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作者:托尼帶水啊

國内關于關于鴻蒙的讨論,從最開始很激烈到現在慢慢淡下來了,前面不太想談鴻蒙系統,因為有太多不理性的聲音,我覺得現在可以試着談談。

先亮出觀點,我是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的。為了講清楚這個事情,是以給大家回顧一下Windows和Android作業系統是怎麼成功的。國内會做技術的人才很多,但是做生态和标準鮮有成功的例子,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 電腦時代 - 第一次認清作業系統的威力

1984年,蘋果公司推出了具有圖形使用者界面的Macintosh,這台機器革新了人類與計算機互動的方式,大獲成功(一直到現在蘋果的電腦還叫mac)。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Macintosh

1985年,微軟仿照Macintosh釋出了Windows作業系統,大獲成功。

微軟的Windows,為何如此成功?

  1. 先發優勢 - 微軟是繼蘋果之後第二個推出具有圖形界面的作業系統廠商;
  2. 高門檻 - 在那個大多數人不知道計算機為何物的年代,人才匮乏,開發作業系統具有較高的門檻;
  3. 開放 - 蘋果的作業系統隻能在mac上用,而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可以開放給所有的PC廠商用,無疑讓其他PC廠商抓住了抗衡蘋果的救命稻草。衆人拾柴火焰高,一陣王八拳蘋果敗下陣來,至今mac電腦仍是小衆産品。

微軟抓住了時代的紅利,等大家反應過來的時候,它已經成為電腦市場的霸主,漸漸地大家才發現做作業系統真是一本萬利的壟斷生意。wintel聯盟windows才是無可替代那個。

作業系統最重要的并不是作業系統本身,而是圍繞它的軟體應用生态,讓使用者/軟體應用開發者和電腦廠商都形成了路徑依賴。

  1. 比如使用者離開的windwos,首先發現沒什麼可用的軟體,其次新的作業系統的學習成本太高。
  2. 軟體開發公司發現在新作業系統開發軟體,壓根就沒什麼使用者,盈利非常困難,甚至連學習在新作業系統開發的軟體工程師都沒有。
  3. 沒有用的作業系統,自然沒有電腦廠商回去适配和預裝。最後就互相惡性循壞。

這個時候蘋果的作業系統成本包含在硬體産品裡面,而微軟的作業系統是單次收費的買斷制。

二. 智能手機時代 - 創新的應用商店模式,成就谷歌霸權

喬布斯傳回蘋果後,在2001年推出了ipod,迅速占領了90%以上的mp3播放器市場,把蘋果從倒閉的邊緣拉了回來。因為iPod不能聯網,使用者需要在電腦上必須用iTunes購買并下載下傳音樂,然後再用iTunes把購買好的歌曲同步到自己的iPod。這個時候iTunes就成了一個單一的入口,變成了一個音樂分發平台,iTunes是當時最大的線上歌曲售賣商店,蘋果開啟了“内容付費”的先河,給蘋果帶去了巨大的售後利潤。iPod+iTunes 的組合颠覆了整個音樂産業,實體唱片、錄音帶、 CD 等傳統媒體瀕臨滅絕,幾乎所有的音樂都被數字化了。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2007年,蘋果公司釋出iPhone。受iPod+iTunes啟發蘋果在iPhone上推出了App Store(應用商店)。

當蘋果公司首次推出App Store之時,産品展示出的形态,很多人是無法了解的,甚至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與電腦裝置可以從任何地方下載下傳應用相比,iPhone 的 App Store(應用商店)是封閉的,有且隻有這一種方法下載下傳正版軟體。軟體開發者需要将應用程式送出到 App Store 進行稽核。然後 Apple 可以檢查安全性是否達到 App Store 評估指南的标準。確定不會引入任何意外的功能,并将惡意軟體保持在最低限度,提升了安全性與穩定性。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優點:

  1. App Store對于使用者太友善了,再也不用到處找應用,排行榜可以快速的看到哪些應用流行,一鍵安裝,一鍵購買付費應用,沒有電腦上亂七八糟的病毒。
  2. App Store對于應用開發者,好的應用能夠很快的脫穎而出,避免了盜版,成熟閉環的付費系統。

缺點:

  1. 所有在 App Store 内購買的應用、增值服務等,蘋果都要抽取30%的分成,俗稱蘋果稅。
  2. 蘋果成為了警察,可以下架任何應用,應用開發者和使用者不得不接受蘋果霸王性的條款。

谷歌的Android,為何突破重圍?

