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格林村的“甜蜜事業”(逐夢)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格林村的“甜蜜事業”(逐夢)

正在采茶的黃家斌。

陳 超攝

格林村的“甜蜜事業”(逐夢)

茶園風光。

黃家斌攝

格林村的“甜蜜事業”(逐夢)

格林村周邊群山風光。

黃家斌攝

格林村,是西藏自治區墨脫縣背崩鄉的一個小小村落,坐落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站在村外達帕山上極目四望,江水滔滔奔流,河谷雲霧蒸騰,兩岸青山如黛。遠處,南迦巴瓦峰的皚皚峰頂雲遮霧繞……

3年前,31歲的黃家斌來到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到達,他就被村外的美景吸引了。遠遠望去,村裡房子整齊,那是政府扶持建設、入住才一年的新居。然而,進村後,臉上笑意還沒來得及綻開,就愣住了:與村外的美景和整齊的村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房前屋後是各家拴的牛馬、堆的木柴,牲畜沒有圈養,在村中遊蕩,村子裡飄散着一股味道……

晚上,躺在工作隊簡陋的宿舍裡,黃家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随後幾天的入戶調查,黃家斌更是印象深刻。格林村是個純農業村,村民靠種水稻和玉米為生,2018年個人所得9000多元。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雖然村裡建檔立卡的8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但少數脫貧群衆的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以後怎麼緻富仍是個要思考的問題。

每天晚上,黃家斌躺在床上就琢磨:格林村今後的路該怎麼走?墨脫真正通公路不過5年多時間,如何讓鄉親們生發出改變現狀的意願,如何激發格林村發展的活力?他感到,自己這個駐村第一書記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把全村的牲畜都圈養起來,是黃家斌到格林村後做出的第一個重要決定。

誰知,想法剛一提出,不但群衆反對,村幹部也有不贊成的。有人甚至斬釘截鐵地說:“圈不了,我們這裡從來都是散養的!”有人說得委婉:“我們都習慣了,過段時間您也會習慣的。”

對此,黃家斌有心理準備。他先不急着推行這個想法,而是一有空就到村民家裡拉家常,給村裡人講衛生防疫常識,改變大家的認識。

說服慢慢做,另一項工作卻要抓緊。黃家斌帶着一些黨員、群衆上了山,先建起一個1000多畝的牧場,讓部分群衆把牛馬圈養起來。當看見這些人家的門前屋後都幹幹淨淨,牛馬在牧場吃得挺歡,其他村民慢慢也想通了。就這樣,格林村家家戶戶趕着牛馬上了山,村裡一下子整潔幹淨了許多。

黃家斌趁熱打鐵,組織全村村民大掃除,把房前屋後、犄角旮旯裡的垃圾全都清掃出來并拉走。這麼大規模的大掃除,在格林村曆史上是第一次。從那以後,格林村有了每周一大掃除的慣例。黃家斌還帶着村兩委把“人畜分居、門前三包”等内容寫進了村規民約中,從此格林村處處清清爽爽。

牲畜圈養後,家家門前屋後的空地用來做什麼呢?既是農村,就要有田園風景。于是,黃家斌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帶着村民種花、種菜、種果樹,既美化居住環境,也開發庭院經濟。在工作隊宿舍旁邊荒地上,黃家斌他們帶頭種起白菜、絲瓜、黃瓜等蔬菜,一方面解決了自己的吃菜問題,另一方面給村民做好示範。

黃家斌還聯系到縣裡有關部門,對方送來果樹200多棵。一位好友又送來核桃苗100多棵。雖然剛栽的果樹很少挂果,但格林村的春天卻是以變得色彩缤紛起來,桃花紅、梨花白、菜花黃……

3年多時間裡,格林村實作了從環境髒亂到整潔秀美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村裡人煥發出了精氣神兒。大夥兒說:“這是黃書記帶來的變化。”黃家斌卻笑着擺擺手說:“是咱們村的人都愛美了。”

