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作者:原野的天空之城

凱倫.丹森出生在丹麥一個富裕家庭裡,雖然從小錦衣玉食,但她的性格卻并不嬌弱,她喜歡跟男孩子們外出打獵,也喜歡和他們談論國家大事,是以很少出現在女人堆裡。

1913年,凱倫27歲,她喜歡伯利森男爵的弟弟并主動出擊,無奈後者隻是跟她逢場作戲,在兩人發生-關系後又将她冷落一邊,出于賭氣,也出于想離開丹麥這個寒冷的地方和躲避這裡對于貴族未嫁女孩的諸多限制,于是她轉頭接近伯利森伯爵,因為她聽說他想在非洲開一座農場,當然,她也圖“伯爵夫人”這個身份,是以她跟伯利森談到了婚姻,認為兩人适合結婚。

伯利森男爵跟她認識了多年,平時兩人也是好朋友,雖然沒有愛情但也互不讨厭,他很清楚她跟自己結婚圖的是什麼,而他也正好圖她的錢,于是便答應了。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既然要結婚,非洲辦農場的事就得認真落實了,于是凱倫的母親給了他們一筆錢,使得他們足夠在非洲買下一個農場和生活一段時間,當然,之後就得靠他們自己了。

于是伯利森先到非洲去物色農場和房子事宜,凱倫随後帶着好幾節車廂的行李坐上了開往東非肯亞的列車。

當列車駛入非洲平原時,凱倫看向車窗外的廣袤天地,感受着清風拂過臉頰的惬意,心裡不禁生出幾分微妙的情愫,這是一個跟她出生地截然不同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透着原始的氣息,是一片未被現代文明沾染的淨土。

此時的她對未來的生活既充滿期待又有幾分不确定。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列車忽然在途中停了,不遠處一個白人男子和一個黑人男子各扛着一根長長的象牙朝列車走來,列車裡的幾名黑人立即出來接應。

凱倫感到好奇,便問那白人男子:“你是什麼大人物嗎?列車都為你停了下來。”

那白人男子将象牙交給了列車上的黑人,答道:“列車在這裡都會停一停的。”

又問她來這裡做什麼,她答:“我和丈夫打算來這裡開農場。”

男人不以為然地笑了笑,然後做了自我介紹。他叫丹尼斯,在非洲狩獵,有時也到處旅行。

後來,凱倫從丹尼斯的好友那裡得知——丹尼斯是一位來自英國的貴族,畢業于牛津大學,因他天生向往自由和探險,是以他來到了非洲,從事着符合他性格的事——狩獵和旅行。

到達肯亞時,凱倫沒看到伯利森的身影,反而是一位名叫法拉亞登的非洲土著上前來說他是伯利森派來迎接她的,并說伯利森此刻在慕迪加俱樂部。于是凱倫立即前往慕迪加俱樂部去找伯利森。

慕迪加俱樂部是當地一家非常有名的俱樂部,是男人們聚集在一起談論國事、女人和喝酒的地方,當凱倫走進來時,立即被一名管理者請了出去,理由是“這裡不允許女人進來。”

凱倫隻得走了出來,但是伯利森在哪裡呢?她剛才掃視了俱樂部裡面的所有男人,沒有發現伯利森。

正當她尋思着該怎麼辦時,伯利森從遠處急匆匆地趕來了,凱倫略帶生氣地問:“你剛才去哪裡了?”伯利森道:“我剛才在安排事情。”

接着他說:“婚禮會在一個小時後舉行,你去換套衣服吧。”又問她有沒有準備好了戒指,她點點頭。

婚禮就在旅館門前的空地上舉行,許多從英國和瑞典等國家來這裡從政或經營生意的貴族們都來參加了,曆經遠途跋涉的凱倫還來不及休息一下就匆匆地換上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婚服,戴上戒指,挽着伯利森的手從旅館裡走出接受大家的祝福。

