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

作者:投必得論文編譯

唐代詩人元稹在《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裡有說:“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每個讀過博士學位的人幾乎都會經曆過倍感壓力的階段。有壓力并不總意味着是件壞事情,适度壓力有助于人們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而超越目前極限的不适感往往是讀博的必要條件。

但壓力也可能具有破壞性,特别是那種讓人窒息的壓力。它不但不能幫助你集中注意力,反而會産生相反的效果。它不僅不能幫助你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反而會讓你很難完成最簡單的事情。不過,在學術界,有一種文化認為壓力是工作的一部分。每個成年人都經曆過壓力,是以很正常,那麼繼續吧。不過,有時候,壓力是一種身體的警告信号,表明某些事情正在嚴重出錯。

博士生不應該忽視的迹象: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努力

被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來

感覺自己沒有發揮出真正的能力

無法集中注意力

感覺自己怎麼做都不能産生有利于事情好轉的影響,未來不可控

覺得即使是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

對失敗的持續恐懼

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一種擔心自己濫竽充數的不夠自信的心态(冒名頂替者綜合症)

身心疲憊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

如果你感覺到了這些,那麼僅僅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或者努力變得更有條理點,是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幫助。你必須解決問題的根源,當你不知道怎麼辦時,至少可以嘗試着讓自己的節奏慢一點。

當然,上述觀點并不是某個人的臆想,而是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

這篇論文基于一項問卷調查,研究人員通過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向學生釋出經臨床驗證的焦慮和抑郁量表。該調查中的2279名受訪者大多是博士生(90%),代表26個國家和234個機構。約56%的學生專業為人文或社會科學,38%的學生學習生物和實體科學,2%是工科學生,4%是其他領域的學生。約39%的受訪者得分在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範圍内,而之前使用相同量表測量的普通人群中這一資料的比例為6%。也就是說,研究所學生(主要是博士生)的抑郁和焦慮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6倍。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

論文中表達了研究所學生群體中焦慮和抑郁的患病率。(a) 總體患病率(焦慮和抑郁患病率)。(b) 按性别劃分的焦慮和抑郁患病率。(c) 因為工作生活失衡影響到的心理問題。(d) 因與導師關系影響到的心理問題。

那麼,攻讀博士學位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通常情況下,至少需要3年時間(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延期畢業是家常便飯)。在開始進行科研項目以及撰寫論文後,博士生們肯定會面臨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戰。下面我們來看看博士生遇到的一些最大(也是最常見)的問題。

如果你正在考慮攻讀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如果你正好面臨這些問題,那麼對這些壓力的深入了解,可能會幫助你克服這些壓力,雖然有些問題可以尋找一些對策,但有的問題可能目前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方法。

别擔心,壓力要來總是會來的,你不會因為知道會有這些問題而避免這些問題(我們隻有祈求好運,自求多福),但當我們知道這些事情,讓自己感覺自己有那麼一點經驗,也許會給你帶來一些安慰。好吧,讓我們開始說說大部分博士生們繞不開的問題吧。

1. 隔離

博士生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孤獨感。博士生有時需要獨自工作,比如像寫論文這種很私人化的事情,很少甚至沒有其他人參與到他們的工作中。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情況發生時,會導緻自己産生孤獨感并缺乏動力,以及對沒人了解的恐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努力與其他同門或師生接觸。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例如,通過研究所學生興趣小組、非學術會議或同一群體網絡社群的交流等等。與其他博士生接觸會讓你找到共鳴,交談、吐槽和抱怨都有助于緩解這些破壞性的消極情緒。簡單地打破學習和工作的正常也可以給你帶來全新的感受和好處。

2. 壓力

壓力會随時存在,而且當涉及到一些對個人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的事情時,比如迫在眉睫的最後期限--無論是科研項目還是期刊小論文的修回時間,還是博士學位大論文的關鍵時間節點可能都會帶來極大的壓力。事實上,一切壓力都在你身上,基本隻有你一個人承擔。正如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的研究發現,博士生患有高水準的精神障礙,這可能與他們必須承受的高強度壓力有關。

出于這個原因,一個人必須找到健康的減壓方式,無論是通過鍛煉、冥想、藝術還是其他任何方式。任何一所名副其實的大學都會向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如果情況變得特别困難,可以尋求這種心理咨詢的服務。不管你的感覺有多糟糕,和别人傾訴總是有幫助的。沒有什麼心理問題是小問題,很多大問題都是從看起來很小的問題開始,或者從很多的小問題積累起來的。

3. 與導師發生沖突

在讀博期間,另一個常見問題是博士生和他們的導師之間的問題。導師既是老闆,又是老師,偶爾也會成為朋友。這是一個奇怪的組合,但有時很難保持平衡。

當出現分歧時——當然,在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裡,這是很自然的——一些學生會自覺聽從更資深、更有經驗的導師的意願,雖然有時候内心極不情願,這樣的情緒就比較分裂了。如何能夠順利地進行心理建設可以幫助研究所學生們(特别是博士生)應對這些挑戰。

此外,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說,導師應該允許自己的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從真正科研精神來說,征求更多的意見是應該的,更是應該鼓勵的。在探索未知的道路,誰能天生就知道什麼是對的呢,學生不一定是對的,同時也不一定總是錯的。

