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等到《乘風破浪的姐姐3》開播了。
初舞台姐姐們的表演,比我想象中的要更驚喜。
但沒想到,争議最大的卻是謝娜。

當節目官宣謝娜主持時,有人說一下子不想看了。
還有人表示:
“芒果台是沒有其他主持人了嗎?”
自從生二胎離開舞台一段時間後,謝娜就不斷被嘲諷。
在快本停播後,很多人也說她被湖南衛視抛棄。
但哪怕頂着質疑聲,謝娜也依然努力抓住一切資源。
從這次這次錄制浪姐就能看出來。
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中,主持也很沉穩大氣,亮點不少。
三個女兒,則是張傑在家裡照顧。
實際上,謝娜完全可以不這麼拼,有的是躺平的資本。
但她沒有停下腳步。
甚至在生完二胎後,身體還沒完全恢複就迅速複出。
這是身為職場媽媽,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
明星媽媽尚且如此,普通職場媽媽則更沒有安全感。
生完孩子
整個社會都在懲罰我
在一檔節目中,藍盈瑩曾當着何炅的面,表示很羨慕謝娜。
她說,謝娜生完孩子後,快樂家族還能包容她,始終給她留位置。
何炅聽完反駁說:
“這不叫包容,她是去生了個孩子,又不是犯了什麼錯。”
但現實生活中,生孩子确實是職場女性的“原罪”。
在智聯招聘釋出的《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中,顯示:
58.25%的女性,遭遇了“應聘過程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職時,用人機關限制崗位性别”。
未婚的,會被問什麼時候結婚;
已婚的,會被問什麼時候生孩子;
已婚已育的,則會被問什麼時候要二胎。
哪怕順利進入職場,很多女性也會因為懷孕,失去原有的位置。
這樣的新聞,我們見過不少。
有人懷孕2個月,以無法勝任工作崗位為由,被直接辭退;有人查出懷孕,被公司調崗,月薪從1萬降到4千,被逼辭職。
美國作家阿莉莎·誇特曾在書中說:
“生孩子可以說是某種‘職場毒藥’,是你沒有将十二分精力投入這份工作的證明。”
在《上班啦!媽媽》這部綜藝中,有一個細節就很寫實。
入職第一天,三個媽媽被老闆叫去談話。
聊天中,被問有沒有緊張和擔心的事情,她們都提及工作。
但老闆真正在意的,是怕她們會“惦念孩子”。
生育,本來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落在職場上卻變得殘酷。
為了消除這種偏見,職場媽媽們更是付出雙倍的努力。
papi醬曾分享了一個朋友的經曆。
她是銀行經理,懷孕七個多月時還在滿世界飛,并向客戶承諾:
“你放心,我生産前一刻,隻要我還清醒,你發的每一條資訊我都會回。”
每個化身拼命三娘的職場媽媽,都不過是為了不被換掉。
我隻覺得心酸。
生育本是女性的權利,但為了保住一份工作,卻卑微如此。
不敢生、不敢懷孕的職場女性,多的是說不出口的無奈。
職場媽媽
一邊掙紮一邊流淚
有人問:
“職場媽媽那麼累,為什麼不選擇辭職?”
是迫于經濟壓力,也是擔心和社會脫軌,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
也有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樹立榜樣。
孩子,永遠是媽媽重返職場的最大動力和能量來源。
但也會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不能陪在身邊,深感愧疚和自責。
在最新一季《上班啦!媽媽》的節目中,有個片段我很有感觸。
在異地工作的媽媽王媛媛,電話裡接到孩子在幼稚園走丢的消息。
她瞬間情緒失控,眼淚止不住流。
除了和老師、家人打電話,她什麼也做不了。
當了媽,才能了解這種心情。
遇到孩子的事,總是一擊即潰,身處職場,更增添一份無助。
馬麗也在節目中談及自己的一段經曆。
她有次在外拍戲,接到電話說孩子不小心磕到了沙發角。
差點就傷了眼睛,眼眶周圍也都已經紅腫發黑。
馬麗瞬間崩潰,既擔心又愧疚不安。
但為了不拖慢拍戲的進度,她很快收拾好情緒投入到工作中。
職場媽媽,哪一個不是一邊流淚,一邊又在拼命死撐。
甚至是無限壓縮自己的時間,來彌補缺席孩子陪伴的那份愧疚。
我有個朋友,為了多留時間陪孩子,周一到周五拼了命工作。
經常在把孩子哄睡後,她還加班到淩晨。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導緻她的身體越來越差。
但為了孩子,她覺得再苦再累都很值。
我了解,每一個職場媽媽,為了孩子都甘願付出。
但是,偶爾也要放過自己。
給予孩子陪伴的是好媽媽,努力工作何嘗不是對孩子的愛。
允許自己做不到面面俱到,允許自己不完美。
職場媽媽
背後沒有人支撐
生孩子,為何成為對職場女性的一種懲罰?