有位貴族愉快地接受了證婚人的任務,但是在宣讀證婚詞時甚至連凱倫的名字都不知道,可見這場婚禮進行得有多倉促,伯利森對這場婚姻有多漫不經心。

婚宴中,有位名叫德拉米的貴族老頭問凱倫:“你是哪裡人?”凱倫禮貌答道:“丹麥人。”德拉米不以為然道:“哦,那是在德國邊境的一個小國。”又挑釁般地問凱倫:“如果發生戰争,丹麥會站哪邊?”凱倫不卑不亢答道:“我希望是自己這一邊,我們國家有這樣的傳統。”

德拉米滿意地點了點頭,對她的态度從不屑變為尊重。

那邊廂,伯利森端着一杯酒在跟一個女人親切閑聊,凱倫見狀有些不快,她跟伯利森認識有些年了,她知道伯利森一直有拈花惹草的習慣,這次若不是她為了氣前男友,她可能不會選擇跟伯利森結婚,是以有那麼一瞬間她有些後悔自己的決定,但事已至此,她隻能認了,于是上前去問伯利森:“你什麼時候帶我回家?”伯利森這才與那位女士中斷談話,帶着凱倫驅車兩小時回到他們的新家。

非洲土著法拉亞登也跟着來,因為他是他們家雇用的傭人。

到達新房門外,凱倫看見有近十個非洲人已經穿戴整齊地等在那裡了,他們是伯利森為這個新家雇的傭人。

凱倫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友善,是以也友善地朝他們微笑緻意。

飯後,凱倫和伯利森談起農場的經營計劃。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伯利森說:“我們沒有買牛,我們打算種咖啡。”

凱倫有些失望地說:“這不是原先的計劃。”

伯利森:“你人在丹麥,而我必須做決定。”

凱倫:“我們早就談好了的,我們對種植咖啡一點也不懂,你種它,它就長了嗎?這個農場是我媽投了錢的。”

伯利森笑道:“你花了錢買下我的頭銜,可沒買下我。”

次日一早,伯利森便出門打獵去了,沒有跟凱倫告别,當凱倫起來時才從傭人那裡得知。

才剛結婚,丈夫便不辭而别了,抛下凱倫一人面對着空蕩蕩的房子和一大堆還沒有安置的行李,凱倫感到失望和氣憤,她一度想拿起行李就走人,但很快還是冷靜了下來——這是她自己選擇的婚姻,她隻能硬着頭皮面對。

凱倫讓農場管理人帶她去看她和伯利森的農場,農場管理人一邊領着她在農場裡走一邊說:“伯爵說要開400公頃。”

此時地裡已經有幾個非洲人在幫忙開墾了。

凱倫問農場管理人:“得種多久才有收成?”

農場管理人:“要三到四年。”

凱倫深吸了一口氣,說:“那我們這四年靠什麼過活?”

農場管理人神色一凜,肅顔道:“我隻是來賺一份工資的,如果你們不夠錢,最好現在就告訴我。”

凱倫說:“我們隻種200公頃。”

種200公頃也要開墾很大面積的土地,而現有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農場管理人告訴她可以去找酋長,隻有酋長才能給她找到更多的人。于是凱倫帶着傭人法拉亞登前去求見酋長。

凱倫請求酋長給她安排些人來農場幫忙,她的态度非常懇切,酋長答應了,但酋長也認為咖啡不應該種在這種高地上。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謝過酋長後,凱倫往回趕,在經過一個路口時看到一個非洲小夥子正拄着拐杖看着她。他的右腳潰爛得很嚴重。

凱倫立即讓他到她家裡來擦藥,非洲小夥子不為所動,凱倫便刺激他:“聰明的人應該都會這樣做,我相信你是個聰明人。”

