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一代偉人毛澤東,為了國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出來,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與敬仰,直到自己晚年仍然沒有放棄工作,還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國家大事中,因為勞累工作毛主席早已病入膏肓。

毛主席晚年的生活秘書張玉鳳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頗為黯然神傷,她說:“年夜飯是我一勺一勺喂的,此時的主席不僅失去了‘飯來伸手’之力,就是‘飯來張口’也十分困難了,他在這天依然像往常一樣,在病榻上側卧着吃了幾口他曆來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他的最後一次年夜飯。”

深知自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毛澤東,曾多次向生活秘書張玉鳳囑托一件事,但都被她回避,直到臨終之前毛澤東再一次向張玉鳳囑托這件事時,張玉鳳最終含淚答應,并将這一囑托執行了一輩子。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1964年,毛主席和張玉鳳在火車站合影

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事讓張玉鳳多次拒絕毛澤東的請求?這背後與毛澤東晚年生活有何關系?一圈三連,點個關注~

成為毛主席生活秘書,照顧一代偉人晚年生活

一代領袖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新中國的成立與發展艱辛坎坷同樣也是毛澤東為了革命事業而奮鬥的艱險縮影,直到晚年,毛主席仍然為了國家大事而努力工作,為了了解一代偉人的晚年生活,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便是國家主席毛澤東的生活秘書——張玉鳳。

1944年張玉鳳出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年輕時的張玉鳳在牡丹江鐵路局工作,從事餐車服務員和廣播員,由于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認真負責的态度,便被調至鐵道部專運處,擔任毛主席專列的服務員。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能夠在毛主席專列上工作,不僅是對她工作能力的肯定,也讓張玉鳳更加努力細緻的完成本職工作,以至于再後來,張玉鳳擔任毛主席出巡全國時候的私人專列車廂裡面的服務員,而張玉鳳出色的工作能力,也讓她十分幸運的成為了主席的生活秘書。

1970年1月的一天,當時張玉鳳正在專列上像往常一樣打掃着衛生,這是列車長過來告訴她主席身邊的從業人員不夠,要把她調到主席身邊去工作,得知這一消息的張玉鳳也是十分開心,能夠到國家主席的身邊工作是十分幸運且光榮的事。

就這樣張玉鳳便來到了北京中南海成為了主席的生活秘書,這一工作便是足足6年,從1970年至1976年主席最後的6年時光,都是張玉鳳陪伴在身旁,可以說張玉鳳見證了主席晚年的全部生活時光,也是主席晚年時間最信任的人。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張玉鳳剛剛調至主席身邊時,主席已經有70多歲高齡,身體也已經大不如前了,由于過去長期抽煙導緻主席患有嚴重的肺炎,在當時醫療水準下,患有肺炎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不僅會經常感冒咳嗽,也會極大損害身體機能,使身體免疫力下降,在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病菌,也會使主席肺部發生嚴重的感染,并且每每到了換季的時間,主席便會因為肺炎而不停地咳嗽,濃痰不止甚至有時候還會咳血。

而身為主席生活秘書的張玉鳳,每次看到主席的病症也是十分的悲傷,因為在常人看來主席也許并沒有大礙,但隻有每天陪伴在主席身邊的張玉鳳知到,主席的身體不容樂觀,但對此張玉鳳也是無可奈何,她恨不得自己能夠妙手回春,但現實是殘酷的。

張玉鳳能夠做的,便是通過在日常起居生活上進行調整,以此來緩和主席的病症,例如限制主席吃辣椒之類的刺激性辛辣食物,或是按時提醒主席用餐,并且經常會将主席的香煙撤走,主席是湖南人,吃辣更像是刻在基因裡的習慣,而抽煙更是抽了一輩子了,一下子被限制了更是有許多不習慣。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為了主席的身體健康着想,即便主席有時候為此而不高興,張玉鳳依然會頂着主席的火氣,控制他有害健康的習慣,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照顧主席的起居生活,張玉鳳特地向護理醫師請教相關專業知識,即便自身學曆水準不高,張玉鳳同樣會努力學習,克服重重困難,正所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在張玉鳳堅持不懈的研讀學習中,她學到了不少有關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