  1. 先發優勢 - 谷歌在iPhone釋出的第二年2008年就上市了Android,微軟2010年才釋出Windows Phone 7,而像UbuntuTouch / FirefoxOS / Meego等基本還沒開始就胎死腹中。
  2. 開源免費 - 到了智能機時代,做作業系統已經沒有什麼高門檻了,大家也知道了做作業系統是門壟斷生意,很多有實力的廠商,再也不想做别人的嫁衣再被薅羊毛。谷歌為了聚攏更多的營運商和手機廠商支援Android,發起了Android開源項目AOSP(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Android的現在版本以及以後版本都會開源。開源可以讓手機廠商自己改代碼打造差異化,像小米MIUI/華為EMUI/魅族Flyme/三星OneUI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開源也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費使用。而同時期的微軟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既不開源也不免費,根本就沒有手機廠商支援,後面微軟沒有調整自己政策,反而綁定諾基亞想走蘋果的路。
  3. 應用商店模式 - 我相信很多人有疑問,特别是國内的朋友(國内沒有谷歌服務),谷歌是怎麼通過安卓Android盈利的呢,畢竟谷歌又不是做慈善的。答案就是GMS,和蘋果應用商店異曲同工,正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蘋果發明的這套應用商店模式賺取的利潤足夠養活一家作業系統公司。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GMS全稱是Google Mobile Service(即谷歌移動服務),GMS 不是 Android 開放源代碼項目(AOSP)的一部分,手機廠商隻有在獲得 Google 許可後才能使用 GMS,GMS 本質是 Google 旗下 一系列相關應用程式與平台 API 的集合。

GMS包含比如"Google 搜尋 / Google 地圖 / YouTube" 等,預裝後谷歌可以通過這些應用賺錢,這些谷歌應用在電腦時代就已經是霸主,基本都是大家不可或缺的,是以手機廠商也不反對預裝,甚至聽說早期手機廠商還能從預裝從谷歌搜尋裡面分到錢,不用掏錢還能賺錢,大部分沒什麼技術能力的中小手機廠商就這樣被搞定了。而谷歌這些應用都隻能從安卓應用商店(Google Play)下載下傳和更新,是以安卓應用商店(Google Play)順便也推廣開了。因為基本所有的Android手機都内置了Android應用商店(Google Play),是以對于軟體開發者安卓應用商店(Google Play)無疑是最好的分發管道,紛紛将自己的應用上傳。

果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随着Android和Android應用商店(Google Play)壯大,使用者/軟體應用開發者和電腦廠商都形成了路徑依賴,谷歌就漸漸收攏GMS的認證和授權,讓手機廠商和應用開發者漸漸的失去了自主權,被谷歌控制,谷歌也漸漸走向了封閉。

  1. 當手機廠商不聽話,就被谷歌威脅不給用GMS,沒有GMS意味着沒有Android應用商店,沒有管道下載下傳應用,對于使用者這個手機無意于雞肋,現在海外的手機現在的UI都已經被谷歌統一了,沒有了以前的差異化。
  2. 當應用開發者不聽話,就不讓應用上Android應用商店(Google Play),是以谷歌在Android應用商店(Google Play)内像蘋果一樣抽成也就很簡單了。

三. 為什麼鴻蒙系統不能成功?

