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作者:西橙曆史

在1950年的北韓戰争中,有這樣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裝備着蘇聯某種秘密武器,在戰場上神出鬼沒,打得裝備先進的聯合軍節節敗退,幾次下來,共擊敗10萬聯合國大軍。一提起這個部隊,當時參戰的聯合國軍隊都感到一陣後怕,甚至那些未參戰的,也是對這支部隊敬而遠之。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支部隊?他們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在艱難的北韓戰争中,又是如何擊敗10萬聯合大軍的?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一 喀秋莎火箭炮橫空出世

這支部隊就是喀秋莎火箭炮兵:第21師。

那麼,這支讓聯合國軍聞風喪膽的部隊是怎樣組成的呢?

鏡頭回到1950年,列強挑起了北韓戰争。大陸政府立即下令,組建軍隊前去支援北韓,很快,志願軍便集結成功,雄赳赳地趕赴了現場。

由于雙方裝備水準差異大,我軍基本占不了什麼便宜。當時志願軍隻有9個預備炮兵團,火炮也隻有284門,這些火炮還較為落後,基本都是些山炮步兵炮,機動性極差,使用起來也不容易。

雖然經過幾次交鋒,我軍擊退了大量聯合國軍,但是自身損失也不小。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赢得戰争,就需要重兵器裝備支援。為此,我軍找到了蘇聯方,經過商讨之後達成協定:組建喀秋莎火箭炮兵!

我軍出人,蘇聯出裝備。經過再三考量,這個大任落在了48軍143師頭上。就是這支部隊,在獲得了大量蘇方裝備後,一路披荊斬棘,打得聯合軍節節敗退。

1950年3月,143師從廣東曲江北上,到達遼甯後,改名為火箭炮兵21師。該師原有的3個炮兵團也擴建為5個炮兵團,每團分為2營6連。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戰時行進

改編完畢後,蘇聯送來了BM-13火箭炮。1951年2月14日,全師成功裝備上了這些喀秋莎火箭炮。

說起這喀秋莎火箭炮,它的來源可不簡單。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研制成功的陸軍火箭炮,它以重卡車為底盤,炮身可以挂16枚M-13固體燃料火箭彈。安裝有8個導軌式發射構架,戰鬥射程可達8500米。一次更是可以持續發射7到10秒,再次裝填彈藥也不過短短幾分鐘。

從1939年,蘇聯羅涅日工廠就開始研發初代喀秋莎火箭炮,當時的炮身還隻能挂兩個個固體火箭彈。後來經過不斷改良,才有了效果極佳的喀秋莎火箭炮。當時蘇聯測試結果顯示,該火箭炮特别适合打野戰工事和叢集坦克火炮。

為了保密這項研究成果,蘇聯并沒有公開火箭炮的正式型号,隻是在炮架上刻有字母“K”,于是蘇軍戰士便将其稱為喀秋莎。

其實在志願軍裝備喀秋莎火箭炮之前,它的威名就傳了出去。

1941年7月10日,德軍剛占領蘇聯奧爾沙,就遭到了喀秋莎火箭炮的襲擊。德軍一大火車的物資,在中彈後不到10秒,直接化為一片火海。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戰時一角

德軍當時很疑惑,什麼武器能短時間發射如此多的火藥?為了弄明白蘇聯的把戲,德軍曾繳獲一輛火箭炮發射車,這樣一來,喀秋莎的秘密完全暴露在德軍面前。

秘密被看透之後,蘇軍損失慘重。于是蘇方立馬改變計劃,開始着手改進喀秋莎火箭炮。雖然火箭炮的準頭還有待改善,但是喀秋莎制造成本低,很快,蘇軍便帶着新型喀秋莎重回了戰場。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猛轟德軍;在遠東戰役中,蘇軍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給了日軍沉重一擊。在1950年的時候,喀秋莎火箭炮開始和志願軍143師合作。

143師獲得火箭炮後,連打三場,都獲得勝利。可是很快,炮兵團就遇到了問題。前三仗打的都是運動戰,他們完全能應付得過來,可是第四戰的時候,美軍改變了政策,要和炮兵團打攻堅戰。

這就難倒了炮兵團,攻堅戰意味着長時間戰鬥,要維持長時間的戰鬥,就需要充足的裝備和火力,而當時的炮兵團并沒有這些條件。

北韓戰争中的美軍實力雄厚,一個師就有火炮950多門,志願軍一個軍總共才有520門,更别說分支出去的炮兵團。

這下,炮兵團應該如何應敵呢?

