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李孟林 每經編輯:高涵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近日,英國“國菜”炸魚薯條店成批倒閉的新聞沖上了熱搜。由于這道菜所需的葵花籽油來自烏克蘭,鳕魚、馬鈴薯和面粉則需要從俄羅斯進口,自俄烏沖突爆發後,斷供危機已經導緻一批店鋪倒閉。英國全國炸魚薯條聯合會警告稱,若政府不出手纾困,可能全英國三分之一,也就是3000多家炸魚薯條店将面臨倒閉風險。

閉店風潮把糧食安全這個原本遠離發達國家的話題重新帶入公衆視野,也再次凸顯了全球糧食供應體系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脆弱性。

5月初,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由于氣候變化、地區沖突和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經濟沖擊,去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曆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人,創曆史新高。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今年,俄烏沖突引發國際糧價飙漲,讓情況雪上加霜。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長索利斯基近日警告稱,受沖突影響,今年烏克蘭的糧食産量有可能下降50%。據央視網報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也拉響了警報,稱人類或将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也憂心忡忡表示,俄烏沖突可能導緻多達17億人口陷入貧困和饑餓,超過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

為應對糧食安全問題,國際社會正在緊鑼密鼓地召開會議,協調對策。

因擔心糧食短缺問題,不少國家轉而采取自保政策,限制糧食和農産品出口以保障國内供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家克裡斯·巴雷特(Chris Barrett)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做法将适得其反,隻會造成糧價的進一步上漲,2008年糧食和能源危機就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實際上,據糧農組織,目前世界範圍内,谷物供應水準相對良好。如何通過國際協調與合作保障糧食的流通,避免出現人道主義災難,考驗着國際社會的智慧。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新華社 艾哈邁德·戈馬 攝

俄烏沖突加劇糧食不安全,小麥首當其沖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如果把全球食品貿易量折合成熱量機關卡路裡來計算,俄烏兩國的出口量占了全球12%的份額。其中,兩國為全球供應了30%的小麥出口量,烏克蘭更是為全球提供一半以上的葵花籽油。

沖突爆發後,烏克蘭糧食出口仰賴的黑海航運路線受阻,農業生産活動被擾亂,刺激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在三月創下曆史最高水準,達到159.7點,四月小幅回落0.8%,但仍較去年同期高出30%。這一價格指數囊括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類、食糖五大主要食品類别。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小麥是全球超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受俄烏沖突影響最劇烈。作為全球小麥價格基準,美國芝商所小麥期貨近月合約的價格在沖突爆發後一路上揚,三月第一周漲幅超過40%,打破周漲幅曆史紀錄,随後在3月7日創下12.94美元/蒲式耳的14年高位。開年以來,小麥期貨價格已上漲了超53%。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英為财情

5月18日,烏克蘭農業政策與糧食部長索利斯基就警告稱,受沖突影響,今年烏克蘭的糧食産量有可能下降50%,越冬作物的播種也将受到嚴重影響。國際社會應該做好每噸小麥的價格由目前的430美元漲至700美元的準備。

當地時間5月22日,據《金融時報》報道,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埃及财政部長穆罕默德·馬伊特在接受采訪時發出警告,由于俄烏沖突引發的糧食短缺加劇,全球可能有“數百萬”人死于饑餓。

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在近幾年已經愈演愈烈。5月初,歐盟、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釋出了年度《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報告的資料收集工作在俄烏沖突前已經完成。據報告,按照1到5級的嚴重程度劃分,2021年,全球有53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93億人經曆了3級(危機級别)以上的糧食不安全狀況,比2020年的創紀錄人數又增長了4000萬人。埃塞俄比亞、馬拉加西南部、南蘇丹和葉門57萬人的處境達到了最進階别的“災難“狀态。

報告還指出,面臨危機或更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的人數在2016年至2021年間幾乎翻了一番,自2018年以來每年都有增無減。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我們正面臨空前規模的饑餓,糧食價格前所未有地高,數百萬人的生命和生計懸而未決”,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該報告中表示,俄烏緊張局勢正在加劇糧食、能源和金融領域的危機。