借用楊瀾的一句話:
“中國男性覺得忽略家庭責任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而一個女人,如果你照顧不好家庭,就不要談事業。”
職場媽媽,身在職場,卻背負着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我不否認,也有男性積極參與家庭事務,甚至選擇成為全職爸爸。
但畢竟是少數。
在社會普遍的認知裡,養育孩子依然是女性的責任。
如果孩子有需要,基本上都是女性放棄事業,被迫回歸家庭。
如果繼續在職場披荊斬棘,也要兼顧家庭的一切事務。
輔導作業、照顧公婆、開家長會、送孩子去醫院、做飯、洗衣服……
一邊是育兒的責任,一邊是職場的壓力。
沒有幫手,也沒有家庭系統作為支撐,隻能獨自去扛。
結果就是顧此失彼。
把精力往事業上傾斜,會被認為“不是一個好媽媽”。
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又會被預設為會影響工作。
職場媽媽,隻能小心翼翼維持着平衡。
我有個前同僚,生完二胎後,拒絕了很多待遇很好的工作。
最後,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朝九晚五,工資不高的崗位。
隻為了,每天能夠準時下班多陪陪孩子。
家庭和事業都平衡的背後,是女性不被看見的犧牲和取舍。
而那些披荊斬棘的職場媽媽,大部分都是因為有人分擔。
謝楠就是。
在生完兩個孩子後,她依然在舞台上大放光彩。
這離不開吳京的支援。
吳京曾說,要尊重另一半的事業和選擇,丈夫也要一起照顧家庭。
有人共同承擔家庭責任,職場媽媽在追求事業的路上能更從容。
畢竟,家庭不是靠一個人就可以支撐起來。
職場媽媽,也不是超人,更沒有三頭六臂。
在浪姐3播出後,很多人都感歎這些40+的姐姐是仙女下凡。
在她們身上,絲毫看不到歲月的痕迹,依然少女、甜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們沒結婚,沒生孩子,足夠有錢。
由此也可以看到,結婚生子對女性身體的損耗,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我相信,大部分女性都不後悔生孩子。
但也應該看到,女性為此放棄的更燦爛的人生,以及面臨的生育困境。
在《職場媽媽不下班》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女性在變化,但大多數工作場所并不考慮員工的家庭需求。在家裡,大多數男性也尚未真正地做出調整去适應女性的變化。”
在家庭中,職場女性要像全職媽媽一樣,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
在職場中,則被要求像男性一樣,不顧家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相比之下,謝娜已經夠幸運了。
沒有經濟上負擔,随時有資源,還有一個給力的老公。
大部分職場媽媽,可能什麼都沒有。
既背負着經濟壓力,又要面臨職場歧視,還沒有伴侶的支援。
縱然如此,每個職場媽媽也依然在努力平衡、取舍。
但也希望,這些努力都能夠被看見,也能得到尊重和支援。
職場上,少一點對職場媽媽的歧視,多一些機會和肯定。
家庭中,男性也要肩負起另一半的責任,給予妻子支撐。
不僅要有職場媽媽,也應該要有職場爸爸的出現。
最後,也想對職場媽媽們說:
你不必身披盔甲,成為事業家庭兼顧的超級媽媽。
你們,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點個“贊”,願每個媽媽,都能被這個世界好好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