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好聲音連唱十年,背後公司四闖IPO能否獲港交所的“轉身”

作者:Beiqing.com
中國好聲音連唱十年,背後公司四闖IPO能否獲港交所的“轉身”

2021年7月28日,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釋出會,那英、汪峰、李榮浩、李克勤、吉克隽逸、張碧晨、吳莫愁、黃霄雲亮相。圖/ic

“我今年有32場演唱會,邀請你來當演唱會的嘉賓。”

2012年的夏天,坐在導師椅上楊坤不斷地重複“32場”演唱會,争奪選手加入團隊。主持人華少憑借逆天語速念廣告成為“中國好舌頭”。這檔名為《中國好聲音》的音綜選秀憑借突破傳統選秀套路的節目形态,一首首能被快速傳唱的“寶藏歌曲”,引發了全國性的收視狂潮。

同時,作為現象級綜藝,《中國好聲音》在吸金方面也毫不含糊。其背後的制作公司燦星文化也獲得了資本的青睐,估值一度超過200億元。2018年和2020年,燦星文化兩次沖擊A股上市,但由于因其身上股權結構複雜、高達16億的商譽以及版權糾紛纏身等問題,均以失敗告終。

2021年8月,燦星文化與中國香港的星空華文傳媒電影完成重組,改名為星空華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星空華文”),并在當年11月向港交所送出上市申請。

遞交招股說明書後,遲遲未有過審的消息。近日,星空華文再度向港交所遞表,并更新2021年的相關資料。

如今,《中國好聲音》已走過十年,星空華文更是四次站在IPO的舞台上。這次,星空華文能否收獲港交所為其“轉身”?

三次IPO被否,巨額商譽成包袱

三次IPO中止,星空華文上市之路可謂坎坷。早在2014年,風聲正起的燦星文化就開始對上市躍躍欲試。彼時,公司董事長田明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透露其分拆上市的方案,星空傳媒将赴香港上市,而其專注演藝經紀業務的全資子公司夢響強音則在A股上市。

夢響強音是于2012年《中國好聲音》第一季播出後,田明與華人文化等共同創立的公司,從事音樂IP營運及藝人經紀。2016年3月,燦星文化以20.8億元的高價收購了夢響強音的全部股權,帶來了19.68億元的商譽。

2018年2月,燦星文化向上海證監局遞交了IPO輔導備案資料。此後公司股權轉讓頻繁,又出現董事會成員變動,再加上上半年營收虧損高達2726萬,上市之路蒙上一層陰影。兩年後,燦星文化再次向深交所創業闆遞交招股書。

2021年2月2日,深交所的審議公告披露,燦星文化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IPO稽核不通過,已終止IPO。

根據審議公告,此次未通過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拆除紅籌架構後股權架構複雜,實控人認定理由不充分、披露不完整;二是因為公司2016年3月份收購夢響強音後形成商譽19.68億元,對此商譽的會計處理未能準确反映實際情況。

在創業闆折戟後,燦星文化在8月與中國香港的星空華文傳媒電影完成重組,以“星空華文”改道港交所。并且在遞交港交所的招股書中表示,深交所終止燦星文化的A股申請并不意味着燦星文化的财務報告程式存在任何内部控制缺陷,或偏離了相關中國會計準則。

近日,星空華文再度向港交所遞表,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查詢發現,這次招股書主要更新2021年的相關資料。根據财報,星空華文2019年至2021年分别實作收入18.07億元、15.6億元以及11.27億元,星空華文毛利分别為7.05億元、5.87億元、2.74億元;2019年、2020年、2021年期内盈利分别為3.8億元、-2780萬元、-3.52億元。而在2016年的巅峰期,燦星收入高達27.06億元。

