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作者:答案在這兒

來認識一下“摩拉摩拉(Mola Mola)”,這是啥名字?完全沒聽說過啊,會有這種奇怪的名字嗎?或許我們應該換個說法,翻車魚、翻車鲀,這樣你總明白了吧。

摩拉摩拉是它的拉丁學術名,拉丁語中表示“磨石”,從詞語含義上解釋了翻車鲀的外觀和顔色,還挺形象的。

要是居住在海邊的人或許對這種生物并不感到陌生,天氣好的時候能夠看到它們漂浮在海面上一動不動,看起來就像一塊特大号的魚頭。但要從生物鍊上來講,它們還真就隻能選擇被啃食,海獅、鲨魚什麼的都能吃上一口。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近照

它們又或許是世界上最蠢的魚,哪怕被咬了之後也不會選擇逃跑。長相怪異,生活狀态又如此奇葩的翻車鲀是怎樣的魚類?為何它們會漂浮在海面上?翻車鲀有捕食能力嗎?人們是怎樣看待翻車鲀這種生活方式的?

本文将從翻車鲀的生态研究、翻車鲀生物習性這兩個方面來解答這些問題,下面一起看看為什麼翻車鲀在遭受這些待遇之後,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啃食翻車鲀的海獅

漂浮的海洋魚頭

翻車鲀是衆多海洋生物中長相較為奇葩的一個,人們更喜歡叫它翻車魚,因為它隻有一個腦袋出現,幾乎沒有身子,漂浮在水面上看起來跟翻車現場一樣。

不過翻車魚并不是隻有腦袋,它隻是特化了自己的身子,之是以長成今天這個奇怪的模樣,是因為它們天生就不會長出背鳍。而且當它們長得更大的時候,身體會自行折疊起來,看起來就像一個圓形的舵。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的舵态外觀

它們屬于硬骨魚家族,并且包括三個屬,目前還沒有限定的詞語去描述不同種類的翻車鲀,總之這魚叫翻車鲀就對了,名字跟它長相一樣随意。生物分類再往下放則歸納在四齒形目,是以它們的近親可以是河豚或者鲢魚。

同時,翻車鲀也是硬骨魚家族中最重的魚類,以往的标本記錄中,最大的翻車魚垂直高度在4米,體長3米,體重2噸左右。

這在硬骨魚中并不常見,要知道早期的硬骨魚家族雖然很龐大,并且擁有十分古老的曆史,但是它們随着生物演化和滅絕事件出現,硬骨魚家族如今都以中小型魚類為主。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與河豚相比,确實像一家人

長成這個樣子并不怪它們,基本是和自然選擇有關,但是科學家們還不明白為啥它們就放棄了背鳍。盡管翻車鲀屬于硬骨魚種類,但是它的骨骼主要以軟骨組織居多,是以體重相對硬骨魚較輕,這讓它們有機會長至超過一般硬骨魚大小。

進化過程中消失的尾鳍和背鳍被假尾替代,背鳍和臀鳍彙合形成翻車鲀的主體軀幹,這一部分如同船隻上的舵,依靠擺動水流來獲得推力。而它們的齒狀鎖骨則保留了另外的12條鳍條,并形成圓形的小骨節。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的骨架結構

由于這種異化的生理結構,使得它們在行動能力方面不如其他魚類,并且要以一種特有的劃槳般的動作來擺動背鳍和臀鳍,以此形成前行的動力。比較搞笑的是,翻車鲀這種特殊生理結構經常讓人誤以為它們的臀鳍是鲨魚的背鳍。

另外,它們的皮膚也很特别,大多數魚類的表皮會覆寫許多鱗片,當然也會有如鲨魚這樣的特殊表皮。但翻車鲀的皮膚主要以大量的網狀膠原蛋白組成,并且非常粗糙。表皮還覆寫有一層粘液,這部分粘液是一種水性分泌物,它能夠幫助翻車鲀提升免疫能力。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人類胃部同樣也有類似的粘液

硬骨魚家族中恐怕隻有它們是“擺爛”高手,就算被天敵啃食,翻車鲀也不會反抗,更不會逃脫,硬骨魚祖先看了估計得從泥巴裡鑽出來給它兩尾巴。可為啥翻車鲀會以這種方式面對攻擊呢?

