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良在漢初三傑中的地位最低,為何他卻能得到善終?

作者:深更讀史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在三人中,張良的地位的确有點低。但是張良的作用和功勞卻一點都不少。用劉邦自己的話說就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 ”。而在這三人中,張良的結局是最好的了。韓信沒有多久就被除掉了。蕭何就算是發小,也屢次給警告。而張良之是以能夠得以善終,第一是及時的遠離朝堂。第二是手裡沒有軍隊,威脅不大。第三,張良的淡泊名利。

張良在漢初三傑中的地位最低,為何他卻能得到善終?

第一

張良是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按說他的功勞,在建國後混個高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能比不上蕭何的宰相,韓信的封王,但地位也不會太低。但是他都沒有要。天下初定,他便托辭多病,閉門不出,晚年更是随赤松子雲遊四海,啥都不管了。可以說,及時的功成身退,是他能夠明哲保身的關鍵所在。

張良在漢初三傑中的地位最低,為何他卻能得到善終?

第二

張良腦子的确好使,但他與别人所不同的是,他是一個文臣,更像是一個謀士。而他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還不是一類人,張良他并不掌握其他的權力。是以從張良跟随劉邦開始,他就與軍隊無緣,壓根也沒有過自己的親信和班底,他要造反比登天還難。不管是劉邦,還是後來的呂後,對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張良在漢初三傑中的地位最低,為何他卻能得到善終?

第三

張良精通黃老之道,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是以在建國後,他逐漸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反正給劉邦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可有可無。在劉邦鏟除異性王的過程中,他極少參與謀劃,也不參與皇室的權力鬥争,可以說誰也不得罪。他也知道朝堂之上,衆人的勾心鬥角,争名奪利,爾虞我詐。是以張良也不與他們接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