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作者:靜夜史

斯裡蘭卡,一個令印度垂涎欲滴的國家。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1991年5月21日晚10點20分,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在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以南40公裡的斯裡督佩魯姆普杜爾幫助印度統一共産黨競選時,被一獻花女子用炸彈炸死。

拉吉夫·甘地之是以慘遭不幸,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擔任印度總理時曾經得罪了隔海相望的斯裡蘭卡猛虎組織,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算“無官一身輕”的拉吉夫·甘地化成灰,猛虎組織也要報複到底,如果成不了灰就幫助他“蠟炬成灰”。

那麼,拉吉夫·甘地為何要與身在外國的猛虎組織過不去呢?這還要從印度建國時期說起。

話說二戰結束後,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因為元氣大傷,不得不放棄了空前廣闊的殖民地,包括日不落帝國的模範殖民地,即号稱“英國女王王冠上明珠”的英屬印度。

但作為舉世聞名的“離岸平衡手,大陸攪屎棍”,英國最不擅長的就是好聚好散,是以一紙“印巴分治”協定,世界上有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因為從未經曆過革命或戰争的洗禮,再加上殖民時代的印度人追随英國主子見識了大世面,是以印度對自己幾斤幾兩的預估極其片面。于是從開國總理尼赫魯确立所謂“印度要麼有聲有色,要麼銷聲匿迹,中間路線不能讓我滿意”的“印度夢”開始,調門高出天際的印度就在一聲聲的三哥中逐漸迷失了自己。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雖然印度和巴基斯坦體量上的巨大差距本質上是因為“印巴分治”以宗教為分野依據的結果,但正因為有了人多勢衆的印度教徒群體,印度想做一個大國的野心分外有底氣。

而所謂“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在印度有聲有色地俯瞰全球之前,印度想先從周邊國家入手,具體來說就是恢複英屬印度的疆域。

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印度與巴基斯坦三度交鋒,最終成功讓巴基斯坦分崩離析。而對于尼泊爾、不丹和錫金,印度則從來不客氣,尤其是錫金,直接吞到了肚子裡。

而在陸地上橫沖直撞的同時,印度也從未放棄過在海洋方向的擴張,作為亞洲最先開上航母的國家之一,印度對一衣帶水的斯裡蘭卡甚至馬爾代夫都有“口腹之欲”。

于是在印度常年奔走在國際社會并收獲了滿滿吹捧的同時,印度在鄰國問題上可謂處處樹敵。

雖然因為尼赫魯的不自量力,印度在1962年的中印戰争中被打得一敗塗地,在将印度徹底踹下第三世界領袖神壇,并讓膽戰心驚的尼赫魯郁郁而終後,更讓印度從此患上了病入膏肓的“1962綜合症”,具體來說就是時不時叫嚣“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爸爸再打我一次”的願望極其強烈。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但印度在其他方向的擴張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1988年出兵斯裡蘭卡,就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印度想要自封“南亞警察”的努力。

但問題是,雖然有10萬三哥下斯島的大軍壓境,但三哥的戰鬥力卻一言難盡。更尴尬的是,明明是個替補選手,印度在斯裡蘭卡問題上卻總想着兼職裁判的工作并自诩不偏不倚,這就成功地得罪了斯裡蘭卡的所有勢力,最終作為出兵斯裡蘭卡決策者的拉吉夫·甘地被送入地獄。

那麼,為何印度會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操作?靜夜史認為應該從斯裡蘭卡的“三足鼎立”說起。

雖然印度無視斯裡蘭卡作為英國王室私産且在英屬印度時期地位高于印度的事實大舉發兵,但印度卻左右不了斯裡蘭卡島靠近印度半島且地形整體向北傾斜的地緣區位,以及千百年來受南亞次大陸影響最終形成僧迦羅人、泰米爾人和摩爾人“三足鼎立”的民族糾紛。