因為國内不能使用谷歌服務,國内市場是片空白,看到了谷歌的成功後,國内廠商紛紛蠢蠢欲動紛紛登場。但是時間視窗已經過了,既沒有蘋果釋出iPhone時引領智能手機産品變革的先機,又沒有谷歌釋出Android時手機廠商迫切的需要智能手機一個作業系統抗衡蘋果,也沒有谷歌擁有那麼多讓人無法離開的應用。是以國内的Android生态一緻是破碎的,沒有強者出現,這樣話語權又從新回到了手機廠商手裡,畢竟誰也不想把蛋糕和控制權分給别人,做别人的嫁衣。

  1. 首先有走系統路線的“阿裡雲OS / 騰訊TOS / 360 OS”等,都是基于開源Android AOSP修改,隻能吸引一些沒有什麼技術能力的小廠商,随着小廠商退出手機市場,紛紛銷聲匿迹。有實力的手機廠商都是自己改系統,打造差異化,比如MIUI。
  2. 其次有走應用市場模式的“應用寶 / 豌豆莢 / 91助手"等,随着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起來,大多數也是退出了市場。

但是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誰也無法在國内Android手機市場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是以導緻應用開發者就無法受到限制,典型例子:

  1. 比如“32位應用"和海外早就推廣了64位應用,因為32位應用壓根不讓上架應用商店,但是國内手機廠商壓根不敢,最後還是高通當了這個惡人,骁龍888的小核不支援“32位應用",才讓手機廠商被迫開始不讓32位應用上架。
  2. 工信部牽頭的”統一推送聯盟“的到現在也推廣不開。當時的設想是,未來各終端廠商實作推送通道接口和功能統一,友善開發者接入,不再允許各 app 在背景保留常連接配接,要不然再大的記憶體都不夠用。不光應用廠商不配合(常駐記憶體對應用廠商有很多好處),手機廠商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沒有誰敢得罪應用開發者,說不支援統一推送的應用就不讓你上架應用商店。沒有強制性怎麼可能讓各個APP強盜,說你以後就不要搶劫了,這不是笑話嗎。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最後說一下鴻蒙系統,分兩部分"手機鴻蒙作業系統"和“萬物鴻蒙":

1.手機鴻蒙作業系統本質也是基于Android AOSP,和MIUI/差别不大,不是說基于Android AOSP不對或者不好,比如國産統信作業系統基于開源的Linux,沒必要重複造輪子。

國内其實華為本來離形成獨立作業系統隻差一步之遙,因為華為的手機在國内的占比達到了非常恐怖比例,可以通過手機的占有率倒閉應用開發商配合華為的HMS生态,但是被美國制裁後,手機銷量直線下降,目前看來是不可能了。沒有在手機市場占有率,鴻蒙在應用開發商的号召力可能連小米都不如,國内這些桀骜不馴的應用開發商怎麼可能适配HMS生态呢,畢竟誰也不想被卡脖子。國内其他廠商更不可能用鴻蒙了,自己作業系統和應用市場的飯吃得好好的,不可能送給華為。

海外因為沒有GMS基本沒戲。

2.萬物鴻蒙是基于LiteOS的,屬于為核心架構,可以應用在一些智能裝置上,比如攝像頭、門鈴、體溫計等裝置裡。我覺得沒有智能手機這個中心支撐,萬物鴻蒙就是個空中樓閣。

為什麼我不看好華為鴻蒙系統,談談Windows和Android是怎麼成功的

總結一下作業系統成功的一些條件:

  1. 創造革命性産品,打破原有市場格局,引領市場,如蘋果;
  2. 時間機遇很關鍵,視窗錯過了就沒有了,如微軟/谷歌;
  3. 好的利潤配置設定模式很關鍵,怎麼讓裝置廠商和應用開發商聚攏在自己身邊。谷歌和蘋果和應用市場模式問題一直很大,一直被反壟斷調查,應用開發商一直有怨言,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開源CPU指令集RISC-V,是一個好的學習對象。

以上是我最近思考的一些拙見,歡迎探讨指正。歡迎關注/評論和收藏,不定期更新關于電子行業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