“屯糧自保”?專家:将适得其反

面對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不少國家紛紛出台出口限制措施以保障國内供應。5月14日,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産國印度突然宣布小麥臨時出口禁令,導緻芝商所小麥期貨價格一度跳漲5.9%,觸及交易所限制。

印度的這一決定是個180度的大轉彎。此前,由于小麥産量預計将迎來大豐收,印度政府一再表示将加大出口以填補俄烏沖突造成的缺口,也确實在三四月出口創紀錄數量的小麥。但在經曆了史上最炎熱的三月後,印度下調了小麥産量預期。為了保障國内糧食安全、壓制通脹壓力,印度轉而采取了臨時出口禁令。

此前,全球最大棕榈油生産國印度尼西亞宣布從4月28日起暫停出口棕榈油産品,引發全球食用油價格震蕩。雖然後來在國内棕榈油從業者的壓力下,印尼政府宣布從5月23日起恢複出口,但仍然要求生産商為國内留出1000萬噸棕榈油的份額。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新華社 維裡 攝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禁止或限制主要糧食和農作物出口的國家名單越來越長,截至5月23日包括阿爾及利亞、伊朗、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塞爾維亞、突尼西亞和科威特等25個國家。按照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的統計,以卡路裡衡量,全球食品貿易份額的受限比例已經上升至10%左右。

在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巴雷特看來,2008年到2011年間的糧食價格危機已經證明,限制糧食出口是非常糟糕的政策,“當時不少國家采取了出口禁令,試圖壓低國内食品價格。最終這些努力大多失敗了,卻加劇了國際市場的價格動蕩。”巴雷特通過郵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世界銀行資料,十多年前各國紛紛限制小麥出口的做法,曾導緻小麥價格上漲了30%。

巴雷特援引澳洲經濟學家Kym Anderson的“體育場站立問題”理論,來解釋為何看起來符合直覺的糧食自保政策最終卻會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想象球迷們在體育場觀看一場精彩的比賽,一些球迷為了更好的視野而站起來看比賽。其他人被擋住了之後,也隻好站起來……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付出了額外的努力,觀賽體驗卻下降了。出口禁令也是類似的。”巴雷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道。

糧食采購成本相比2019年已上漲30%

據央視新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表示,俄烏沖突帶來的影響是系統性和全球性的,其造成的食物、能源和金融體系的三重動蕩,可能會導緻17億人口面臨貧困和饑餓的風險。

首當其沖的是北非和中東地區,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從黑海沿岸進口糧食隻需途經地中海,是以這兩個地區超50%的谷物進口來自于俄烏兩國。自沖突爆發後,黑海航運路線受阻,而烏克蘭超90%的糧食出口需要由海運出口。

出口削減推動小麥、食用油等食品的價格飙漲,沖擊着區域内那些經濟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國家,許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甚至面臨食不果腹的危險。據高盛研報,糧食價格上漲對中東和非洲的通脹壓力貢獻最大,平均達7.1個百分點。

以黎巴嫩為例,該國80%的小麥需要從烏克蘭進口。自2019年10月以來,黎巴嫩陷入了長時間的經濟危機,貨币貶值幅度超過90%,2020年8月首都貝魯特的港口大爆炸讓經濟情況雪上加霜。工資實際購買力大幅縮水疊加食品價格飙漲,許多家庭隻能放棄肉類和蔬菜,僅以谷物為食。

更嚴峻的是,據世界糧食計劃署相關資料,全球面臨嚴重饑餓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中東和北非的國家。在世界糧食計劃署的15個緊急援助項目中,11個位于中東和非洲地區,包括叙利亞、葉門這樣長期受沖突影響的國家,以及非洲一批遭受氣候災害的國家。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5月18日在聯合國安理會糧食安全問題進階别會議上指出,包括索馬裡、肯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在内的非洲之角地區正在遭受四十年來最嚴重的幹旱,索馬裡數百萬人口可能在幾個月後就将面臨饑荒狀況。塞内加爾、尼日爾、奈及利亞等國日前也向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國家已經處在災難邊緣。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主義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糧食采購一半來自于俄烏兩國。今年以來,糧食采購成本相比2019年已經上漲了30%,相當于每月增加了4200萬美元,而俄烏沖突進一步推高了糧食和燃料價格,每月營運成本進一步增加了2900萬美元。戴維·比斯利警告,如果沒有額外的資金支援,世界糧食計劃署隻能把援助饑餓人口的食物優先發放給瀕臨餓死的人口。