每天,隻要在村裡,黃家斌必去一個地方——位于雅魯藏布江南岸山上的茶園。黃家斌給它起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飄渺茶園。

說“飄渺”,名副其實。站在這片茶園的高處望去,眼前是雲霧缭繞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上千米的海拔高差讓這裡常現雲海奇觀;向北的天際處,海拔7782米高的南迦巴瓦峰奇美而神秘……

不過,黃家斌每天都到茶園來,不光是因為這裡的美景,更因為這片茶園在格林村經濟發展中的龍頭地位。

駐村之初,黃家斌就琢磨着怎麼改變格林村單一的種植結構。難道村裡就沒種過經濟作物?找村幹部一打聽,他喜出望外,村裡居然有一片385畝的扶貧茶園。

然而,當黃家斌興沖沖跑到茶園,卻大失所望。說是茶園,其實是一片剛種下不久的茶苗,不僅長得苗細葉黃,而且村裡的牛馬還時不時地過來啃吃,看上去根本沒人管理。

把這片茶園好好經營起來,成為黃家斌駐村後着手幹的第二件大事。

首先是制定規章制度。安排專人每天去茶園巡邏,不能讓牛馬再跑進來,還要學會日常的施肥、除草等管護技能。黃家斌帶頭在茶園值班,他幾乎泡在了茶園裡,摸索着學習管護技術。

接着他請來茶葉專家指導。如何保證茶樹種植、茶葉采摘的品質,黃家斌同樣帶頭學習。老家河南信陽是出産茶葉的地方,黃家斌利用回鄉探親的機會,拜訪家鄉的茶葉專家。時間一長,甚至谙熟了炒制茶葉的技術。

在精心管護之下,飄渺茶園裡的茶樹長勢良好。2021年剛進入采茶期,黃家斌就立即組織全村人抓緊采茶。這一年,茶園迎來一個小豐收,當年茶葉收入達到50多萬元。村民們每家捧着一兩萬元的現金分紅,喜得眉開眼笑,這可是格林村曆史上第一次集體分紅。

當年夏天,采茶季剛過,黃家斌就帶着村民在茶園裡一下子種了1000多棵果樹。2022年元旦,他又帶着村民在茶園裡種下100株薔薇。按黃家斌的設想,他要把這裡建成一個茶園綜合體, 實行茶果蔬花套種,既實作土地綜合效益,又打造具有格林村特色的旅遊點。

随着通往茶園的道路開始硬化,山頂開始建設觀光平台,格林村村民明白了這位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的這項大規劃——要把飄渺茶園打造成格林村農旅融合産業的龍頭。眼下,黃家斌描繪的這幅美好圖景,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村子在變美,村民在變富。隻有格林村的鄉親們清楚,黃家斌這個駐村第一書記為此付出了多少。

就說當初美化村莊環境這件事,并不簡單。村裡的飲用水主要靠山上幾個蓄水池,黃家斌他們上山檢視,發現蓄水池和水渠裡堆着厚厚的爛泥和枯枝敗葉。為此,他帶着村民

清理了一整天,身上趴

了6隻螞蟥。被螞蟥叮咬之後,鮮血順着腿直流;後來一個多月裡,傷口奇癢,忍不住去撓,一撓又是鮮血直流……

不過,黃家斌說,最怕的不是螞蟥,至少再被咬時那癢就可以忍受了。最怕的是當地一種蚊蚋,被它一碰,皮膚就會紅腫一片,而且奇癢無比。他第一次被咬到是在右手大拇指,瞬間腫得像雞蛋那麼大,無法彎曲,過了十幾天才慢慢消腫。

駐村這幾年,農忙時黃家斌下田幫村民收割水稻、玉米,農閑時他帶村民進林子采摘羊肚菌,被螞蟥、蚊蟲叮咬已成常态,現在他見到這些毒蟲已經習以為常了。

3年多來,黃家斌不知把格林村的茶園、稻田、森林跑了多少遍。連着4個春節,他都是在村裡度過的。在村民們眼裡,這個駐村第一書記永遠不知疲倦,大家稱他“閑不住的黃書記”。