4. 收入問題

大多數博士生在學習期間主要依靠補貼維持生計。不幸的是,這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作為學生的身份,博士生的補貼肯定不會太高,這會讓博士生處于一個勉強溫飽的處境,這可能會給ta帶來極大的經濟壓力。目前看來,應該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

5. 時間管理

對于博士生來說,想要做的事太多,而時間又感覺太少。這可能同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口頭禅了。學習什麼時候抓住新的機會,去努力奮鬥,什麼時候拒絕額外的任務,摒棄沒有必要的工作,是每個學者為了避免發瘋而應該培養的必備技能。這可以通過知道如何區分工作優先級來磨練自己。博士生們在做事之前可以明确一些這樣的問題:我今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有什麼事我可以推遲到明天嗎?

在一天中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些任務将有助于進行優良的時間管理,并使你在必要時說“不,我真的沒有時間做那件事”。很明顯,精心安排和合理拒絕會對緩解壓力有所幫助。記住,把n件事做好,比把n+m件事都做點但都做得不夠好要好一點。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

6. 工作/生活平衡

有時,博士生似乎被要求一直學習和工作:每個周末都在辦公室,每天工作到很晚。“996”算啥子,博士生的“007”更恐怖。但這肯定是不可持續的。為了達到巅峰狀态或維持較高的工作效率,博士生還需要抽出時間培養(或尋找)愛好、朋友、家人和戀人。

學生們應該永遠記住:花時間從事研究所學生以外的活動對于長期的成功至關重要。健康的社交生活、規律的鍛煉和文化活動将是有趣的、解壓的、治愈的。而且,它們可能會讓你更快樂。即使你在考慮學習目标時可能不會考慮“幸福”,但這些美好的事物肯定會時不時地得到一些意外之喜,進而讓自己的心情愉悅,讓學習和工作的高效率更加持久。

7. 缺乏體制支援

其實,一些大學在支援博士生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最好的大學有更廣泛和強有力的支援氛圍,通過個别指導、研讨會和社交活動來幫助他們,雖然在有些大學,學生們隻能默默地靠自己療傷。

研究所學生院有時候在這方面可能會有所幫助,因為它們旨在滿足包括博士生的研究所學生們的特殊需求。試着主動尋找出你的培養機構能夠提供了什麼樣的支援——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8. 缺乏他人支援

博士生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應對缺乏個人支援的問題。朋友、伴侶和家人可能不了解博士學位的價值,也可能不支援攻讀博士學位的選擇。一位好心的親戚總喜歡問他們什麼時候能讀完博士學位并找到一份真正有前途或有錢途的工作,這讓許多博士生感到苦惱。

這是與其他博士生群體或社交型公衆媒體(比如投必得學術這樣的平台)進行聯系和交流的另一個原因,他們可以了解你所經曆的壓力,并為你提供所需的支援。分享這些共同點也有助于輕視它們。分享經驗可以尋找友情,緩解焦慮情緒。

9. 對未來的擔憂

除了擔心自己目前的項目或論文,許多博士生也擔心自己的未來。在面臨一個不确定的就業市場和職業未來,以及學術職位競争激烈的情況下,每個博士生都無法保證自己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會帶來一份理想的工作。

盡管如此,有關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研究确實表明,擁有博士學位會大大增加ta獲得更高薪水和更高工作滿意度的機會。從曆年就業品質報告的統計資料來看,博士的就業率還是不錯的。但為了確定你能享受到所有這些好處,盡早開始找工作及為職業目标做準備是明智的。

同樣要記住的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學術的摧殘,并計劃在畢業後離開學術界,尋找非學術化的崗位,那麼你在博士研究期間應該培養一些可轉移技能可以幫助你找到一份非學術工作。

10. 動機問題

博士生遇到最正常的難題是讀博前就應該思考過的問題:為什麼要去讀博?由于獲得一個博士學位通常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任何人都很難在整個博士生階段中保持動力,作為普通博士生來說,總會出現一定時期的懈怠期。對自己工作和生活感到厭倦、無聊或不滿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經曆!

當讀博進展不順利,做項目寫論文遇到困難而動力不足時,你應該考慮休息一下。離開你的項目或論文幾天甚至一周有時真的很有幫助。經過了一段空檔期,讓你精力充沛地回到工作中,你也許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它。也許當你回來的時候,你重新看到了之前沒有領悟到的新東西?也許你會意識到你所做的工作實際上比你之前想象的要好得多,不是之前感覺的那樣拉跨。這種慢下來或中止性的空白冷靜期,有時可以重新激勵人們的奮鬥精神。另外,就算啥效果也沒有,你至少也休息了一下。你可能早就應該休息一下了,這下不是正好有一個借口了。

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知道雖然不等于解決,但總比懵懂無知地随波逐流好點!無論如何讀博是一個非短期的奮鬥過程,有張有馳才是正道。

作者:晨星,男,湖北武漢人,副高職稱,理學博士,進階程式員,IAMG(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會員,省級醫學人工智能與大資料專委會委員,部級行業智庫特約研究員。

壓力讓人窒息,感覺自己根本沒能力讀博,這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