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作者:邵百玉遊記

B、聖派翠克大教堂

聖派翠克大教堂,位于菲茲羅花園附近。該教堂于1863年由英籍著名建築師威廉華得爾所設計,建造20餘年,于1897年10月正式使用。該教堂,是天主教堂。何謂天主教?說法種種,但都認為,信奉天主宰一切,主宰神、人、萬物,這就是天主教。

看看該教堂,長方形,兩層樓,大部分用青石塊像中國古廟青磚那樣砌起的,四周有一些圓柱幫撐,牢固得地動山搖也難推倒。建築風格是哥特式,望天沖射的尖塔如林,其中有三座尖塔,高達105米,頂着十字架,刺入雲天。這教堂比悉尼聖瑪麗教堂還要高,是南半球最高的教堂。三座尖塔,因高,因工藝精細,直到1939年才完工。門、窗,都是層層疊邊,拱形,既紮實又美觀,同時還具有厚重的曆史感。周圍綠草如毯,花香四溢,高樹濃蔭,小鳥時鳴。那個陶盆傾斜,做成噴泉成溪,涓涓細流,告訴人們到這裡:“我将不會再渴了!”環境優雅恬靜,是神靈悠閑靜處之所。

再看周圍有幾座神人雕像,揭示的内容,十分貼切。這位修女叫聖凱瑟琳。她穿着厚而重的長袍,隻露長而白的臉,眼望着她雙手舉起的圓圈,那正是耶稣受難時頭上戴的荊棘圈被她摘下來的。她的善良在仰望荊棘圈中全部表現出來。聖凱瑟琳,基督教聖人,亞曆山大人,大約生于公元287年、死于305年。傳說中她時常勸阻羅馬帝國皇帝迫害基督徒,最後自己也被斬首。11月25日為她的紀念節日。後來基督教認定其升格為“低階天使”。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墨爾本 聖派翠克大教堂)

那位頭戴四角帽、身穿有披肩的長袍、兩手交叉站着的老頭,叫派翠克,他16歲的時候,被海盜綁架後販賣到愛爾蘭成了奴隸。他當了6年的豬倌,相傳他在神靈的啟示下,成功地逃出愛爾蘭回到家鄉-一個羅馬小鎮,并在一個修道院裡做一個修道士,并将自己改名為派翠克。他在修道院學習了12年之後,傳回愛爾蘭,叫那裡的人民遠離野蠻原始異教,昄依基督教,不幸的是他再度被抓,淪為奴隸,兩個月後逃出,聽到愛爾蘭人在森林中傳出神奇的呼喚,請求他過去幫助他們脫離苦難和黑暗。啊,這教堂就是用此人的名字命名的,流芳百世!

還有幾座雕像,一個是臉被衣帽遮住了,是何種情态,看不清,似乎是叫讀者去想想。另一個是兩手相拍,像猜準了某個事情後,是為之一喜的表請。

進入教堂裡面,在燈光照射下,充滿輝煌,和一般教堂一樣,左右兩邊是長長兩排木凳,中間是光潔可鑒的甬道。兩排木凳左右近牆邊,縱排一個個拱形空門,門框均是數根大竹筒組合,實際是白色大理石雕鑿而成竹形,兩層樓高的屋頂,是一道道的拱檻,屋頂像一條倒覆的木舟,柱、拱、樑、椽等構件,均是漆得橙黃,一塵不染。我走到教堂盡頭,那拱形窗棂裡安裝了精緻的彩繪花玻璃,上面種種人物,講述的都是宗教故事。那神台,是兩層樓大空間,玉柱金樑,富麗堂皇。在該教堂的一個閣樓安放了巨大的管風琴,仰頭望去,隻見雞蛋粗的銀色管筒,有的并排,有的組合。聽說是一人演奏,一人鼓風,一般是教堂信徒來鼓風,我想這大管子人怎樣鼓風?大概是機械管風琴吧。真遺憾,我還沒有見過管風琴演奏呢。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墨爾本 聖派翠克大教堂)

教堂旁,有一個小花園。我在一個凹形水泥圓圈邊留影,表達了我對天主教的虔誠。

C、皇家植物園

這裡的“皇家”,應該是指英國國王。因為澳洲沒有國王,它是一個聯邦國家,其國家領袖是英王伊麗莎白二世。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位于澳洲墨爾本市南亞拉的鳥林大道,在市中心以南約五千米的地方。花園以19世紀園林藝術布置,建于1845年,是澳洲最好的植物園之一,占地40公頃。皇家植物園自建園以來,彙集了來自全球各地12000餘類、30000多種植物和花卉。園内的植物标本室裝置相當現代化,裡面珍藏有150餘萬種植物标本。