目前全球各類人道主義項目的資金隻籌集到了8%。其中,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所需的189億美元資金到四月底尚未籌集到一半。

谷物供應水準相對良好,貿易流通是關鍵

在巴雷特看來,目前的糧食不安全更多是源于全球配置設定和價格高企的問題。他在郵件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烏克蘭今年的小麥産量損失可能占全球總産量的不到3%,而目前全球小麥庫存量與消耗量的比值超過25%,儲備是比較充足的。

小麥産量方面,雖然烏克蘭預計減産嚴重,但由于價格上漲推動美國擴大種植面積,俄羅斯受益于有利天氣條件将增産、加拿大在去年幹旱之後小麥将大幅恢複等因素,糧農組織預計今年全球小麥産量将實作增長。

世見 | 受累俄烏沖突,人類或面臨二戰後最大糧食危機?專家:“屯糧自保”适得其反,糧食風險根源是配置設定和貿易暢通

圖檔來源:攝圖網-500465486

據糧農組織5月6日釋出的月度《谷物供求簡報》,包括全球三大主食小麥、玉米和大米在内,2021/2022年度世界谷物庫存量與消費量之比預計将與2020/21年度持平,為29.9%,表明“供應水準相對良好”。

“現有的糧食足夠喂飽全球每一個人,”古特雷斯近日在安理會糧食會議上強調,問題出在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貿易流通上。他在安理會上表示,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全球糧食問題解決方案,都必須把烏克蘭的農業生産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化肥重新納入全球市場,不管沖突是否結束。

據糧農組織推算,雖然烏克蘭去年收獲的小麥已有約四分之三在沖突爆發前已經出口,但烏克蘭仍有700萬噸小麥、1400萬噸玉米、300萬噸葵花籽油困在國内。六月下旬小麥收割季即将到來,如果無法清空這些倉庫,意味着新收獲的小麥無處存放,面臨腐爛的危險。

是以,確定全球糧食貿易通暢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界貿易組織将在六月中旬召開部長級會議,外界期待會上将讨論糧食貿易自由度的問題。然而,巴雷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世界貿易組織在阻止糧食出口禁令上缺乏限制力,短期内隻有靠國際社會施壓才能保持一個相對自由流通的全球糧食市場。

古特雷斯正在和俄羅斯、烏克蘭、土耳其、歐盟和美國之間多方斡旋,希望能找到一條烏克蘭糧食出口的解決之道。當地時間21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消息稱,烏克蘭及其合作夥伴已經為糧食出口開辟了兩條陸路替代路線。

5月19日,安理會糧食會議結束後釋出了一項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行動倡議書,号召聯合國成員向國際組織追加資金援助和捐贈糧食儲備,保持食物和農場品市場的開放,并提供及時透明的糧食資訊以避免國際市場,特别是期貨市場的動蕩。

同一天,七國集團發展部長會議在德國柏林閉幕,會議就建立全球糧食安全聯盟達成一緻。歐盟、世界銀行、聯合國全球危機應對小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等國家群組織也将參與該聯盟的建立,共同確定增加資金并密切協調糧食安全措施。

此前一天,世界銀行宣布将提供300億美元資金以應對由俄烏沖突導緻的糧食安全危機,其中有120億美元用于新項目,另包含180億美元用于投資已獲得通過但尚未執行的食品相關項目。

“在物資豐富的當今世界,我永遠不能接受任何一個兒童、男人或女人因饑餓而死去。”古特雷斯在安理會上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