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木江仿生态魚道環境優美。 俞靖 攝
南木江仿生态魚道環境優美。 俞靖 攝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保護珠江水域生态 大藤峽水利樞紐水生态保護體系基本建成
中新網廣西桂平5月24日電(記者 黃豔梅 楊志雄)走進位于廣西桂平市西江流域黔江河段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南木江副壩現場,隻見蜿蜒曲折、寬窄相間的仿自然生态魚道宛如綠色飄帶從大藤峽峽谷間穿過,魚道景觀湖水清岸綠,白鹭翩飛,美人蕉花開正豔,俨然一幅“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
南木江仿生态魚道環境優美。 俞靖 攝
大藤峽水利樞紐位于廣西最大最長的峽谷——大藤峽出口處,控制西江流域面積的56.4%、西江水資源量的56%。作為國務院确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它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于一體,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
大藤峽水利樞紐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珠江黃金水道的重要中樞。“我們積極踐行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嚴格按照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落實環保措施,環境保護總投資達到9.11億元(人民币,下同)。”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曾蘭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
圖為技術人員向戶外育魚池内投喂飼料。 俞靖 攝
大藤峽江段是花鳗鲡、唐魚、鲥魚等水生珍稀、瀕危魚類賴以生存的地方。距離大藤峽水利樞紐壩址不遠處有珠江流域重要的洄遊魚類産卵場,工程建設對水生珍稀、瀕危魚類的洄遊與産卵會造成一定影響。
“為最大程度減少大藤峽工程建設對流域水生态環境的影響,保證流域内魚類正常洄遊和繁殖,大藤峽工程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黔江和南木江洄遊性魚類的過魚需求,分别在黔江主壩和南木江副壩布置了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副壩仿自然生态魚道。”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移民部(保育中心)副主任廉浩說,這種獨特的雙魚道布置形式在國内水利工程當中是比較罕見的。
圖為大藤峽魚類增殖站内,技術人員檢視孵化桶。 俞靖 攝
其中,黔江主壩魚道布置在黔江右岸岸坡上,魚類經壩下進魚口進入魚道,通過分設的汛期和非汛期魚道迂回盤旋而上接入庫區。為提高過魚效率,魚道設定過魚效果觀測室及魚類休息池。南木江仿生态魚道布置在南木江副壩左岸,采用生态護坡,形成仿生态魚道,壩下過魚通道模拟自然河道設計為形态深淺不一,蜿蜒多變的“下窪式綠河”,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生物栖息地,魚類涵養地。
據廉浩介紹,目前,黔江主壩魚道正在加快建設,南木江仿生态魚道建設已建成并投入運作,2021年開展首次過魚效果監測工作,監測到魚道内魚類有齊氏羅非魚、草魚、?、海南似鱎及廣東鲂等21種。
在“雙魚道”的基礎上,大藤峽公司還建設有“一中心、雙增殖站”。“一中心”即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雙增殖站”即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
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是珠江流域第一個珍稀魚類的保育機構,組織開展流域魚類繁殖、育種、救護、監測、研究、保護等多個方面工作。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與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位址位于南木江副壩下遊,已建設完成,其中大藤峽魚類增殖站已投入運作。來賓市紅水河珍稀魚類增殖保護站位于來賓市興賓區,已建成并投入運作。
“大藤峽魚類增殖站是珠江水系規模最大的增殖站。由于大藤峽水利樞紐的建設和運作将對紅水河魚類造成阻隔、生境改變等影響,為了保護紅水河水生生态系統的完整性和水生生物多樣性,建設魚道和魚類增殖站可以緩解大壩對魚類造成的影響。”大藤峽魚類增殖站技術負責人李銀介紹說。
據李銀介紹,大藤峽增殖站主要功能為增殖放流紅水河珍稀保護、特有魚類及部分經濟魚類,設計年放流規模358萬尾,包含斑鳠、長臀鮠、卷口魚、銀鲴、黃尾鲴、赤眼鳟、三角鲂、光倒刺鲃八種和四大家魚。其中斑鳠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卷口魚、長臀鮠為珠江水系特有魚類,也是大藤峽站在魚類繁育技術方面重點攻關的魚類。來賓增殖站是紅水河來賓段珍稀魚類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态補償措施,主要增殖放流魚類是烏原鯉、長臀鮠等紅水河珍稀特有魚類,設計年放流規模為34萬尾。目前,兩個增殖站已取得烏原鯉、多線盤駒、黃尾鲴等6種魚類的人工繁育技術突破。
航拍建設中的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 俞靖 攝
今年5月22日,廣西貴港市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舉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現場增殖放流70萬尾“四大家魚”魚苗。自大藤峽魚類增殖站投入運作以來,共組織6次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放流各類魚苗611萬尾,每年放流規模位于國内工程前列。
此外,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還建設“五人造生境”,即4處人工魚巢,分别位于紅水河大步、洛清江江口電站壩下、柳江洛清江河口彙入口下遊及東塔江段,1處人造産卵場,位于定子灘産卵場。“五人造生境”的實施能夠滿足江段大部分魚類的産卵需求。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鳥瞰圖。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攝
正在建設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357.36億元,總工期9年,預計2023年12月完工。曾蘭宏稱,大藤峽工程緻力打造成“人水和諧、生态多樣、工程壯美”的一流生态水利工程。目前,該工程生态保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一中心、雙魚道、雙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為主的全國水利工程最大的水生态保護工程體系基本建成,全面助力珠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