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222-什麼是猴痘

作者:子昱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5月7日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多次釋出報告稱,目前非洲以外已累計發現100餘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涵蓋三大洲十多個國家。這個消息在中文網際網路傳播開來後,一度沖進熱搜榜前五,超過了俄烏戰争的熱度。

人們迅速聯想到今年1月份美國實驗室出逃的猴子,并且這些猴子疑似與當地居民有過接觸;加之前段時間美國實驗室發現來源不明的天花病毒,各種陰謀論甚嚣塵上。

載有實驗猴的卡車在運輸中發生車禍

四隻在逃猴子,三隻被捕獲并安樂死

(圖:WNEP)▼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鑒于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親。自上個世紀全球最後一例天花病人治愈以後,各國普遍不再接種天花疫苗。如果此次爆發的猴痘疫情果真與天花病毒有某種聯系,那麼對于人類社會必将是一次災難。

但目前疫情的源頭以及傳播鍊并未完全明晰,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以前不必過于緊張,克服對于猴痘的恐懼尤為重要。

日前,西方各國猴痘病例數量▼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什麼是猴痘

1958年,一群從非洲運往丹麥哥本哈根的猴子中爆發了一種神秘的、以皮膚水疱為主要症狀的疾病,人們從患病的猴子體内提取出一種全新的病毒,并命名為猴痘病毒。後續研究發現,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的一種雙鍊DNA病毒。

其實這個命名并不準确,猴痘病毒最主要的動物宿主其實是齧齒類動物。迄今為止,人們已在包括松鼠等在内的多種動物裡面發現了該病毒,猴子隻不過是恰巧背鍋而已。

食蟹猴在感染猴痘病毒後的相關病變

(橫屏,圖:researchgate.net)▼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1970年8月,現屬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布肯達村的一名9歲兒童出現類似天花的症狀,後經實驗室确診,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這是有明确記載的,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鑒于彼時人們正在全力剿滅天花,加之不同種類的正痘病毒具有類似的遺傳和抗原特征,被任何一種正痘病毒感染都可以産生對其它正痘病毒的抵抗力。例如,接種牛痘病毒疫苗可預防重型天花、輕型天花、牛痘等疾病。

是以,長期以來人感染猴痘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自限性疾病,自上世紀70年代發現以來一直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從感染猴痘的猴子身上采集的皮膚切片(圖:CDC)▼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1978年以後,各國逐漸停止接種天花疫苗,尤其是在年輕的群體中,就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人們對各種正痘病毒的抵抗力在逐年減弱。事實上,近年來人類猴痘病例的頻率和地理分布也确實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特别是在人類與野生動物存在密切接觸的西非、中非等地區,猴痘已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

貧窮和疫病,始終滋擾着這裡的人們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目前認為,猴痘的臨床表現與天花相似,但症狀較輕,發病率、病死率一般不如天花嚴重。感染猴痘病毒後,潛伏期大約在5至21天。

随後開始出現症狀并持續2-5周左右。剛發病時候,這種疾病并沒有典型的特征,患者一般出現發燒、頭痛、嗜睡、虛弱乏力、淋巴結腫大、背部疼痛和肌肉疼痛等症狀。

猴痘病毒會對人體的多個器官造成危害

極少數情況下還會引發敗血症(圖:CDC)▼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發燒後的1至5天内,患者的面部開始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接着皮疹蔓延至軀幹、手、足,遍及全身。皮疹經曆了從斑疹、丘疹、水泡到膿疱等幾個發展階段,然後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結痂。不同階段的皮疹有可能同時出現。

猴痘雖然遠不及天花兇險,但中非支猴痘的死亡率最高可達10%(與此相反,西非支猴痘的死亡率為1%),仍然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社會安全的傳染病。

猴痘引發的皮損(下圖:nejm.org & CDC)▼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世界範圍内的猴痘疫情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猴痘在非洲以外大多數國家并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在本輪猴痘疫情爆發以前,很多人從沒聽說過這種病毒。

事實也的确如此,從1976年到2003年,各國報告的人猴痘病例僅有幾十例,且全都位于中非、西非的少數國家。

電子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透着一絲詭異

(圖: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直到2003年,猴痘出現在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猴痘病毒登陸美國後便迅速蔓延,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密蘇裡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星州6個州都報告了猴痘病例。

研究人員确定了這輪疫情是由西非支的猴痘病毒所引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認為,病毒是在2003年春天随着9種不同種類的小型哺乳動物(包括6種非洲齧齒類動物)傳入美國。