這個“閑不住的黃書記”還買來孵化機,潛心研究孵化技術。黃家斌在全村和鄰村收購雞蛋來孵小雞,有時一個月能孵出100多隻,再把小雞送給村民們飼養。有的村民被他感動了,賣雞蛋時特意給他便宜點:“你對村裡人這麼好,大家都會記住你的。”

墨脫電網不穩定,格林村經常斷電。不知道多少個深夜,黃家斌發現停電了,第一反應是趕緊起床照管孵化機。一次,他從幾個村收來700多隻蛋來孵小雞,卻因頻繁停電僅孵出80多隻。雖然很沮喪,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吓倒。那段日子,他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看孵化機裡的雞蛋,然後喂小雞、遛小雞,接着到雞圈裡去喂大雞。“在孵小雞方面,我絕對算專家了。”黃家斌很自豪,他還專門制作了相關視訊教程,微信朋友圈。

努力終有回報。如今,格林村家家戶戶的雞圈裡,幾乎都是黃家斌用孵化機孵出的雞。

2020年底,黃家斌第一輪駐村期滿,即将回到原機關林芝市警察局刑偵支隊。聽說黃家斌要走,格林村村民們聯名向上級請求,希望他留下來再幹兩年。看着那幾十個紅手印,黃家斌百感交集。

當初到格林村駐村時,兒子才兩歲多。“我是在夫妻的微信朋友圈裡看着兒子一點點長大的。”提起兒子,黃家斌很是内疚。更讓他傷感的是,駐村以來父母都有重病住院的情況,可是墨脫經常因大雨塌方、大雪封山而交通中斷,他是以都沒能及時回家探望。

眼看着即将圓滿完成兩年駐村任務,黃家斌覺得該是好好陪陪家人的時候了。可是,格林村的一切又讓他難以割舍:茶園很快可以采茶了,富民産業剛起了個頭,規劃的鄉村旅遊還沒有展開實施……鄉親們都熱切盼着他留下。老支書也找上門來:“留下吧,黃書記,你有能力有辦法,關鍵對咱格林村有感情。”

是啊,兩年來,因為對格林村和駐村工作的熱愛,黃家斌已經把自己徹底融入了這裡,跟别人講話開口就是“我們村”。在外面看到漂亮的花兒,他也會想着“這要是長在我們村肯定很漂亮”,總會剪下一些扡插到格林村中來。

不久,黃家斌主動向組織申請:留下來,再幹一輪駐村工作。從那以後至今,黃家斌更是開足了馬力。

首先是擴大格林村多種經營的範圍。黃家斌領着村民在林下仿野生種植靈芝、猴頭菇,豐收時節教大家做電商銷售,還帶着村民到縣城進行推銷。

然後是利用各種管道推介格林村鄉村旅遊。對來格林村的外地客人,黃家斌都争取親自講解。有一陣子,他還帶着村幹部拜訪了縣城的酒店,把格林村的旅遊海報擺進了酒店大堂。

如今,格林村農旅融合産業漸具雛形:飄渺茶園的建設已近尾聲,旁邊還建有汽車帳篷營地;村裡特色民宿在縣裡專項資金扶持下已建成6家;結合自然資源,村裡已設計出森林康養、觀花、觀鳥等多條旅遊線路……

2021年,格林村個人所得達到2.3萬元。在村民卓瑪曲宗家的民宿裡,夫婦倆感慨3年來村子的變化:“黃書記來了,讓沉悶的格林村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歡笑,當然,更充滿了希望!”

到今年底,黃家斌将完成第二輪駐村工作。黃家斌說,駐村結束後他最想寫本書,把這4年的駐村工作經曆記錄下來,這是他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财富。

“書名是什麼?”我們問。黃家斌笑了:“書名想好了,就叫‘甜蜜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