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應的底氣十足,值得更多中企學習!
似乎是在很多科技領域,美企做得比較突出,甚至很多關鍵性的技術都是需要美企進行授權,而他們隻需要收取專利費就已經賺得很多了,但是或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旦發現你在某個領域迅速崛起,那要麼就是擡高門檻要麼就是“孤立”你要麼就是限制你,總之就是,你不能超過我。這是不是有點像小時候玩的比賽跑步?跑不過就開始使絆子?

國内的企業近年來似乎就是這種狀态和待遇。比如說此前的中興,可以說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當自己剛剛在通信領域有了一定的成績時,被美各種理由斷供,最後雖然是交了錢可也元氣大傷。後來的華為在5G等領域的突出也是如此,而今,似乎又找上了另一家中企,但這次可能是要“無能為力”了!
早已更換國産供應鍊,不懼美的制裁!
很多人好像是從特不靠譜對華為在5G方面的操作意識到一個關鍵性問題,那就是供應和自研能力,但如果論這一塊的“糾纏”那可有很多案例。
其實除了中興、華為這些大的企業之外,還有一家公司也是如此,那就是科大訊飛,可能很多人對這家公司不是很了解,但是對它所涉及到的産品肯定熟悉,或者是用到過,因為人家是做語音、翻譯方面業務,誰手機上不安裝點這樣的功能呢?
早在2019年的時候,美就注意到在該領域業務能力比較突出的科大訊飛,并在2019年10月的時候就進行針對性限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訊飛其實對晶片這類産品的依賴性不是很大,是以并沒有像華為、中興這類企業受到的打擊大,那一次雖然是被列入了實體清單,但對科大訊飛的業務影響不是很大。
不過經曆這件事情之後,科大訊飛也開始做出兩個改變,一個就是增加自己的科研實力和力度,這些年也在很多方面實作了自主,并且有了一些備胎方案,而另一個方面就是科大訊飛在此之後就更換了以國産供應鍊為主的方案,也就是說從根源上減少對美的依賴。
但不知道為何,在近期又一次傳來美要對科大訊飛進行限制的話題。(目前不管是美還是科大訊飛都為對此進行回應,有待确定)
而就在本周四的時候,科大訊飛也就此事對外做出回應,從回應中看,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底氣。
其回應完全可以歸為兩個方面,第一就是自己的技術是有着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都來自于科大訊飛的自主研發,另一點就是前面已經提到的,在2019年被納入實體清單之後就火速的更換了國産供應鍊。
從這個回應不難看出,科大訊飛有了更多的底氣,也有了更多的自信。
其實除了上面兩個方面,這裡更想說一下當年科大訊飛董事長說過的話,其表示在這個變幻莫測的環境下,我們必須超越自己永争第一,更重要的就是好企業家之間要抱團取暖,而他與華為之間的互幫互助也是值得點贊,不管是當年谷歌斷供華為的語音服務還是去年鴻蒙剛釋出科大訊飛送的助攻,都是一段佳話。
真真切切的希望,國内多一些像華為、科大訊飛這樣的企業出現,自己有技術,害怕你限制不成?
自己有才是真的有!為這樣的企業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