為了減緩主席的病痛張玉鳳也學習了相關的按摩技能,每當主席休息之前張玉鳳都會為主席揉揉肩,按按腿,疏落筋骨,但是即便如此主席在病魔纏身下身體愈發不堪,尤其是在行動能力上尤為突出。

1972年陳毅元帥逝世舉國悲痛,作為曾經共同為革命世界奉獻的戰友,主席自然要去參加陳毅元帥的追悼會,但在病痛的折磨下主席的行動,已經變得十分遲鈍緩慢,就在主席想通過汽車車門前的踏步登上汽車時,主席幾次行動都未能跨上台階,而張玉鳳見狀也是連忙攙扶着主席進入汽車内。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主席的腿部情況惡化相當嚴重也是張玉鳳未曾意料到的,就在參加完陳毅元帥的追悼會後,主席的身體愈加虛弱,尤其是腿部問題尤為嚴重,由于病痛主席腿部浮腫異常嚴重,甚至到後來連在室内行走也變得十分困難,需要有人進行攙扶才得以完成。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國家甚至世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中美建交。

起初由于意識形态分歧以及北韓戰争爆發,中美兩國都視對方為眼中釘,但随着冷戰不斷加深,美國在越南戰争中深陷泥潭,以及中蘇關系惡化,使得中美兩國重新審視對方,正所謂“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也正是在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兩國之間化解沖突,美國總統尼克松下飛機後,與中國總理周恩來友好握手被記錄下來,成為了人類曆史上重要的一幕。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

眼看自己“老大哥”與中國建交了,日本也在同一年與中國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首領訪華,毛主席自然需要親自接見,雖然當時主席身體以及十分糟糕,并且起初尼克松訪華的行程中并未安排與主席會面,但将國家大事放在第一位的主席哪能放心,在尼克松下飛機的第一時間便要求與其進行會面。

由于主席身體不佳,起初決定會面時間不超過15分鐘,但主席與尼克松相談甚歡,會面時間超過了一個小時,要知道此前主席因為肺部心血管缺氧導緻休克,但主席并不當一回事,也隻是服用抗生素沒有采納一生利尿、強心等治療手段,但為了此次會面,主席最終還是同意了這些治療手段,但治療并非一蹴而就,此時主席的身體仍然十分虛弱,也正是因為此次會面,主席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了。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毛澤東主席和田中角榮

後來由于不斷咳嗽,主席已經不能夠正常平躺睡覺,隻能倚靠在沙發上淺淺地休息一會,張玉鳳為了主席能夠睡得更安穩,特地為主席縫制了一個靠枕,為了主席的生活,張玉鳳将細心發揮到極緻,任何一個細節她都沒有放過,隻為了主席能夠早日康複,生活地更好。

主席的生活秘書,也是主席的“第二雙眼睛”

雖然張玉鳳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着主席的起居生活,但是對于一個七八十歲高齡而且身體十分虛弱長期過度勞累的老人來說,僅僅隻是減緩了病魔來帶的痛苦。

晚年毛主席身體狀況已經十分糟糕但是他仍然為了國家和人民奮鬥着,是以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加上身體器官衰退,讓主席患上了白内障,并且兩隻眼睛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模糊,而且經過醫生的檢查說明,隻有讓白内障發展成熟後才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對于奮鬥一生的主席來說這可真算是一個壞消息,由于白内障主席無法看清檔案,但這并不能阻擋主席,通過多年地相處主席也是十分信任張玉鳳,便将張玉鳳升為機要秘書,在自己看不清檔案的時候,張玉鳳就像主席的“第二雙眼睛”,将檔案内容讀給主席聽。

在休息的時候,主席若想讀書也會讓張玉鳳為其朗讀,但有時碰上主席想要看古籍,其中大量生僻文字讓學曆不高的張玉鳳犯了難,但她靈機一動請來了北大中文系教書蘆荻老師前來幫忙。