果然,沒多久這個非洲小夥子便去找她了。

幾天之内,所有行李都在凱倫的安排下擺放妥當了,但伯利森還沒有回來。凱倫便穿上打獵裝并帶上獵槍到森林裡去尋找伯利森,不料遇上了非洲獅,正當她不知該如何應對時,丹尼斯出現了,他深谙各種動物的習性,很快便将這隻非洲獅趕走了。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便邀請丹尼斯和他的一位好友留下來用晚餐。由于三人志趣相投,當晚交談甚歡,凱倫給他們講了一個很長的故事,他們則為凱倫演唱歌曲,融洽而愉快的氣氛讓凱倫忘記了自己新婚就遭冷遇的不快。

臨走時,丹尼斯送凱倫一隻做工精緻的筆,說:“你很會講故事,以後就把它們寫下來吧。”

凱倫深受感動,丹尼斯是第一個看出她有講故事和寫作天賦的人。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幾個月後,在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凱倫終于在一條通往森林的路上等到了伯利森。

伯利森看見她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有些感動地問她:“你來這裡幹什麼?”

凱倫說:“我要你回家。”

這是夫妻兩第一次感情流露。

在一夜-纏-綿-後,凱倫對伯利森說她想要個孩子,伯利森點了點頭。

凱倫無比開心地笑了,她開始憧憬着兩人的未來,以及兩人的孩子。

很快,一戰爆發了,戰火延續到了非洲,最近的一次隻距離肯亞400多公裡。戰争的爆發一下子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尤其是各國來這裡經商或從政的貴族們)充滿了恐慌,這些日子裡,男人們都在讨論着應對的方法。

伯利森決定奔赴前線。盡管凱倫一再求他别去,他也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留下一個200公頃的農場給她獨自面對。

沒過多久,伯利森便派人給她送來消息——他要凱倫安排人給前線送一批帳篷和一些必備物資。

戰争期間,人心惶惶,凱倫根本請不到人幫忙,于是她親自帶着這批物資出發往前線,跟随她的隻有法拉亞登和幾位非洲土著,以及一輛運送物資的車和幾匹馬。

這一次出發,路途遙遠,期間凱倫一行人遇到過猛獸的襲擊和少數民族的威脅,尤其是她一個女性,在夜裡總得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安危,好在非洲土著們對她都很尊敬,讓她一路上沒有受到任何針對她個人人身安全的威脅。

在途中她還跟狩獵的丹尼斯及其好友們相遇了一次,丹尼斯的好友勸她别去,說這一路上對女人太危險了,但她堅決要去。丹尼斯好友便讓丹尼斯勸她,但丹尼斯滿懷欣賞地看着她說:“我了解她。”是以他同意她繼續前行,并送了一個随身攜帶的指南針給她。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當凱倫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到達前線時,前線的男人們都滿懷欽佩地看着她,并自動為她讓出一條路來。當伯利森看到蓬頭垢臉的凱倫騎着馬朝自己走來時,他幽默地說:“你換了個發型。”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男人中還有那位叫德拉米的貴族老頭,他對凱倫也充滿了欽佩,主動上前來問好。

凱倫回到肯亞的家不久便病了,高燒不退,醫生對她說:“你得了梅-毒。”

凱倫搖頭:“這不可能。”

醫生:“你丈夫沒得病嗎?”

凱倫:“上次我們見面時他沒有,如果有他早就回來了。”

醫生:“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也許他的很輕微,但你的很嚴重。”醫生又問:“他是唯一的可能性嗎?”

凱倫:“是的。”

醫生:“那你必須回丹麥去養病了,知道嗎?”并說:“治療是不容易的。”然後醫生報出一種藥名。

凱倫聽說過那藥,那是含砒素的,(當時青黴素還沒有在全球推廣,是以凱倫隻能用含砒素的藥來治療,這些藥由于含毒素和重金屬,給凱倫的身體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這也是她後來不能生孩子的直接原因)是以她很沖突,但是醫生說如果不那樣治療,她的病情隻會越來越嚴重,于是她在叫回伯利森之後就傳回丹麥治療去了。