“擺爛”也是一種生存政策

其實吧,不是翻車魚不反抗,是它們反抗不了。因為它們的攻擊能力可以說沒有,翻車鲀的嘴部下巴有一個喙狀的齒闆,還有一個彎曲的尖狀咽齒,除此之外就沒别的了。這也使得它們隻能吃點水母、海草、小魚小蝦什麼的,太硬太大都吃不下。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嘴部特寫

遇到像海獅、虎鲸、鲨魚這樣的獵手,跑也沒用,跑不過沒辦法。前面說到翻車魚的運動方式來自于它特殊的生理結構,但這樣的方式隻允許它們以每小時3~4米的速度進行遊動,海底的蝸牛都比它們跑得快。大部分時候它們隻能依靠洋流運動來提升一下自己的速度,就這種速度,海星表示再努把力就能和我一樣了。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的原地踏步走

有人可能好奇,這不相當于海底自助餐嗎,為啥翻車鲀還沒滅絕呢?别急,翻車鲀表示,它有一個秘密武器,用來對抗捕食者。生,可勁兒生,隻要後代夠多就不怕被吃完。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幼年翻車魚

科學家對翻車鲀的交配方式了解的并不多,但是他們研究翻車鲀的産卵地點後得知,一隻雌性翻車鲀能夠産出300000000顆卵,蟻後看了都害怕。這種強大的生育能力超過任何已知的脊椎動物。

從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到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這些地帶都是翻車鲀的繁育場所。就憑這一點,翻車鲀站在了生育能力的頂端。就存活率來看,千分之一的存活率放在這種數量的魚卵上足夠了,加上幼年夭折和被捕食,翻車鲀的存活量仍然可以達到數萬隻。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的特寫“童年照”

不過大多數捕食者并不會将翻車鲀作為主要食物,這是另外一個影響它們存活的原因。翻車鲀因為活動緩慢,是以很容易出現寄生蟲感染。雙歧管吸蟲、闊魚縧蟲、扁蟲等等都是翻車鲀的主要寄生蟲類,從外表皮到内消化道都有寄生蟲的影子。

此外,翻車鲀的内髒器官還可能存有河豚毒素,存量上并沒有河豚那麼豐富,但這也給它們帶來了一定毒性。加之厚實的表皮組織,一口下去全是皮,還有寄生蟲,這還有幾個捕食者會主動食用翻車鲀。它們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漂在海面上的翻車鲀是不是意味着它們要死了?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魚表示自己在仰泳

翻車鲀不翻車

翻車鲀的奇葩問題還在于它們沒有魚鳔,該器官能夠幫助魚類進行下潛和上浮,但是翻車鲀偏偏沒有。由于翻車鲀主要以軟骨組織為主,是以漂浮對它們來講并不是什麼難事,不過翻車鲀有時會下潛到幾百米的深水。

過高的水壓會給魚鳔帶來壓力,是以翻車鲀并沒有保留該器官,反而靠着厚實的表皮承受住了深海壓力。不過大部分時候翻車鲀都會在海面上飄着,偶爾還會有海鳥停靠在翻車鲀的上面。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其實這是翻車鲀的生存政策。由于身體的寄生蟲太多,翻車鲀必須依靠某種方式來清除它們,曬太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除了給自己進行紫外線消毒,另外還能吸引海鳥。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去翻車魚身上整點零食”

海鳥停靠在翻車鲀上面,便會開始尋找潛伏在翻車鲀身上的寄生蟲。另外它們也可以像其他魚類躍出水面,同樣也是為了甩開寄生物,不過跳得并不高就是了,隻有3米左右,有時還會跳進船上。

盡管翻車鲀沒有攻擊性,但是被這麼拍一下還是挺疼的,更别說大部分翻車鲀能長到幾百斤,弄不好船就翻了。有人或許想着打這種魚的主意,還是那句老話,這魚要能好吃,早端上桌子了。處理這些魚皮不說,還有潛在的河豚毒素,翻車魚的市場并沒有太大的潛力。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魚市場沒有多少潛力

不過近年來翻車鲀的數量在下降,但首先我們可以排除不是被吃的,畢竟這麼能生的一種魚,要吃下去還是挺難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海洋污染,翻車鲀有時候會把塑膠袋當作水母吃掉,這會讓它們出現窒息的情況。

是以你看,翻車鲀雖然“蠢”,但人家靠着超生多生獲得了主動權。然而沒能離開人類的影響,要說天敵,不管什麼動物,人類才是最恐怖的。從翻車鲀身上能夠看見物種的生命力延續,我們同時也不能忽視環境污染對它們帶來的威脅。

翻車魚:世界上最蠢的魚,被咬後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翻車鲀可沒有翻車,弄不好未來翻車的是人類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