就這樣主席的工作辦公室内時常傳出讀書聲,二人互相配合,張玉鳳在照顧主席時也會經常學習,主席也會經常向張玉鳳傳授知識,二人亦師亦友。

就這樣時間來到了1975年的一天,這一天陽光明媚、萬裡無雲,主席也在這一天好好地休息,睡了足足有6個小時,帶到時間下午4點主席醒過來後,張玉鳳便商量着主席的手術事宜。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通過這段時間休養,主席的身體也稍微有點好轉,之前雖然與主席商定了手術的事宜,但并未确定具體手術時間,正巧今天天氣晴朗,主席正好休息,張玉鳳便與主席商量,在這一天進行白内障手術。

而當值的醫生經過對主席進行身體檢查後,确定主席的身體達到了手術條件,也同意進行手術,為了能夠盡快恢複正常工作,主席也同意了手術。

參加手術的醫生和護士都是經驗豐富,而且白内障手術并不是大手術,但是今天他們要給主席做手術難免會有緊張,但主席卻在和醫生聊起了家常,以緩解醫生的緊張情緒,并且手術室内張玉鳳為其放了一段昆曲《滿江紅》,激昂的曲聲回蕩在手術室内,詞曲慷慨激昂,振奮人心,主席也是伴随着昂揚奮進的節奏邁進了手術室。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前後總共15分鐘的手術,實際上具體手術時間不過幾分鐘,手術完美結束,經過一個星期的療養康複,醫生為主席拆除了眼睛上的繃帶,當主席睜開眼睛時,看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同僚,這一年裡主席的眼睛始終一片模糊,突然見到了如此清晰的景象,主席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但恢複視力沒多久,主席便再一次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夜以繼日地看書、審批檔案,這樣的日日夜夜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張玉鳳時常會提醒主席注意休息,但主席工作起來就把這些話扔到了腦後。

1975年1月13日至15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主席拖着沉重的身軀來到大會現場,會議結束後參會人員都不願離開現場,都想要多看一看主席,但此時的主席身體已經無法自行行走,為了不讓人民擔心便說到:“你們不走我也不好走”,就這樣主席目睹了參會人員一位接一位地離開了現場後,主席才動身離場,而這一次也是主席最後一次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同樣,1975年12月26日,毛主席即将迎來自己第82次生日,也是最後一次生日。

這一天一大早,中南海内從業人員便開始緊鑼密鼓地忙活起來,參加生日的還有主席的女兒,大家都來為主席送上祝福,而提倡節儉的主席,即便是生活也沒有奢侈,菜式與往常一樣簡單樸素,唯一多的便是一碗長壽面。

制作長壽面的師傅是中南海内一位面點師傅,手藝了得,主席也十分愛吃他擀的面,這一天面點師傅照常擀好了面,當他放進鍋裡煮好後撈上來時,卻發現完整的面條成了一段一段的。

幹了這麼多年的面點師傅他也是頭一次見到這種情況,張玉鳳了解到情況後,為了不耽誤主席用餐時間便吩咐師傅用挂面代替長壽面。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當飯菜端上來時主席還是吃的很開心,這頓生日宴主席還喝了湯,看主席吃的開心,張玉鳳也很開心,但一想到剛剛的面條,張玉鳳突然有些悲傷。

1976年5月主席最後一次接見了外賓,雖然隻有短短幾分鐘,但主席的身體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同年6月主席突發心髒病,病危通知書傳達到了各省市地區,全國上下無不為主席安危擔憂。

這次主席雖然挺了過來,但是身體狀況連他自己也清楚,是以當他躺在病床上,還半開玩笑的對張玉鳳說,若是他死了,記得每年來看看他。

這些話主席也曾經對張玉鳳提及過,但都被她避開不談,面對主席身體每況愈下,張玉鳳也明白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主席的離世是令人痛心的,她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直到這一次張玉鳳最終答應了主席。這些年來張玉鳳無微不至的照顧主席,主席也看在眼裡,主席也真正地将她當成知心朋友,更是他晚年最信任的夥伴之一。

毛主席臨終之際提出一個要求,張玉鳳含淚答應,并執行了一輩子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不幸逝世,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曾經帶領人民走向光明的主席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而在這之後,張玉鳳也一直遵照主席的臨終囑托,每一年都會去看望主席,去回憶與主席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參考文獻:《毛澤東1976年除夕夜: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