為四害之一,卻在5年排除100多起危機,成高棉“小英雄”

地處東南亞的高棉就屬于其中之一,堪稱全球傷亡率最高的國家。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遍布國土的地雷和未爆的“集束炸彈”,數量達到了600萬枚之巨。之是以會出現這麼多隐患,一方面是在越戰期間,老美為了切斷越南和寮國之間的援助通道,便在高棉境内埋下了大量地雷,加之當時的轟炸留存了大量的未爆彈。可老美違背人道主義的事還不止于此,他們埋完了雷卻從沒想過要排除,甚至在撤出時還把地雷埋設辨別圖給燒了,進一步增加了高棉排除地雷的難度。

而另一方面是來自70年代的越南入侵。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逐漸控制高棉的越南,為了摧毀這裡的農業基礎,幾乎在所有的農田裡埋下了各種各樣的地雷。影響了近3000個村莊,1.1萬戶農民的土地以及涉及10萬戶牧民的牧場。更要命的是,當時這些地雷埋設的很随意,根本沒有規則可循,哪怕是當年親手埋設地雷的越南老兵回到現場,也找不到自己曾埋下的地雷。這直接導緻了高棉觸雷事件頻發,有4.5萬高棉人落下了終身殘疾,連到高棉旅行的遊客,也出現過不幸觸雷身亡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高棉國内一直努力進行排雷工作,以減少傷亡事件的發生。可複雜的情況讓單純依靠人工排雷變得很不現實。開始人們會訓練犬類協助排雷,但這種排雷犬較大的體型,卻成了另一種風險,而且犬類比較暴躁,大多數缺乏耐心,長時間進行排雷這種枯燥的工作,也會導緻不易控制,而出現誤觸地雷的情況,是以一種排雷鼠被發現。非洲巨頰囊鼠,又名甘比亞巨鼠。這種鼠類在同伴中屬于大體型,長度約為70到95厘米,體重在1公斤左右,但在排雷中卻非常合适。而且巨鼠由于視力太差,卻鍛煉出了另一個特長,那就是嗅覺極度靈敏,地表5米以下的氣味都能被它準确識别。

曾被視為四害之一,卻在5年排除100多起危機,成高棉“小英雄”

我們說的排雷英雄就是一隻巨鼠,它的名字叫做馬加瓦。這隻來自坦尚尼亞的小老鼠,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背負着“掃雷使命”。他和它的很多兄弟姐妹一起,接受了嚴格而又專業的訓練,人們利用巨鼠的嗅覺天賦,讓它們隔着植被和土壤,識别爆炸性化學物質的氣味。而且巨鼠動作靈活,馬加瓦對一個網球場大小的區域進行排查,隻需要不到30分鐘的時間,如果換成人工排雷就需要4到5天的時間,比機械探測器管用的多。這個小家夥業務能力突出,更有着近乎百分之一百的準确率。

而且馬加瓦還很好喂養,隻要喂給它最喜歡的香蕉,就可以像一台機器一樣,不知疲憊的找下去。不僅如此,馬加瓦不僅節省了吃喝的成本,也減少了人工和購置金屬探測器的費用,雖說一隻訓練有素的排雷鼠,身價也高達4萬美金,可這較之人工加探測裝置還是便宜了很多。最最重要的一點則是,用馬加瓦排雷,不僅提高效率,更能降低風險成本。由于它的重量,哪怕不小心踩到地雷,也不會觸發引信而讓地雷發生爆炸。可如果換成人類,一旦誤觸,帶給掃雷人員的将是傷殘甚至死亡。

一般來說,一隻巨鼠隻需要訓練9個月左右便能開始工作。在訓練巨鼠時,人們會用繩子将巨鼠帶到指定地點,通過識别爆炸物中的化學成分,進而快速找到地雷等爆炸物,還能将廢金屬排除掉。如果是用金屬探測器,就會有被廢金屬誤導的情況。此外,訓練人員還會制造指定的聲響,作為訓示引導巨鼠開始工作。每當排雷鼠聽到聲響後,就會産生條件反射,開始認真的尋找地雷。一旦發現,就會不斷的用爪子去抓撓,告訴訓練人員地雷的位置。此時,訓練人員便會向巨鼠投食,以示獎勵,鼓勵巨鼠繼續工作。

曾被視為四害之一,卻在5年排除100多起危機,成高棉“小英雄”

雖說排雷鼠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須要在比較平坦的地方,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它的特長,但超強的工作效率,還是讓它們的掃雷數量超過了人工排雷的幾倍。以馬加瓦為例,他在高棉效力的5年時間裡,共清理雷區22.5萬平方米,相當于42個足球場大小,排除了71枚地雷以38枚未爆彈,這也意味着馬加瓦至少挽救了上百人,難怪被當地人成為“英雄鼠”。不過,壽命隻有8年的馬加瓦在2002年年初已然離世,為了紀念它和他的夥伴們,高棉的省會城市暹粒建有一個專屬紀念館,感謝為排雷事業做出貢獻的小可愛們。

馬加瓦作為衆多“排雷英雄”中的佼佼者,被非政府排雷組織APOPO視為他們訓練的最成功的“英雄”,更讓世人所熟知。不過,還有很多的“無名英雄”也在進行着同樣的工作,僅高棉就已經在馬加瓦們的努力下,清理了430萬平方米。同時,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在采用此方法進行着排雷工作,讓非洲巨鼠成為排雷領域的明星,并因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而備受推崇。正是有了衆多的小馬加瓦,讓很多飽受地雷困擾的地方,又恢複了安全,再次成為人類居住、耕種的場所,避免了更多悲劇的發生。

雖然說,馬加瓦等排雷英雄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掃雷程序,但面對數以億計的地雷和未爆彈,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畢竟飽受地雷之禍的地區還有很多,從亞洲到非洲的廣袤土地上,幾十年來積累的隐患正在帶給人類以災難。更何況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戰火,依然會有新增的地雷、未爆彈會持續造成危害,這樣的情況會讓“馬加瓦”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在這裡還是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戰火,不要再有無辜的人被地雷奪去生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