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億生意黃了!蘋果踢走京東方,國産OLED還能追上三星、LG嗎?

日前,據外媒報道,由于京東方未經允許擅自更改蘋果設定的螢幕規格,可能被後者取消其iPhone 14 OLED螢幕訂單。

經過數日的發酵,情況對京東方似乎愈發不利——一直對供應鍊有着嚴苛要求和極強控制欲的庫克,絕無可能接受供應商私自做主更改參數的行為。

隻不過,這樁生意告吹,對雙方來說會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站在蘋果的角度,要面對制約三星失敗的事實,相信庫克并不好受。根據The LEC的爆料,京東方這3000萬iPhone 14螢幕訂單,有2000萬将交給三星,1000萬交給LG,蘋果和這兩家大廠的博弈可能還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而從京東方的角度出發,經濟和聲譽上的損失都是肉眼可見的。按照目前行情,iPhone 14這3000萬塊螢幕總價接近100億元。

不過,京東方為加入“果鍊”所做的努力并不會白費:多年的飽和式投入,幫助京東方打造了一條國内最成熟、量産能力最強的OLED生産線,即便沒有蘋果,它們也不缺新的客戶。

相比可能錯失的蘋果,國内競争對手的崛起、OLED面闆市場面臨的降價和産能過剩等潛在危機,同樣值得京東方注意。

100億生意黃了!蘋果踢走京東方,國産OLED還能追上三星、LG嗎?

(圖檔來自UNsplash)

蘋果和京東方鬧翻,三星漁翁得利?

發酵數日之後,京東方和蘋果之間的拉鋸戰仍看不到和平解決的希望。

在此之前,據外媒報道,由于京東方未經允許擅自更改蘋果設定的螢幕規格,可能被後者取消其iPhone 14 OLED螢幕訂單。根據此前的公開資訊,京東方承接了蘋果3000多萬部iPhone 14螢幕訂單,對其業績有重要意義。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綜合各個信源的報道,誘發這次争議事件的根源已經很清楚——京東方私自更改TFT電路寬度,以達到降低電阻、提高良品率的目的。這一套操作下來,京東方的利潤率無疑會有顯著提高,但副作用就是面闆的亮度、功耗和蘋果的設計有出入,可能會對最終的成品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更重要的是,一直對供應鍊有着嚴苛要求和極強控制欲的庫克,絕無可能接受供應商私自做主更改參數的行為。

另一家著名的果鍊企業瑞聲科技此前就曾表示,“原則上除了裝置和勞工是瑞聲的,生産線上的其他環節都由蘋果控制。”其中,控制軟體和電腦系統是蘋果的,ERP系統也是蘋果的,就連生産一線的工程師團隊中也有蘋果的駐廠人員……

在庫克的管理哲學裡,強化供應鍊控制是保證蘋果主導地位和産品品質的關鍵,也是不容挑戰的底線。

對于蘋果和京東方來說,如果能合作無間,無疑是雙赢。但如今合作關系出現裂痕,隻怕會給雙方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蘋果來說,這一次合作告吹對其供應鍊體系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影響——尤其要面對制約三星失敗的事實,相信庫克并不好受。

最早爆出這則猛料的外媒The LEC言之鑿鑿,表示蘋果将把原定交給京東方的3000萬塊iPhone 14螢幕訂單轉移給三星、LG兩家南韓大廠,報道中不乏對蘋果的諷刺意味。

衆所周知,蘋果當初之是以将京東方納入iPhone 14面闆供應商名單,除了想保證産能之外,抗衡三星、降低單一供應商帶來的供應風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彭博社此前的報道,三星顯示器公司和LG旗下的面闆制造商LGD過去一年總共為蘋果供應了1.1億塊OLED面闆,主要應用在iPhone 12和去年秋季新釋出的iPhone 13系列機型。要知道,過去一年蘋果總共才采購1.7億塊面闆,三星、LG兩個大廠已經承接了64%的訂單。

其中,高配版的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機型面闆更是由三星獨家供應,後者的作用和地位可見一斑。

有鑒于此,蘋果曾緻力于擴充面闆供應商名單,達到制約三星、提高議價能力的目的。

但可惜,蘋果的如意算盤這次可能要落空了。根據The LEC的爆料,京東方這3000萬iPhone 14螢幕訂單,有2000萬将交給三星,1000萬交給LG,蘋果和這兩家大廠的博弈可能還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至于站在京東方的角度看,經濟和聲譽上的損失都是肉眼可見的。

按照目前行情,iPhone 14這3000萬塊螢幕總價接近100億元。上一财年,京東方營收達到2193.1億元,同比增長61%,曆史首次突破2000億大關。乍一看,少了蘋果這100億的訂單,對京東方來說算不上傷筋動骨。