收購夢響強音及電影版權業務産生的商譽減值仍在影響星空華文的業績表現。2021年,星空華文計提商譽減值3.87億元,但目前錄得商譽賬面淨值仍高達12.16億元,占據總資産33.8%。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星空華文最近幾年業績一路下滑,主要是其支柱項目的《中國好聲音》貢獻的紅利逐漸流失,其他存量系列品牌産品也後勁疲軟,最終導緻去年虧損3.5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星空華文在與南韓文化放送株式會社(MBC)的糾紛相關的兩起未決訴訟案件中擔任被告人,總索賠金額為約人民币1.58億元。

《中國好聲音》十年光環退去,去年毛利僅 2.2%

星空華文招股書顯示,公司手裡營運的綜藝IP包括《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蒙面唱将猜猜猜》及《出彩中國人》等。綜藝節目IP營運及授權為公司貢獻收入最大,2021年實作收入8.8億,占比78%。

而《中國好聲音》依然是星空華文的營收擔當。貝殼财經記者梳理此前的招股書得知,2015年《好聲音》系列實作營收11.43億,占總營收46.43%。

2017年-2020年間,《中國好聲音》産生的收入分别為6.65億元、5.45億元、4.62億元、2.52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别為32.33%、32.96%、36.67%及29.8%。節目實作的毛利分别為2.2億元、2.64億元、2.28億元、5440萬元。

為了應對《中國好聲音》的單一依賴,燦星文化也不斷拓展新綜藝,并有意識增加受托承制節目的比重。《這!就是街舞》、《即刻電音》等便是采用該模式,即公司根據節目播出平台(電視台或網絡平台)的特點和要求研發節目,公司承擔節目的創意和制作,并向客戶傳遞節目産品,在節目傳遞後根據合同約定方式經購貨方确認後結算收入。

2021年,星空華文來自《中國好聲音2021》的收入達到2.52億元,占營收比為28.6%,仍為營收大頭,毛利率僅2.2% ,其紅利越來越少。來自《這!就是街舞2021》的收入達到2.39億元,占收入比為27.2%,毛利率為34.9%為最高;來自《點贊!達人秀》的收入為1.1億元,占營收比為12.5%,毛利率為1.8%。

中國好聲音連唱十年,背後公司四闖IPO能否獲港交所的“轉身”

《中國好聲音》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46.6%下降到2021的2.2%,受其下降的影響,星空華文的毛利率亦呈現下滑狀态,從2019年的39%,降到2021年的24.3%。

對比其它綜藝節目制作商,星空華文的《中國好聲音》現在幹的是一門“體力活”。2018年-2021年,芒果超媒的毛利率分别為37%、33.7%、34.1%、35.5%。煜盛文化的整體毛利率保持在40%~55%的較高水準。

如今,星空華文的王牌IP《中國好聲音》已經播到第十季,《蒙面唱将猜猜猜》拍了五季,《這!就是街舞》距今也已經有四季。星空華文仍遲遲未打造出下一個爆款。

為了證明手中有新綜藝,星空華文強調,2022年已播出或即将播出的綜藝節目達14個,包括8個新綜藝節目的第一季及6個現有綜藝節目的新一季。其中,12個為超大型綜藝節目。

曾在湖南衛視某勵志音樂競技真人秀擔任編導的小米(化名)告訴貝殼财經記者,今年幾乎所有綜藝項目都處于停滞狀态,新開的S級的綜藝都少,更别提S+。而且綜藝不像劇集,更多的是依賴招商廣告盈利,現在各大公司都采取’降本增效’,制作環節都在壓縮成本。

“傳統衛視綜藝項目的投資規模非常大。開發一檔新綜藝節目,首先招商就是難題,新節目的觀衆基礎不如老牌綜藝,老牌綜藝有天然的品牌效應。再加上綜藝的收視率是與大牌明星加盟挂鈎。”小米解釋稱,開發新綜藝風險大,許多老牌綜藝都是一座可以開發的富礦,是以市場才會不斷出現老牌IP的綜藝節目。“老牌綜藝更新和創新是必然的,通常我們會加入一些新角色和新賽制。”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趙方園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