由于伯利森的病情很輕微,加上農場也需要有人看着,是以伯利森沒有跟她一起回丹麥。

治療了兩年後,醫生說凱倫的病痊愈了,但卻再也不能要小孩了,凱倫隻能接受現實。沒多久她再度回到非洲。

當她再次回到非洲時,她的非洲仆人們都出門來迎接她,那個曾被她治腳的非洲小夥子也成了她家的仆人之一。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看着這些善良的非洲人們,凱倫決定為他們的孩子們辦一所學校。當她将這個想法告訴伯利森時,伯利森卻認為這會引起争議,但凱倫堅持,并對酋長說:“所有的小孩都得來接受教育。”

轉眼便到了1919年的新年,在新年晚會上,凱倫又見丈夫和一個女人偷-情,忍無可忍的她要求丈夫搬離家住到城裡去。

就這樣,凱倫和伯利森分居了,但伯利森依然會定時回來跟凱倫要錢用,并且始終對農場的事不聞不問。

到了咖啡收成的日子,凱倫和其他勞工一樣辛苦勞作,滿懷希望等待好收成,不料那年的咖啡價格下降了,收成所賺的錢跟支出的錢根本不成對比,這對凱倫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她不肯就此認輸,還是堅持經營下去。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在她心情低落時,丹尼斯來到她的身邊,帶她去狩獵和散心,讓她好好地看看這片草原風光。他跟她聊天,聊他的見聞,幫她洗頭,給她播放莫紮特,和她一起跳舞。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她問他:“你為何要帶我出來?”

丹尼斯說:“我想讓你看到這一切,因為我知道你懂得欣賞。”

在一個野餐後的夜晚,兩人坐在篝火旁,凱倫對他說:“我患過-梅-毒,是以我回了丹麥一趟,醫生說我現在可以正常生活了,但是不能生小孩了。”

丹尼斯看向她的眼神充滿了了解和憐憫,他說:“我明白,是以你辦了學校。”

她點點頭。

有天晚上,在野外吃了晚餐後,兩人跳了一支舞,情到深處時彼此都有些沉默,然後各自回到座位上。

沉默片刻後,凱倫起身走到他的跟前,用手在他的右肩輕柔地拍了拍,然後進了她自己的帳篷。

也許她那輕拍肩頭的動作是一個無聲的暗示,丹尼斯馬上意會了,他追過來走了進去,對凱倫說:“我想做那件事。”

于是他們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次日,他們心情愉快地回家,回家的路上凱倫便在思考自己和伯利森的婚姻了——伯利森已經搬到城裡很久了,她和伯利森的婚姻現在已經名存實亡,但如果她現在跟伯利森離婚,就連伯爵夫人的頭銜都沒了,這可能會對她在當地經營農場有些不利。

而丹尼斯無疑從性格和志趣方面都是更适合自己的人,但丹尼斯生性熱愛自由,他不一定會願意跟她結婚。

拿不準主意的凱倫便邀請了一位自己很尊重的長輩來家裡用餐,巧妙地抛出問題來征詢他的意見。

這位長輩問:“是丹尼斯嗎?”

凱倫緊張地問:“你覺得他如何?”

這位長輩答道:“你得小心,古代的繪圖工作者在繪到世界的邊緣時往往會寫着【在此之外,充滿猛獸】。”

凱倫:“那就是我現在的處境?”

這位長輩:“他喜歡送禮物,但不是在聖誕節。”

凱倫點點頭:“他甚至也沒說何時會再來。”

第二天丹尼斯就來了,在一番纏-綿後,凱倫問他:“你能留下來嗎?”

丹尼斯搖搖頭,因為他又要去打獵和旅行了。

他自由自在慣了,不想受婚姻限制,但他心裡很清楚自己對凱倫的感情是真的,便和凱倫商量将他旅館裡的東西都搬到凱倫這裡來。

凱倫:“這就是說——你以後會經常從這裡來去了嗎?”