但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14這張訂單,代表的遠不止100億交易額——這背後還有京東方醞釀已久的更新轉型,以及和三星、LG開戰的決心。

根據财報資料,上一财年京東方歸母淨利潤僅錄得258.31億元,較過往雖有很大進步,但13.88%的淨利潤率和28.87%的毛利率并不算突出。對比之下,三星顯示器的利潤率就長期維持在20%以上,去年三季度的營業利潤率更是高達26.8%,幾乎相當于京東方的兩倍。

100億生意黃了!蘋果踢走京東方,國産OLED還能追上三星、LG嗎?

(圖檔來自京東方财報)

衆所周知,京東方目前營收仍依賴LCD業務,但和OLED相比前者利潤差距明顯。拿下蘋果訂單,逐漸從LCD向OLED進行業務更新,是京東方為自己規劃的轉型路線。如今計劃被打亂,想必會對其短期業績造成一定沖擊。

痛失iPhone訂單,對京東方傷害有多大?

不可否認,過去這些年京東方為打入“果鍊”的确作出了許多努力。

早在2017年,京東方就傳出有望加入果鍊為蘋果生産手機螢幕的消息,但因為技術和産能問題未能成行。而在此之後,京東方就針對這兩個弱點進行補強,一邊擴充生産線一邊加強研發投入。

資料顯示,2017年-2021年京東方研發投入分别為69.7億、72.3億、87.5億、94.4億和124.36億,同比增幅也不斷上升。截止去年年底,京東方研發人員總數達到1.9萬,占員工總數的24.8%,過去一年新增專利申請9000件,其中90%是發明專利。

多年的飽和式投入之後,京東方也終于有底氣和三星、LG掰一掰手腕。

而在産能方面,京東方的投入同樣是巨大的。

去年年底,京東方豪擲465億巨資建設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産線開始進入量産階段,目前産能已經開始爬坡。此外,據媒體報道,京東方還有意調整B12工廠第三期生産線,目的是為了承接蘋果iPad訂單。

從表面上看,京東方投入了大量資金擴充産能、更新技術,如果最終還是沒法擠進“果鍊”,的确是一種損失。但價值研究所認為,凡事要分兩面看:前期投入的這些沉沒成本,幫助京東方打造了一條國内最成熟、量産能力最強的OLED生産線,即便沒有蘋果,它們也不缺新的客戶。

根據DSCC的統計,自2019年以來,智能手機市場出現高端化趨勢,小米、OPPO、vivo和獨立出來的榮耀都已明确表示要發力中高端市場。乘着這股東風,OLED面闆的滲透率也出現明顯上升。報告顯示,2021年OLED手機面闆滲透率為52%,占據了半壁江山,并預計在2022年底達到57%。

100億生意黃了!蘋果踢走京東方,國産OLED還能追上三星、LG嗎?

根據IHS Markit的報告,2021年全球OLED顯示面闆市場規模收益為680億美元,較2019年的367億接近翻倍。在“面闆王國”南韓之外,中國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OLED面闆供應市場。

将目光放回京東方身上。随着OLED螢幕産能逐漸爬坡,武漢京東方光電的經營效益也全面好轉。去年一季度,這家京東方重要子公司實作近五年來首次正利潤,實作淨利潤達到3.6億元,單季度利潤已經超過過去四年的淨虧損總額。

而在去年6月21日宣布定增近200億時,京東方在AMOLED市場的布局和未來規劃和浮出水面。目前,包括榮耀、OPPO、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都已和京東方達成合作,後者還在努力開拓VR/AR硬體、智慧醫療、車載螢幕等市場。

廣闊的市場前景,甚至讓京東方繼續啟動産能擴充計劃,特别是針對高端螢幕生産線的更新。

最新的動态是去年3月份,京東方旗下子公司武漢京東方宣布将對現有廠房進行産能擴充。這次擴充計劃預計投入自籌資金37.75億,主要是針對第10.5代薄膜半導體液晶顯示面闆生産線。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蘋果可能取消iPhone 14螢幕訂單的消息,京東方在5月23日向投資者回應稱“不予置評”,且強調公司在OLED領域的年度目标沒有變化,相關業務還在有序推進中。

通過上文分析,價值研究所認為京東方這番回應并不是嘴硬或打官腔,它們的确有自己的底氣和考慮。

更何況,相比可能錯失的蘋果,國内競争對手的崛起、OLED面闆市場面臨的降價和産能過剩等潛在危機,或許更值得京東方注意。

國産OLED崛起,京東方們要關注兩大挑戰

根據知名研究機構Omdia統計的資料,2022年中國廠商在OLED面闆市場的占有率有望上升至27%,較去年的15%接近翻倍。随着折疊屏手機、中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不斷增長,OLED面闆需求有望繼續上升,這位中國廠商提供了上位機會。

