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裡烏波爾的大魚藏在哪裡?烏軍殘部的結局如何?

#俄烏局勢##烏方将馬裡烏波爾控制權移交俄方#艱苦了一場,吸引了全球眼球的馬裡烏波爾鋼鐵廠戰役基本結束了,馬裡烏波爾争奪戰戰役的戰鬥告一段落。大魚在哪裡?

馬裡烏波爾的大魚藏在哪裡?烏軍殘部的結局如何?

根據俄羅斯塔新社報道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月17日在通信軟體發表視訊講話,證明烏克蘭軍隊已開始從馬裡烏波爾鋼鐵廠撤離,可是俄羅斯軍包圍的水洩不通,他們怎麼能順利撤離的?路透社發表的報道消息說他們将撤離到俄軍控制區。其實這都是體面的說法而已。

俄羅斯發現鋼鐵廠難打以後由普京總統欽定了戰術,圍而不打,困死他們,因為這樣代價最低。筆者也認為如果一定要不計代價的耗費人員和彈藥,就得不償失了,最好包圍了以後連彈藥都節省一點。結果,在俄羅斯彈如雨下的情況下,烏克蘭軍方稱士兵已經盡職盡責,表面上說的是俄烏雙方達成一緻把烏克蘭一方的200多名傷員轉移出來,轉移到俄軍在赫爾松州的控制區開展救治。真的這樣做的話也完全符合日内瓦公約的人道主義要求。

但是,說的好聽是轉移救治,其實就是烏軍向俄軍投降了。

自古以來戰俘受到敵軍一定的虐待都是難免的,隻不過或輕或重罷了。勝利的一方态度再好,輕虐也難免,要求戰勝方拿出多麼優待的照顧條件也不現實。打仗本身就會造成普遍的缺醫少藥和缺吃少穿,戰俘憑啥要求什麼都有?

但是俄羅斯的情況特殊一些。這個由歐洲曆史上的“北方蠻族”(西歐的歧視性說法)成長起來的國家多少有點冷酷的政治文化。在俄國曆史上的政治鬥争中整人一向有些手段,對自己人就不是太好。當年的沙皇俄國和蘇聯都是很善于搞流放和勞動改造,也很善于搞勞改營和集中營。斯大林和不少革命者都曾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寒冷惡劣的情況下經受鍛煉和折磨,結果幸存下來,對政敵更是法不容情。曾有著名的文學作品《古拉格群島》,講的就是蘇聯初期搞得集中營。

馬裡烏波爾的大魚藏在哪裡?烏軍殘部的結局如何?

但在當時蘇聯人看來這最多是政治曆史傳統的延續,不太會想到對敵人講人道主義應該怎麼個講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一方,包括仆從國的戰敗者都很害怕被蘇軍俘虜,或投降蘇軍,甯肯向西跑到英美那邊投降作戰俘,軍民都曾往西跑。再考慮到俄國的醫療水準本來在世界上就不高,而戰争中俄軍的醫療條件也不那麼好,這些戰俘的境遇也就好不到哪去。

關鍵是那些傳說中的大魚哪裡去了?其實沒什麼大魚,有的是宣傳戰、謠言、假消息和瞎猜胡想,特别是聽說了有個鋼鐵廠難打、還在堅持打,就開始捕風捉影。

馬裡烏波爾的大魚藏在哪裡?烏軍殘部的結局如何?

不要小看宣傳戰,俄國人特别擅長,在2014年在烏克蘭就小試牛刀,假消息滿天飛,飛進烏克蘭的手機、電腦和網絡,飛進烏軍的手機。這是廣義資訊戰的一部分,俄羅斯革命化了資訊戰,把它變成了混合式戰争的重要部分。說句玩笑話,拜登的兒子、北約的上将還有美國的病毒武器都跳進了馬裡烏波爾鋼鐵廠的“釣魚池”,很多人去了,不知是釣魚還是被釣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