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家門前的拐棗樹

作者:漢中在路上

老家門前的拐棗樹

作者:文祥斌 勉縣警察局交警大隊法宣科科長

老家門前的拐棗樹

老家門前有一棵拐棗樹,從兒時起就烙在了我的歲月記憶裡。

闊别老家已有四十餘載,很多年沒回過老家了。

今年清明前的一個禮拜天,受父親囑托回老家上墳。父親今年九十一歲,多病纏身,行動不便,千叮咛萬囑咐,讓子女在清明前回趟老家,給我們打小都沒見過的爺爺奶奶,還有父親的爺爺奶奶上墳。

老家在巴山深處,驅車從縣城出發,一直向南二十多公裡,還得走幾公裡上山通村公路。這幾年農村發展快交通便利,水泥路一直修到半山腰,車子可以開到老房子後面的山梁上。山梁東西兩邊各有一條溝,在地形地貌上其實就是峽谷,山裡人習慣叫溝,西邊的叫小溝,東邊的叫大溝,老家就在大溝,像樸實的鄉下人,是很土氣的名字。

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老家,住進了所謂的城裡,原來矮小的土坯房和房前屋後的樹木早已不見了。或許是過于思念,或許觸景生情,兒時的時光依稀浮現在眼前——小時候,老家房前屋後種有很多果樹,有李子樹、杏兒樹、桃樹等等,但印象最深的是一棵拐棗樹。

那時,是大集體的年代,生産隊靠掙工分,生活條件很差,物資十分匮乏。父親在外工作,我們姊妹五個,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我在家中最小,隻有母親一人掙工分。每到生産隊分糧時,隻能領到恓惶的雜糧。小時候,肚子總是肯餓,因而,果樹下是我們兒時的快樂家園,果子自然是我們的“稀罕物”。貧窮的年代,缺吃少穿,大人會對快要成熟的果子精心看管,防止被人偷摘。老家門前院壩坎下那棵拐棗樹,也成了我家的重點保護對象。

老家門前的拐棗樹

拐棗樹,一種落葉喬木,樹冠高大,大多生長在邊遠的山區,春天發芽,夏天結果,秋天成熟。拐棗不是棗,拐棗果實形狀醜陋。每到成熟季節,在枝頭生長出筷子粗細拐來拐去的棒狀的棕灰色的莖,像雞爪,又不像雞爪,歪歪扭扭的,那就是拐棗的果實。

無論是名字還是長相都奇醜無比,像家鄉地名大溝一樣土氣。然而,拐棗的味道特别甜,放在嘴裡,輕輕咀嚼,不酸不澀,一種純正的甘甜。如果等在霜降過後,熟透的拐棗經霜打過,更是香甜蜜蜜的。或許由于味兒爽口,在慢慢品嘗時,卻忘記了它的難看的長相,正可謂一甜遮百醜吧。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拐棗成熟了,我們心裡樂開了花,我們哥姐幾個争先恐後去采摘拐棗,矮處的可跟着采摘,高一些的要站在院壩邊上,把枝條拽過來采摘,再高一些的隻能用竹竿夾,這是父母傳授的經驗。

我們找一根長竹竿,在竹竿頂端用細繩綁個竹子夾,把竹竿再伸到樹梢,夾住拐棗枝轉動竹竿就把拐棗摘下來。我們聞着就饞,迫不及待,每人分一把,狼吞虎咽,高興的像過年,心裡比密還甜。關于摘拐棗,還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有一次,我們摘矮處的拐棗,哥哥姐姐們站在院壩邊上,把遠處的樹枝奮力拽過來,我那時還小,但也不能閑着,便和他們一起雙手緊緊抓住拉過來的樹枝,然後,哥哥姐姐開始采摘,可當他們摘完了松開手中樹枝時,竟然忘記了身邊的我仍然抓着樹枝助力,就這樣,我像遊戲中“憤怒的小鳥”一樣被樹枝彈起來,掉在樹下荨麻叢裡。

荨麻是一種帶刺有毒的植物,尤其在山區農村較為常見,巴掌大的鋸齒狀的葉片,指頭粗的枝幹,枝幹和葉片上長滿細小如針芒的毛刺,如果不小心碰上荨麻被刺蜇到,輕者皮膚會中毒發紅發腫,數天才能消散,重者皮膚可能潰爛。我家拐棗樹下的荨麻有半人高,一簇一簇的長得很茂盛。哥姐們被吓壞了,趕緊拿上木棍将荨麻叢撥開,把我救出來。

雖然沒摔傷,但全身裸露的的地方均被毛刺蜇傷,手和胳膊以及臉部被蜇的通紅腫脹。那時,沒有什麼消炎藥水,母親用鹽水給我消毒,多日後才逐漸消腫。在被荨麻蜇傷的日子,哥哥姐姐們每天圍着我轉,給傷口消毒、包紮,就像那棵拐棗樹一樣被“重點保護”。

那種深厚的溫情,遠比拐棗還蜜甜。其實,拐棗除了食用,還有豐富的果糖,可以熬糖,還能釀酒,做成拐棗酒。枝幹、莖葉、果實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能入藥,用于清涼利尿、解毒、熱病消渴、酒醉、煩渴、發熱等症,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不禁讓人感歎,拐棗雖然土氣,竟然渾身都是寶。

老家門前的拐棗樹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沒過多久,我們搬到離老家十幾公裡的外公家。離開老家山區,從山裡到平川,生活條件逐漸好了,我們又搬到縣城居住。這時,我們漸漸長大,外出讀書求學,再後來參加了工作,兄弟姊妹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孩子們也到了成家的年齡。

城裡的生活自然優越,吃啥有啥,偶爾,在市場上買點拐棗,或有親戚送點拐棗,盡管細嚼慢咽,但怎麼也吃不出過去的“原汁原味”。

有時我就想,拐棗的外形看起來醜陋,名字和大溝也一樣土氣,但在現實生活中,更是一種純真、純樸和自然。

因而,那些未經自己采摘的拐棗,缺乏了老家的陽光雨露,或許是有一種情愫在裡面吧。

從老家上墳回來,我們去看望病痛呻吟的父親。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如同我們身邊許多人一樣,談生活、談子女、談家庭,談為工作生計四處奔波,盡職盡責照顧年邁的父母,為子女工作絞盡腦汁,總之,人情世故現實繁複,已把親情删改的體無完膚……

忽然,二姐不知從哪裡拿來一大把拐棗招呼我們品嘗,一種懷舊的情感油然而生,見物生情,心扉豁然開朗。我摘一支拐棗放到嘴裡,輕輕咀嚼,頓時一股甜味湧入心脾,猶如從兒時穿過歲月走到今天,在重負的現實生活壓力下,有一種幸福、甜蜜在默默陪伴。

一種情感,與生俱來,一種生活,盡管平淡,卻如拐棗一樣甘甜,需用一生慢慢品嘗,因為那真正是一種享受。

來源:勉縣公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