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貝雕藝術巧妙地将人與海結合起來,是海的绮麗與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由于貝雕制作十分工藝複雜,年輕人普遍對這門傳統手藝失去了興趣。國家已經開始着手拯救包括貝雕在内的一批傳統手工藝品,改善貝雕技藝的傳承延續狀況。位于福建平潭的-平潭海峽民間藝術館,收藏展出了許多藝術作品以吸引更多愛好者關注這一項民間藝術 。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平潭海峽民間藝術館入口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貝浮雕作品-《玉堂春晖》

海洋裡平平無奇的貝殼,在匠人的巧手下成為光陰歲月裡驚豔世人的藝術佳作。以花鳥、人物、山水、靜物等為題材,珠光晶瑩,古樸典雅,具有鮮明的裝飾性和觀賞性。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貝浮雕作品-《連年有餘》

貝殼遠在五萬年前山頂洞人時期,就被穿成串鍊作為裝飾。中國古代也十分流行各種貝飾。解放後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各地貝雕勞工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注意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國畫等衆家之長,研究成功了浮雕形式的貝雕畫和多種實用工藝品,進而揭開了貝雕工藝史嶄新的一頁,大量出口創彙,暢銷國内外市場。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貝畫-《春·夏(二條屏)》

平潭貝雕已經正式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同年又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平潭貝雕,在匠人的堅守下展現着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

平潭貝雕——源于海洋的藝術饋贈

詹立新先生講解貝雕作品

福建是工藝大省,光是福州就擁有壽山石雕、漆藝、根雕等傳統工藝。詹立新先生也借助這些工藝,融合貫通創新平潭貝雕藝術,以自己的力量讓這項傳統民間藝術發光發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