二 喀秋莎火箭炮威名遠揚

1939年,蘇聯研究出了喀秋莎火箭炮,該炮在1951年和中方志願軍達成了合作。獲得新裝備的志願軍,改編成了喀秋莎火箭炮兵21師。之後便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直接擊退10萬聯合國大軍。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開炮實景

在發現敵我雙方實力懸殊的時候,志願軍很快向蘇聯大規模進口火炮。當時中方經濟情況也不是特别理想,進口新型炮具之後,彭總還親自傳話:

你們火箭炮配備到哪個部隊,在什麼地方作戰,都要經過我的準許。一發炮彈6兩黃金,金貴得很,保護好,用好。

1951年9月1日,炮兵203團帶着火箭炮,開始在後洞裡反擊美軍。

進口武器後,炮兵團火力充足,直接對着美軍發射了380多發火箭彈。火力掩護下,炮兵團準備展開總攻,可到達美軍陣地之後,他們發現火箭炮威力之大,遠超他們想象。轟炸之後,美軍駐地幾乎沒有剩餘活口。

有了這次戰果,203團有了底氣,聯合202團繼續作戰,直接殲滅敵軍1200餘人。這個噩耗傳到美軍耳中,他們紛紛直呼:

對方使用了原子炮!

後洞裡一戰,可以說是炮兵團首戰中打得最漂亮的一場。接下來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再次為喀秋莎火箭炮賦予了神聖光輝。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上甘嶺一戰

上甘嶺戰役中,敵軍坦克衆多,為了發揮這一優勢,他們準備分割戰場,從中部撕裂我軍部署,進入到平原來作戰。

而要撕裂我軍的一個要點,就是在五聖山高地取得勝利。而此地地勢險峻,且面積狹小,作戰難度頗高。當然不僅敵軍觊觎,如果我軍占領此地,也能為戰事帶來決定性的優勢。

于是敵軍越想占領上甘嶺,我軍就越是想守住。在1952年11月5日,上甘嶺戰役開始了第二輪作戰。

炮兵團不再低調,直接增調209團加入戰鬥。喀秋莎火箭炮有利有弊,好處在于發射多且快,弊端則是準頭不太行。如果是在狹小地方作戰,那就不關準頭什麼事了,隻管打,反正敵人都聚集在一起,怎麼打都是打得中的。

是以上甘嶺地貌對于喀秋莎火箭炮來說,就是量身定做。拼火箭炮火力,美軍那是比不過喀秋莎的,他們的優勢在于坦克多,但是就當地地貌而言,那是完全不适用于坦克行進的。

就這樣,炮兵團不斷向美軍陣地發射火箭彈。美軍人員密集,那叫一個憋屈,隻能白白挨打。有步兵沖上前,卻又遭到了炮兵團的阻攔。

上甘嶺戰争曆時43天,最終以我軍勝利而告終。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上甘嶺路牌

很快,抗美援朝戰争就接近了尾聲。其實早在1951年,中美交戰的9個月後,停戰談判就開始了,不過由于許多事宜并沒有談妥,是以戰争一直在持續進行。

戰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争。

最後到1953年6月8日,戰俘問題達成了協定,至此,北韓談判完全談妥。就在談判雙方即将簽名的時候,南北韓李承晚集團開始搞幺蛾子。

該集團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2.7萬名戰俘,其中,就有50名被俘志願軍。這還沒完,對方還聲稱南北韓誓不停戰,要繼續打下去。

停戰在即,該集團就鬧出這種事端,當即彭總便做了決定:

一定要給南北韓一個打擊!