而在國内一衆面闆廠商中,除了京東方,TCL華星光電、深天馬也是很有實力的競争者。

拿量産能力、市占率和良品率這幾個資料來說,京東方後面的追趕者們這幾年進步非常明顯。

根據公開資訊,京東方目前已經實作量産的OLED生産線總共有五條,成都、綿陽、重慶和福州的生産線産能都能達到接近5萬塊/月,是國内廠商中量産能力最強的。

深天馬的優勢在于,其位于上海工廠的4.5代線單月量産能力高達75萬塊,是國内量産能力最強的一條OLED面闆生産線,和LG、三星相比也毫不遜色。但問題在于,其産能過于集中在上海,4.5和5.5代線掌握了超過95%的産能。一旦遇上最近兩個這種程度的大規模疫情,産能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另一個被業内人士寄予厚望的OLED廠商華星光電,也有類似的問題。2019年投産的電武漢6代線單月産能超過45萬塊,是TCL華星光電目前最重要的一條生産線。

當然,眼看市場逐漸起量,這些頭部玩家都在積極增加産能。去年年底,TCL宣布在廣州籌建T8柔性OLED面闆生産線;今年1月份,總投資額高達150億的T5生産線也完成了模組廠房和綜合動力站的封頂工作。

按照業内規律,OLED生産線從籌備到正式量産一般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換句話說,京東方、TCL和深天馬們的量産能力在2024年左右将達到一個全新高度。

不過,在開足馬力擴充産能的同時,京東方們還要警惕兩個危機:一是面闆需求的短起起伏,另一個是核心技術上的缺陷。

雖然業内對OLED面闆的應用前景十分看好,但受國際局勢、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周期性淡季已經初顯威力。據外媒報道,蘋果預計在今年二季度減少iPhone SE和iPad訂單,三星也有類似的砍單計劃,預計設計近千萬塊OLED産能。

目前,三星已經叫停了在越南的部分面闆生産線,并準備将産線撤回南韓本土,重新調整在東南亞的布局。

在價值研究所看來,在市場需求出現動蕩的情況下,良品率最高、生産技藝最穩定的廠商,更能得到上遊客戶認可。從另一個角度講,砍掉部分内部需求之後,三星、LG這些大廠也有能力承接更多外部客戶訂單,這對京東方、TCL等本土廠商來說并非好事。

根據DSCC的統計,目前LG在OLED面闆良品率上一馬當先,自2017年之後就一直穩定在90%左右,三星也在最近兩年邁過了這個門檻,且部分新投産生産線的良品率一度達到95%的業内最高水準。

對比之下,京東方對外宣布的資料是AMOLED産線成熟産品良率在80%以上,這已經是國内廠商的最高水準。在産能上和京東方最接近的深天馬,2021年良品率剛剛邁過60%大關,TCL 華星光電也徘徊在60%左右。

歸根結底,決定良品率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三星、LG兩大巨頭手中,是京東方們必須解決的難題。

比如最關鍵的背闆段蒸鍍環節裡必不可少的FMM金屬材料,日立掌握最好的生産工藝,而三星又一早便和日立訂立了獨家協定。再比如OLED驅動IC市場,三星LSI和LG LX Semicon壟斷了90%的市場佔有率,統治地位無可撼動。

已經攻克量産關的京東方們,現在是時候想想辦法邁過技術難關了。

寫在最後

以iPhone 4的面世為分界點,蘋果乃至整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無比輝煌的十年。但在2020年之後,疫情爆發、全球經濟下行、通脹飛漲疊加不斷更新的供應鍊危機,讓智能手機市場加速揮别自己的黃金時代。

蘋果無疑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費電子巨頭,iPhone的訂單也還是所有供應鍊企業渴求緻富機會,但恐怕再也沒有決定一家企業、一個行業生死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清溢光電、八億時空、格林達、商絡電子、南極光等京東方供應鍊企業相繼成功登陸A股,淩雲光、路維光電、蘇州天祿等企業也已啟動IPO流程。可能無緣“果鍊”的京東方,悄然間已經培養了一條同樣強大的供應鍊,且帶動産業鍊上下遊一起走向了繁榮。

在商業世界裡,沒有誰離了誰就一定會倒下,沒了蘋果的訂單也不是京東方的末日。至于能不能将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就要考驗京東方的硬實力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