作為斯裡蘭卡的主體民族,僧迦羅人的形成“得益”于古印度的不争氣。由于“綠色列印通道”即開伯爾山口的常年開啟,包括雅利安人在内的征服者紛紛到南亞次大陸稱王圈地,這導緻原有的土著居民毗達羅人不得不向南逃離,部分毗達羅人漂洋過海來到斯裡蘭卡,與當地土著不斷混血,最終形成僧迦羅人。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尊崇佛教的孔雀王朝興起後,将斯裡蘭卡納入版圖,随後僧迦羅人逐漸放棄婆羅門教并皈依上座部佛教,但保留了印度教的種姓制度。

因為佛教在南亞次大陸逐漸凋零且印度教大行其道,于是斯裡蘭卡成為南亞的佛教據點。

本來保克海峽的存在,能讓宗教迥異的兩岸相安無事,但問題是南亞次大陸的征服者在不斷更疊,迫使南部的民族不斷逃亡,最終随着信仰印度教的泰米爾人不斷湧入,平靜的斯裡蘭卡從此陷入千年混戰。

7世紀阿拉伯帝國異軍突起後,很快開始了向周邊的瘋狂擴張,印度洋周邊的斯裡蘭卡也成為阿拉伯商人的必經之地,于是越來越多的穆斯林落戶斯裡蘭卡,并最終演化為摩爾人。

理論上說,三角形最穩定,但現實情況是除了自己都是敵人,勢力越多斯裡蘭卡越亂。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後,捷足先登的葡萄牙人帶來天主教。但葡萄牙很快昙花一現,荷蘭與英國等殖民者則帶來新教,于是五大宗教在小小的斯裡蘭卡劇烈碰撞,斯裡蘭卡更加動蕩不安。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更尴尬的是,就連西方殖民者也是走馬輪換不重樣,先是葡萄牙,然後荷蘭法國,最終英國笑到了最後,1763年“七年戰争”塵埃落定後,斯裡蘭卡成為英國的王室的資産。

由于彼時的南亞次大陸還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之下,是以被“先下手為強”的斯裡蘭卡與未來的英屬印度泾渭分明。這也意味着,即便獨立建國後的印度想要恢複英屬印度版圖,也和斯裡蘭卡基本沒有一盧比關系。

隻是,印度作為不知天高地厚的典型代表,從不受制于曆史的條條框框設計。雖然1948年斯裡蘭卡獨立并加入英聯邦,同時成為國際社會成員,理論上沒有了印度渾水摸魚的空間。但所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印度從來不懼怕任何“挑戰”。

除了“印巴分治”撿來的龐大體量,印度能在國際社會上蹿下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将印度實為值得依靠的夥伴。

由于印度在獨立建國後自诩“中立”,讓美國在亞歐大陸周邊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巴格達條約組織”和“東南亞條約組織”出現巨大缺口,于是美國一直有拉印度入夥的考慮。

而印度作為印度洋周邊的大國,自古以來走向印度洋的風水寶地,再加上突破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考慮,印度更需要和印度稱兄道弟。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是以經過這對水火不容的宿敵的共同努力,印度如同一個被徹底養廢的纨绔子弟,時至今日依然沒有像樣的工業體系,想要實作“有聲有色”的大國夢除了夢呓,就是瘋狂向他國購買武器,于是印度成為國際軍火販子官方指定的戰略冤大頭。

再加上印度有惡心中國的所謂戰略意義,于是無論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對印度愛不釋手,它們的青睐也給了印度橫沖直撞的更大底氣。

是以,近在咫尺的斯裡蘭卡,讓印度早已垂涎欲滴。但印度一出手,就把自己給埋了進去。

本來斯裡蘭卡三大族群混戰,印度不應幹涉他國内政,但印度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渾水摸魚的曆史契機。于是印度本着大公無私的精神,支援斯裡蘭卡的泰米爾人反抗僧迦羅人的“反動”統治。