丹尼斯點點頭。

凱倫很高興地答應了。

于是丹尼斯将自己收藏的大量書籍和唱片搬到了凱倫家,然後旅行去了。

沒多久,丹尼斯開着一輛飛機回來了,那是他新近買的,他帶着凱倫從空中欣賞非洲,告訴她要學會從上帝的角度去看這世界,他知道凱倫是一個總想改變現狀和證明自己存在價值的人,是以她會在非洲做那麼多事,而他則喜歡以局外人的心态面對一切,因為他覺得對于世界或非洲而言,他們都隻是過客。

她的積極和他的消極使得兩人在後來的相處中有過許多次争吵,但又因為彼此欣賞而無法分開。

在他帶她飛行的那些天裡,他們在夜裡總是熱烈地擁抱在一起,極盡-纏-綿地用身體互相傾述。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幾天之後,他又駕着飛機走了。但沒過幾天,他又回來了。凱倫心想:“就保持着這樣的關系也好。”

有天,凱倫去城裡觀看賽馬,見到了伯利森,伯利森主動上前來說他已經找到适合結婚的女人了,是以要和凱倫離婚。

事已至此,凱倫隻能答應。

失去了伯爵夫人的頭銜後,凱倫有段時間心情很低落,她問丹尼斯想不想要一個家,丹尼斯搖頭,他說他不會因為那一張紙而愛她更多或更少,是以有沒有那張紙都不重要。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自知無法說服他,隻好作罷。

從此之後,她的生活除了農場就是等他回來。

有天晚上,凱倫的農場忽然起火,大火将所有的咖啡成品都燒毀了,此時的凱倫是欠着債在經營的,這場大火将她唯一的希望都燒毀了,她無助地蹲地,望着熊熊大火說:“全完了。”

她知道自己再也無法在非洲呆下去了,但她想在回丹麥前幫非洲土著們争取到一塊賴以生存的土地,因為此時的東非已經屬于英屬殖民地了,如果不為這些土著們争取到一塊地,他們将面臨被驅逐的命運,這是凱倫最不願意看到的,在非洲經營農場的這些年裡,她跟土著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想盡其所能為他們争取到這個權利。

于是凱倫去見土地管理人,請求他們給土著們留一塊地,但土地管理人表示自己沒這麼大的權利,于是凱倫去見地方長官,地方長官很官方地說:“此事以後再算。”凱倫不肯放棄,對他說:“這地方本來就是他們的,是我們占有了它們,我們應該給他們提供住的地方。”

地方長官這才表示會為他們留一塊地。凱倫生怕自己走後他食言,又緊緊盯着他問:“您能承諾做到嗎?”

地方長官頓時有些尴尬,此時,坐在他身後的長官夫人忽然起身對凱倫說:“我能承諾做到,你放心吧。”

凱倫這才起身。

凱倫回到家中不久,丹尼斯就來了,對她說:“你把我搞砸了。”

凱倫問:“搞砸什麼?”

丹尼斯:“獨處的習慣。”

他表示願意跟随凱倫回丹麥。凱倫喜出望外。

但丹尼斯表示他還有點事要辦,但星期五能回來,要凱倫等他。

凱倫答應了。

但是她沒有等來他回來,而是等來了他飛機失事的消息——他在駕駛飛機經過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時墜機了,他也是以而身亡了。

當伯利森前來告知凱倫這個消息時,凱倫有如五雷轟頂,臉色蒼白地看向伯利森,久久不敢相信。

安葬完丹尼斯後,凱倫離開了非洲,值得一提的是,在她即将上車時,慕迪加俱樂部的男人們邀請她到裡面喝一杯。這個從來不允許女性進入的俱樂部終于為她而破例了。

回到丹麥後,凱倫用丹尼斯送給她的筆寫了《走出非洲》這本小說,在這本小說裡,她将自己在非洲十幾年的經曆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來,此書面世後便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還曾兩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雖然最終跟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并不影響它在全球的受歡迎度。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據一些認識凱倫和知道她的經曆的人們說,凱倫跟丹尼斯确實曾經相愛過,并且凱倫曾兩次懷上丹尼斯的孩子,但最後都流産了。而凱倫跟前夫的關系也一直很友好,足見她的胸襟之開闊。

