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鹵味賽道的熱鬧從去年延續至今,資本入局,新手狂奔,争奪這三千億的大市場。

此時,老玩家絕味爆出大消息,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工作站在絕味食品正式揭牌。

當鹵鴨脖遇上科研站,這事還挺怪的。

總第 3158 期

餐企老闆内參 七飯 | 文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絕味食品建院士工作站,葫蘆裡賣什麼藥?

鴨脖能整出什麼大水花?真有人把它玩大發了!

近日,絕味鴨脖發出了推文,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工作站在絕味食品正式揭牌了。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這個院士工作站是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絕味食品攜手共建的。

主角是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食品工程專家,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曾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榮譽和獎項超級多。

重點是,這位大牛的主攻方向是植物萃取技術。

而鹵鴨脖就是靠香料一發入魂的,辣椒、花椒、桂皮、八角……如何“萃取”它們的香氣,呈現風味更穩定,是鹵味行業一直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

這麼看來,鴨脖與科研,絕味與單楊院士,一點也不怪,兩者更像是志向相同的好兄弟,要攜手一起向前了。

除了植物萃取技術,讓鴨脖香得徹底又标準外, 還有鹵味食品生産的自動化更新、鹵制食品的原料及産品的保鮮技術等課題待展開。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三千億鹵味大市場,下半場開始搏殺!

絕味的這波猛發力,看似突然,實則有迹可循。

沉寂許久的鹵味市場在2021年突然加速跑。

據艾媒咨詢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1年鹵味行業年複合增長率為12.3%,2021年中國鹵味行業市場整體規模達到3296億元。

雖然有疫情影響,但鹵味的市場規模仍然可觀,小鹵味撐起了三千億的大市場,資本嗅“金”而來。

2021年,騰訊、紅杉中國、今日資本、挑戰者資本等知名機構相繼出手,為鹵味市場再添加一把火。

市場容量巨大,資本加持,高手雲集。新品牌入局,靠着年輕化的品牌形象和新場景的敏銳捕捉,借着資本的東風,快速擴張。

老品牌持續加磅,在品質安全、品牌管理以及數字化營運多方面發力。

鹵味的下半場比拼已然白熱化。

在前半場比拼中,絕味已經在全國各地建起21家生産基地(含2家在建),依托中央工廠的力量,為13000多家門店實作了日冷鍊配送,每天服務100萬+的消費者。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巨大的規模優勢讓絕味食品在2021年營收65.49億元,坐穩了鹵味行業的頭把交椅。

擁有足夠信心與實力的絕味,這次突圍路徑選在了供應鍊深化上,從根源上增強競争力。

從這點上看,這次的“破圈”合作再合理不過了。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快、準、鮮,下半場的突圍三字經

釋出會上,還公布了工作站的諸多研究課題,如創新工藝(如植物萃取)、速凍保鮮技術的應用、食品深加工(智能制造)、散裝食品标準化。

當然,在這略專業的課題背後,内參君也總結出了突圍三字經—快、準、鮮。這些供應鍊端的深化都直接關系到産品品質的提升,為消費者選擇加碼。

準:植物萃取技術,标準化程度大提升

鹵味的生産,雖然有标準配方,卻因為原材料的細微差異,标準化很難最大程度落地。

此外,香辛料在鹵制過程中,需要不同的周期才能釋放“風味”,但行業内多會采用固定的循環次數,到次數後鹵料就會報廢,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

解決這難題,自然需要單楊院士最擅長的植物萃取技術,通過對香辛料的萃取,來實作鹵制過程的标準化,進而讓消費者吃上“天下大同”的的鹵鴨脖了,環保又标準。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單楊院士正發表講話

快:軟硬體更新,數字化智慧工廠要來了

從工廠生産來看,鹵味這行業,智能化程度低,裝置标準化程度低,生産效率嚴重受限。

絕味鴨脖發力的另一重點就是建立一個潔淨、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廠,讓技術賦能,生産效率大提升,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競争力全方位增強。

這相當于給整個行業打個樣,探索了鹵味生産工廠的智能形态是什麼樣的。

鮮:完善産品保鮮技術,風味損失大降低

鹵味生産出來後,風味會随着時間逐漸損失,麻辣鮮香的體驗感大打折扣。

院士研究站的另一重要課題就是研究鹵味的保鮮技術,讓風味呈現更持久。

這一點,一方面能繼續擴大絕味的規模優勢。以前每家絕味工廠的配送範圍是300公裡,将來這個範圍将不斷擴充,也能開出更多的店。

另一方面,通過供應鍊的調整,能從根源上提升了産品品質,風味穩定且持久的鹵味,将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院士工作站落戶絕味鴨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此外,推動制訂“散裝食品”标準,也是院士工作站的方向之一。

從這些課題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坐着賽道老大的位子,絕味依舊有很強的進取心和前瞻性。

“從一開始起步,我就重點研究消費者習慣,在好吃和品質之中,購買友善對消費者也非常重要,門店數量大直接解決消費者的購買問題,還占據了更多市場。”

這是創始人戴文軍上半場的政策重點。

作為賽道的後入者,絕味憑借着輕資産的運作模式,快速擴張,建立起了規模優勢。

在2013年,他将控制權拓展到了上遊産業鍊,将内蒙古塞飛亞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涵蓋祖代種鴨養殖到屠宰加工各産業鍊的公司)的24.1661%股權收入口袋裡。

狠抓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深化供應鍊,這種下半場政策早已經顯現。

現在,與中國工程院單楊院士共建工作站,是一次更徹底的嘗試,科技賦能供應鍊,将制造變為智造。

這是絕味給出的下半場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