而後主席也發出訓示:

停戰簽字必須推遲。再給南北韓以打擊,極為必要。

就這樣,炮兵團再次出動,他們以金城南部的南北韓軍為目标,在摸清了對方火力點、防禦群的位置後,炮兵團發起了總攻。

三 完美收官之戰

打完仗不停戰,明明實力不行卻還要繼續打?這就是南北韓某集團的做法。北韓戰争過後,志願軍士氣大振。南北韓卻要扣留我方戰俘,看來不給對方點顔色看看,他是不知道喀秋莎火箭炮的厲害。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喀秋莎火箭炮全貌

在金城正面戰場上,我方派出了火炮1100門,坦克20輛,汽車2000輛。為了迅速取得勝利,我軍率先出擊,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直接轟炸南北韓軍隊。

另外,還派了另一隊人馬,連夜搶奪物資,就這樣,南北韓兩面受創。無奈之下,南北韓軍隻好進行反撲,還沒等到他反撲呢,就被1900噸炮彈轟毀了老家。

短短15天,志願軍打殘了南北韓軍4個師,共殲滅敵軍5.3萬人,收付陣地160餘平方公裡。

這是抗美援朝中的最後一戰,也是志願軍實力唯一一次超過敵軍的一場戰役。經過金城一戰,南北韓再也不敢發話,北韓停戰協定才得以順利簽字。

金城戰役的勝利,離不開炮兵團,也離不開喀秋莎火箭炮的幫助。

連美軍都懼怕的喀秋莎火箭炮到底牛在哪?

首先,喀秋莎是車載火箭炮,适用性廣,很适合在狹窄地區作戰。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共動用了240門喀秋莎火箭炮。而美軍雖然裝備先進,坦克衆多,但是卻沒有和能和喀秋莎火箭炮媲美的炮,坦克行進受限也大,這就導緻打起仗來,美軍很吃虧。

一旦他們想前進,志願軍就利用喀秋莎火箭炮狂轟濫炸,面對成噸炮火,美軍根本抵擋不住。出動坦克吧,地形又不利于作戰。于是整個戰役,特别是後期,美軍都十分憋屈。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火箭炮構造

第二,喀秋莎火箭炮因為是車載行進,是以行動靈活,可以打完就跑。

在作戰中,一旦發了炮,就很容易被對方判斷出方位,緊接着就會遭到對方的轟炸問候。可是喀秋莎火箭炮不一樣,它經過層層改進,機動性強,打完十幾門火箭炮,在敵軍瞄準之前,立馬改動站位,這樣一來,敵軍根本就找不着北。

第三,喀秋莎火箭炮實力效極佳。它一次性能發射16枚火箭彈,威力大,火力猛。

當時美軍裝備的還是榴彈炮,一次隻能發射1枚,發射完還需要慢慢填充。而喀秋莎火箭炮一次發射16枚,一枚相當于16枚榴彈炮的威力,可以說是1枚更比16枚強。

當美軍慢悠悠填充炮彈的時候,喀秋莎火箭炮就“嘭嘭”開始連發,直接炸得美隊潰不成軍。想要摧毀這喀秋莎火箭炮吧,又找不準它的位置,隻能被耍得團團轉。

不過想要在聯合軍手下取得勝利,光靠喀秋莎那也是不行的。這也離不開21師的計劃謀略。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戰場一角

北韓戰争初期,明顯是聯合軍占優勢,不管是炮兵火力,還是制空權,從大方面來看,志願軍都是不占優勢的。因為在“炮、空“雙重優勢下,敵軍打法靈活,當時沒有喀秋莎火箭炮的加入,志願軍很難取勝。

一開始為了适應戰場,是志願軍配合聯合軍,采用的基本都是靈活作戰法,但很明顯,這種作戰計劃并不适合人數不多的志願軍。

後來志願軍另辟蹊徑,改變了政策,采用正面作戰的形式,但是這種打法急需火力支援,于是便有了志願軍21師和喀秋莎火箭炮的配合。

當時21師的作戰政策很完美,打出的仗也很漂亮,當時志願軍副總司令曾說:

這次戰役我軍的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隊炮21師參加了戰鬥。晚上9時,炮21師準時發射,炮火形成無數道火光,像嗚嗚地刮大風似的飛向敵人陣地,紅透了半邊天,幾平方公裡的敵人陣地全部覆寫了,敵人陣地迅速燃燒起來了。

這是對金城戰役的描述,從字句中不難看出,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

而在長達兩年的戰役中,志願軍21師也十分出色。從扛着步槍沖鋒,到開着喀秋莎火箭炮在北韓戰場上沖鋒,再到殲滅敵軍10萬人,期間損失遠遠小于聯合軍。

志願軍裝備秘密武器,擊殺聯合國軍10萬人!喀秋莎火箭炮震撼世界

抗美援朝勝利

當時就有人贊美他們是炮兵之王,現在看來,炮兵之王這個名号,志願軍21師是當之無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