作家海明威曾經到過非洲,見過丹尼斯和伯利森的原型,他認為丹尼斯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家夥,但是也有非常自我的一面,是以他始終不肯跟凱倫走進婚姻。

也有些傳記作家在了解了他們幾個的生平及經曆後表示其實丹尼斯并沒有愛凱倫到要結婚的程度,因為丹尼斯在非洲期間不僅跟凱倫保持親-密-關系,還跟另外幾位有名氣有魅力的女性也保持着關系,并且在飛機失事前幾天還和其中一個相約一起出去旅行。

但當然,在有一段時間裡丹尼斯是比較頻繁地去找凱倫的,可見凱倫在他心裡的位置,但他并不會是以而放棄掉他一貫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女友。

是以,在《走出非洲》這本書中,凱倫隻用了相對較短的篇幅來寫丹尼斯,語調也非常平和,遠比不上她寫農場和土著們來得熱情。但無可否認地是——她一直都愛着丹尼斯,在等着丹尼斯,即使知道丹尼斯不肯把他的全部給她,但她也始終在愛着他。

凱倫回到非洲後還跟她的非洲仆人法拉亞登保持着書信往來,法拉亞登在其中一封信裡寫道:“丹尼斯死後,他的墓地上經常有兩隻獅子出沒,一公一母。可能對于獅子來說這裡也是個好地方,可以俯視整個大平原,還有平原上的野生動物。”

凱倫是以而深感欣慰。

《走出非洲》以“在非洲的貢岡山腳下,我曾有一個農場”開始,将作者在非洲那十幾年的經曆娓娓道來,其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那裡的人和風景,道盡了作者對非洲的深厚感情,其中有一段描寫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她離開前一天,她在路上邂逅了一位叫不出名字但認識的非洲女人。兩人保持一定距離地站着,默默地看着對方。漸漸地她看到那女人的臉上流下了淚水,但她們仍然繼續保持沉默,最後沉默地各自轉身離開,走各自方向不同的路。

後來凱倫一直儲存着這個女人的照片。

1985年,《走出非洲》被拍成電影,由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凱倫,羅伯特·雷德福飾演丹尼斯,影片上映後獲得了七項大獎,一舉轟動全球,也讓作者本人聲名大噪,但作者本人表示:“與這些聲名相比,我更願意過一個普通女人的生活。”正如她在《走出非洲》裡說的那樣“我常常兩手空空,因為我已經觸摸過所有。”

兩位主演的演技雖然都無可挑剔,但長相跟原型都有一定的距離,準确來說原型比飾演者更美麗、帥氣,這是少見的。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走出非洲》是作者的親身經曆,千裡迢迢往前線運送物資、頂住一切壓力給土著們辦學校、即使農場歉收也沒有辭掉一位土著、不惜下跪請求地方長官給土著們留下一塊土,從不被男人們重視到獲得男人們尊敬,她的這些經曆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女性的堅韌、善良和博大。《走出非洲》是她寫給自己的,也是她寫給非洲和世界的。

她和安徒生并稱為丹麥的“文學國寶”,她位于非洲的故居現在變成了一個博物館,裡面擺放着大量她的照片和她的書,每年都有無數書迷和影迷們慕名前來參觀。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故居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和她的非洲傭人們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伯利森原型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年輕時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丹尼斯年輕時

《走出非洲》:一個丹麥女人在非洲的非凡拓荒史與情感經曆

凱倫老年時

【本文由作者原創,嚴禁抄襲,轉載需備注作者名及文章出處,違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原野的天空之城,碼文不易,如果喜歡本文,請賞個贊、關注、評論和推薦,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