這起猴痘爆發後,流調最終追溯到一家寵物店

正是該店從西非買入的動物身上攜帶了猴痘病毒

(圖:outbreakobservatory.org)▼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但在此之後,歐美等國家就再也沒有出現本土猴痘疫情。即使是零星的病例,也都能追溯到曾有過的非洲旅行史。

例如,2018年9月-10月,英國以及以色列報告的幾例人感染猴痘病例中,基本都在近期前往奈及利亞旅行,而彼時奈及利亞正爆發猴痘疫情。此外,英國的一名患者是在照顧其他病例時染病,這表明猴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人傳人”。

是以,猴痘并不是近兩年才出現的全新病毒。本輪疫情引起全世界範圍普遍恐慌的原因在于波及範圍廣,病例數量較以前顯著增加。據說美國專家認為猴痘病毒的傳染性較以前有了大幅度上升。

西非支在這次可謂跨越大洋遍地開花▼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在奧密克戎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又殺出來另一個傳染性強的烈性傳染病,着實讓許多人擔憂。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1世紀以來,非洲本土的人感染猴痘病例也有了明顯的增加。原因可能在于未接種天花疫苗,也可能是因為近年來非洲原始森林的過度開發,導緻的人與野生動物接觸頻率劇增。

看見野生動物隻可遠觀,尤其避免接觸旱獺和犰狳

前者攜帶鼠疫病菌,後者可能攜帶麻風分枝杆菌

(圖:shutterstock & i.cbc.ca)▼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種病毒紛至沓來,仿佛是末日電影裡面才有的場景,但猴痘的出現與傳播,會有專業的醫學機構調查。病毒是否出現變異而導緻傳染性增強,也有待專業機構研究。目前病例數量仍然較少,且暫未波及中國,我們也不必過度恐慌。

雖然猴痘可以感染多種動物,但其确切宿主仍然有待确定。不僅如此,猴痘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方式還不甚明晰,其機制也有待研究。普遍認為是在接觸受猴痘感染的動物時,通過直接(接觸、咬傷或抓傷)或間接接觸,進而發生原發性動物-人感染。

管住手,不撸野生動物;管住嘴,不吃野味

(圖:cna)▼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即使既往有過“人傳人”的報道,但并無證據表明猴痘病毒可以在人際間大範圍傳播,猴痘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被認為隻有 0.6~1.0。

由于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的治療方法,支援治療、對症治療以及處理繼發性細菌感染仍然是主流。是以,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

預防工作,是控制傳染病重要的防治手段

特别是在醫療資源本就極其匮乏的非洲地區

(圖:timesofmalta.com)▼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首先,在猴痘流行地區預防猴痘的傳播極具挑戰性,不僅要避免與齧齒類動物和靈長類動物接觸,還要限制直接接觸血液和未煮熟的肉類。其次,接種天花疫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據估計,天花疫苗對猴痘感染可提供85%的交叉保護。

再者,隔離确診以及疑似病例,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追蹤密切接觸者可有效切斷傳播鍊。最後,加快猴痘疫苗的開發,但這需要時間進行臨床對照試驗,評估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

美國醫院收治的猴痘患者(圖:newsbeezer)▼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迄今為止,人們并沒有完全了解猴痘的臨床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特征。過去十年來,猴痘在非洲各地的傳播以及目前歐美等國的疫情表明,猴痘已不再是一種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等偏遠地區的罕見疾病。

猴痘在國際範圍内的傳播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來了解病毒是如何在自然界中持續存在的,并探索病原體-宿主之間的聯系、氣候和生态因素的影響,以及病毒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自有史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和病毒作鬥争

猴痘病毒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圖:shutterstock)▼

猴痘來了,毀容!|地球知識局

尼采曾說,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人類終究隻是自然的一份子,敬畏自然的力量,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長遠之計。

參考資料:

[1] Petersen E, Kantele A, Koopmans M, et al. Human Monkeypox: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9. 33(4): 1027-1043.

[2] McCollum AM, Damon IK. Human monkeypox. Clin Infect Dis. 2014. 58(2): 260-7.

[3] Reynolds MG, Doty JB, McCollum AM, Olson VA, Nakazawa Y. Monkeypox re-emergence in Africa: a call to expand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One Health.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9. 17(2): 129-139.

[4] Damon IK. Status of human monkeypox: clinical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research. Vaccine. 2011. 29 Suppl 4: D54-9.

[5] 龔震宇, 龔訓良. 1970-2017年西非和中非的新發猴痘疫情概況. 疾病監測. 2018. 33(06): 531-532.

[6] 網易,警惕!多國出現猴痘病例,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2022-05-21,11:20:07釋出.

[7] 丁香醫生, 多國報告人類感染猴痘病例,這 6 個問題你需要知道, 2022-05-20 21:59釋出.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