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印太戰略”攪局亞太謀取私利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最近,美國又在亞太地區布局“落子”。當地時間5月13日,為期兩天的美國—東盟特别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落下帷幕。分析認為,美國主辦此次峰會旨在拉攏東盟國家入夥“印太戰略”。隻是,美國的這番心思,東盟國家很難買賬。

開完這個峰會,美國總統拜登5月下旬還将通路南韓、日本,并在日本出席美日印澳“四方機制”首腦會議。顯而易見,美國的主要企圖就是要在“印太地區”建立以美國為主導、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格局。

力推“印太戰略”

“此次美國—東盟特别峰會是美國布局印太戰略的最新一招。”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對本報表示,在目前國際形勢下,美國召開此次峰會的意圖主要有3個:更新與東盟的夥伴關系,進一步加大對華遏制力度;兜售“印太經濟架構”,鼓動東盟國家加入其産業鍊供應鍊對華“脫鈎”計劃;通過推動與東盟合作,促進美國自身疫後經濟複蘇。

自美國提出所謂“印太戰略”以來,亞太地區日益成為全球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的重點區域。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在亞太地區動作不斷。今年4月6日至7日,在美國主導下,北約外長會首次邀請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4個亞太國家參加,并12年來首次修改戰略方向和行動指南,重點考慮“中國因素”。去年5月到12月,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舍曼、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副總統卡瑪拉·哈裡斯和國務卿布林肯先後密集到訪東南亞。去年9月,美英澳宣布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公然違反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的系列條約向澳私相授受核技術。

今年4月4日至11日,美國海軍的CVN71“羅斯福号”航空母艦在南海展開戰鬥巡航,在4月9日還和LHD8“馬金島号”兩栖攻擊艦進行了關聯,挑釁意味十足。今年1月,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南海周邊地區,先後部署了“卡爾·文森”号航母、“埃塞克斯”号兩栖攻擊艦、“美國”号兩栖攻擊艦、“林肯”号航母和“本福德”号飛彈驅逐艦,共5支由航母和兩栖攻擊艦組成的海軍編隊,而“俄亥俄”級“内華達”号戰略核潛艇也罕見地高調現身關島美國海軍基地。

此外,5月21日,美國總統将通路南韓和日本。5月24日,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将舉行。

嵌套層層“小圈子”

今年2月11日,美國拜登政府釋出執政以來的首份“印太戰略”,借口依然是所謂“中國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以所謂的“中國威脅”為借口搞“印太戰略”本身就是居心不良、來者不善。美方釋出的所謂“印太戰略”,說一套做一套,聲稱要推進地區自由開放,實際上卻通過三邊安全夥伴關系,四邊機制建構封閉排他的小圈子;聲稱要強化地區安全,實際上卻制造嚴重核擴散風險,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聲稱要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卻挑動地區國家間的對立對抗,沖擊地區多年來形成的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對地區合作成果和未來發展前景構成嚴重威脅。

“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的所謂‘印太戰略’逐漸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為實施‘印太戰略’,美國在亞太地區打造了三個圈層的同盟和夥伴體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所副所長張學剛對本報表示,對美國而言,這三個圈層的優先等級是逐層遞減的:一是鞏固盎格魯-撒克遜核心圈層,如“五眼聯盟”和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系;二是打造“亞洲版北約”,如美日印澳“四方機制”;三是加強與東盟等的合作,将南海自由航行等議題常态化。對“印太戰略”來說,東盟既是前沿陣地,也是“薄弱環節”。美國拉幫結派、組“小圈子”,帶有明顯政治、軍事色彩,嚴重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美國四處鼓吹的“印太經濟架構”,其實質就是“印太戰略”在經濟領域的延伸。

“美國給‘印太經濟架構’貼上的标簽是‘适應21世紀要求的多邊夥伴關系’。然而,‘夥伴’不過是幌子,美國上司人已在多邊場合宣稱,将依據是否‘支援美國價值觀和規則’決定邀請名單。如此一來,并不是所有的東盟國家都有資格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美國口口聲聲說‘尊重東盟的中心地位’‘支援東盟一體化建設’,實際上不過是以‘印太經濟架構’為工具分化東盟罷了。”張學剛分析,其實,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美國極力構築層層嵌套的“小圈子”,從外圍嚴重沖擊了東盟的中心地位。未來,“印太經濟架構”又會将東盟國家故意劃分為“三六九等”,挑動地區國家間對立。

威脅亞太和平

過去幾十年,亞太地區總體保持穩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和平穩定錨、發展增長極、合作新高地。美國強推“印太戰略”,聲稱要促進地區繁榮,實際上卻處處追求“美國優先”,為本國政治和經濟私利服務,嚴重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美國學者澤奈勒·加西亞在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指出,把亞太地區重新界定為“印太地區”的做法因為在邏輯上自相沖突的政策而受到削弱。“印太戰略”沒有考慮到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缺乏真正的貿易政策。

泰國法政大學比裡·帕侬榮國際學院教授楊保筠表示,美國的“印太戰略”是以拉幫結夥的方式構築符合美國利益的地區秩序,不利于亞太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也會損害地區各國的根本利益。美國強推“印太戰略”,企圖強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意在使地區國家出現新的分化局面,破壞地區原有的通過合作維護安全與發展的勢頭。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今年3月底至4月初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路美國期間,在與拜登的會談開場及後來的記者會上,多次使用“亞太”一詞。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也指出,無論這些名詞的字首是亞洲、跨洲,還是印度洋,“我們應該把精力和創造力投入到建設和發展融合而非分歧的架構上”。

來源:海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