話說1948年斯裡蘭卡獨立後,因為“民主”春風吹滿地,于是人數占優的僧迦羅人上台執政。但問題是僧迦羅人搞經濟不行,搞同胞在行,在經濟一塌糊塗的情況下又在打擊其他少數民族問題上變本加厲,并作為轉移沖突的考慮。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泰米爾人在1972年成立了猛虎組織,作為對抗僧迦羅人政府的軍事武裝,斯裡蘭卡内戰也在1983年全面爆發。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而斯裡蘭卡的内戰,也給了印度見縫插針的可能,于是10多萬三哥浩浩蕩蕩、漂洋過海地來打架,斯裡蘭卡内戰局勢更加複雜化。

鑒于泰米爾人勢力相對薄弱,于是深得英國“攪屎棍”精神真傳的印度也開始了“扶弱抑強”,堅決支援泰米爾人的“正義”鬥争。

但打着打着,印度突然發現了不對勁:畢竟自己在支援斯裡蘭卡的泰米爾人揭竿而起,那麼是不是意味着海峽對岸的6000多萬印度泰米爾人可以有樣學樣,給印度來個裂土分疆?

于是為了防止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尴尬局面,印度馬上停止了對泰米爾人的支援,并裝模作樣地當起了斯裡蘭卡各方勢力的“裁判”。

斯裡蘭卡各方勢力很憤怒,大夥打了這麼多長時間内戰,缺的是武器彈藥,什麼時候缺過咖喱味裁判?而且你打不過就中立的操作實在太過扯淡。

是以此前還各自為戰的斯裡蘭卡各方勢力同仇敵忾地選擇了“列印”,印度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出斯裡蘭卡,并在随後搭上了一條前總理的性命。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印度撤軍後,斯裡蘭卡依然風起雲湧,印度也因為這次自作自受的操作傷亡慘重,不得不消停了好一陣。

但問題是斯裡蘭卡不僅要統一更要發展,是以不可能給印度卷土重來的機遇。

2005年拉賈帕克薩當選斯裡蘭卡總統後,着手建立強韌政府,并将目光轉向中國。

是以拉克之是以做出如此選擇,根本原因在于西方世界對印度可謂寵愛有加,就像當年國際社會,不會為了錫金的生死存亡而大動幹戈一樣,為了保持繼續割印度韭菜的好處,萬國嘉大機率也不會為了斯裡蘭卡的危險處境兩肋插刀。

但中國不同,除了明朝時期就有斯裡蘭卡國王到大明監獄“參觀學習”的曆史情誼,以及1950年斯裡蘭卡承認新中國以後,對新中國在重返聯合國以及加入WTO問題上的大力支援,将兩國關系不斷推向更高水準。

更重要的是斯裡蘭卡位于中國進口中東石油能源的必經之地,關乎中國能源安全,是以中國更願意在斯裡蘭卡身上付出更多利益,比如中國經營的漢班托塔港,中國企業更是參與了90%以上的援建項目,通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斯裡蘭卡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2009年在經過了長達25年的内戰後,斯裡蘭卡政府軍終于對猛虎組織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全國由此統一并開始加速發展。

可以說,斯裡蘭卡選擇中國,是實作共同富裕和國土安全的必由之路。

隻是,印度怎會善罷甘休?否則花大價錢買回來的破爛航母到哪裡發光發熱?更重要的是印度一直有将印度作為“印度之洋”的勃勃野心,對印度洋上的斯裡蘭卡必然格外沖動。畢竟這裡不僅距離印度太近,直接關乎印度南部安全,更有利于封鎖孟加拉國。

是以,在斯裡蘭卡内亂依舊未能徹底消弭,随時可能死灰複燃的情況,印度早已做好了卷土重來的準備。

是以,作為新晉的“列印”地,斯裡蘭卡必将在将來經曆長時間的沖突期,畢竟這裡就是中印甚至美印沖突所在地。在靜夜史看來,隻有當中國的實力足夠強大,尤其在印度洋對印度形成壓倒性态勢,斯裡蘭卡才能迎來真正的安全和發展。

城門失火,惠及池魚?動蕩的斯裡蘭卡是否會成印度擴張的新陣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