我們經過一座丁字形的别緻小屋進入園内,因為園子太大,不敢随意分道揚镳,怕分開迷失方向走掉了,隻能圍繞天鵝湖走,走大圈還是走小圈,都無關系,這樣既有高度集中又有自由民主,玩得開心。

園内黑色瀝青甬道幹淨,甬道兩邊用石塊水泥砌成整齊的曲線邊。走在這通幽曲徑中,步步換景,時時别開生面,新鮮感層出不窮。園内處處是如茵草坪,它們延伸到森林裡,延伸到湖邊,延伸到花壇,延伸到圓帽小屋,把養眼綠,分送到園内各個角落。有人在草坪睡着進行日光浴,有人攜妻帶子在草坪上嬉戲,有伴侶坐在草坪上看書,有新郎新娘在草坪上拍婚照。有塊半圓形的草坪伸向湖中,我們屁股放到湖邊木靠椅舍不得走,就坐下了,春鳥在我們身邊打轉,扒背。水裡魚浮出水面,找食物。我們事先未有準備,急中生智,從零食袋裡,摳出一些殘食分給鳥兒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在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和魚兒。

在一片樹林裡,樹下有一個牌子,牌子上标明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栽種,誠然,他們都是曆史名流,如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維多利亞州總督查爾斯·拉丘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丈夫艾伯特親王、澳洲著名女歌劇演員内利·梅爾巴、波蘭鋼琴家帕岱萊夫斯基、英國海軍将領傑利科、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加拿大前總理迪芬·貝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泰國國王普密蓬等,在這裡留下了他們蔭庇後世的美名。這些曆史名人,因時間、地域的鴻溝,使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可能見到他們,但看看他們種的樹,也是三生有幸呀!

這紀念樹附近有石條靠背椅,靠背上鑲嵌棕色石,石上又雕刻金色英文。我猜想,這些名人栽樹時,累了,就在這石椅上坐一坐!歇一歇。我們人多,輪流到石椅上落了一下屁股,算是沾沾光吧。

在植物園内一塊石壁處,我們停住腳步。壁上寫滿英文,懂英文的小李說,那镌刻的是該植物園自建立以來曆任負責人的姓名和履職時間。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該園工作是何等細緻認真,對前人工作是何等敬重!看,石壁旁邊樹杆上用塑膠包裹着,那是防止小動物去啃咬而采取的防護辦法。園内一草一木,在園丁的眼裡都是綠色生命,是如此百般愛護和珍惜!

由于墨爾本冬季沒有霜凍,是以該園能彙集全球3萬多種植物和花卉,熱帶、亞熱帶、溫帶所有樹種幾乎都可以在此生長。在此,我看到幾種特殊的樹:

無葉秃樹。從底部孽生許多樹幹,競相發展,樹梢比樹兜粗,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墨爾本皇家植物園)

在光秃秃的樹頂部,像殘障人士斷臂,像火山噴發後的百孔礁石,全身不見一片樹葉。見到這種樹,就像見到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憐憫不已。

蒙特利柏。它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移植過來,從幹上數米高處分孽,樹枝歪斜欲倒未倒,蓬勃斜上,枝枝都大得夠人合抱。它有着藍綠色的樹葉,樹的鱗屑和樹皮顯得粗糙,為褐色,枝葉可提芳香油或作線香。具有強勁的分枝,支撐着平坦寬闊的樹冠。它斜撐沖天,人看後,有頓生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力。此樹能活到800-3000年,木質耐腐,死後稱為“木鬼”。

北美紅杉,也是 從美國移民過來的。樹幹高大,已高達約90米,樹齡可達3000歲,是世界上罕見的植物景觀。我看看它長像,氣勢非凡。樹枝修長向下垂吊,像跟不上數人難以合圍的主幹。它筆直筆直,全身無節坨,無倉孔,看到它,覺得它是樹中的帥哥。此樹生命力特強,生長神速,成活率高,即使把它的樹根切成碎片也能長出新樹來,我從中想到我老家那些風裡來雨裡去可愛可敬的農民。

在團隊快要會合時,隊友李勤善,偷拍了我和老伴,在無意識中拍照,自然真實。真實,是我們平民的寫照。

采桑子.皇家植物園

一園秀色甲天下,

樹似雲塔。

花豔朝霞,

倒影湖波山水畫。

漫悠前輩林蔭路,

不見名家。

細看魚蝦,

羨慕逍遙來往歘。(chua快速)

澳洲二國遊(14)聖派翠克大教堂

(墨爾本 皇家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