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作者:長安街上的燈籠
始設理藩院, 專治蒙古諸部事

清朝專門管理蒙古人的機構是理藩院,而屬于蒙古的巴爾虎人也在其管理之下,因為巴爾虎人作為戰鬥力量,是以也屬于兵部管轄,但凡巴爾虎人的任免、調動等事宜必由所歸屬将軍上奏兵部議決。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巴爾虎人擁有十分悠久的曆史,到了明末清初時期,喀爾喀的貝加爾湖流域附近居住的就是他們。但是在沙俄的侵略下,蒙古人的遊牧地紛紛被占領,巴爾虎人的生存地也受到了威脅,最後隻能南下到喀爾喀尋求庇護,之後噶爾丹叛亂,巴爾虎人再次跟随喀爾喀南下。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之後部分巴爾虎人南下到漠南地區躲避沙俄,為了穩定漠南地區需要被康熙編以佐領。之

後又作為重要的軍事力量被編為駐防八旗、索倫八旗、新陳巴爾虎八旗等,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設滿洲十六員、漢軍四員、索倫十員、達呼爾五員、巴爾虎四員
經王大臣議奏:由于巴爾虎人等能奮勇報國,請撥盛京等處披甲吃糧。奉旨如議
當經移駐巴爾虎人等五千餘戶,共一千二百七十三名( 丁) ,每百名編一佐領,每佐領分設領催,甲兵各為十五名、即由揀選、 引見補放

到了乾隆時期,巴爾虎人和索倫等成為十分有戰鬥力的存在,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總理事務王大臣議定邊大将軍慶複等奏,臣等議留索倫巴爾虎兵二千名,令齋三率領一千,駐紮額克嶺綽起圖等處,托勒德爾率領一千,駐紮烏裡雅蘇台
其慶複請撥呼倫貝爾索倫兵,海望請撥索倫巴爾虎、及内紮薩克、與牛馬群察哈爾兵之處
并照例予恤議叙西北兩路撤回之京城、奉天、船廠、右衛、黑龍江、察哈爾、西安、甯夏、巴爾虎等處弁兵分别升賞有差
逃往俄羅斯之巴爾虎等,該台吉出銀贖回,編為佐領,挑取二千四百名,亦移駐呼倫貝爾, 此項兵皆非額設,特為訓練以備軍營更調,數年來軍務告竣,大兵俱已撤回,若仍留駐劄與舊索倫、達呼爾兵一體當差,礙難裁減錢糧,且巴爾虎等性多狡猾,難保必無猜忌,臣愚以為駐台用官兵六百餘名為數較多,請将防邊兵核減足用,除呼倫貝爾舊索倫、達呼爾一千餘名外,仍需新巴爾虎兵若幹之處,交博第、瑪爾拜等公同核議,酌定額缺,其額外新巴爾虎兵仍給食錢糧,照撤回打牲處之舊索倫、達呼爾例。缺出陸續裁汰,庶額外兵漸次核減,錢糧不緻虛糜,巴爾虎等亦無所猜忌,将來設立馬廠,需用蒙古即由此項人等内分别移駐,亦屬妥便,從之,

我們可以發現巴爾虎人逐漸成為抵禦準噶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皇帝可以用巴爾虎人來控制喀爾喀部落。之後有部分巴爾虎人也被編入京師八旗中,被派往了西北地區充當卡倫駐守和邊疆巡邏的任務。

蒙古巴爾虎人,八旗的戰鬥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