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首先說一下外觀及質感,我選的是12/512G陶瓷白,外覺得外觀很大氣,突出的攝影元件我個人覺得挺有進階感,當然重量确實是有點小重,使用時手拿着還好,就是放衣兜褲兜時有點下墜感。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2、說說性能,畢竟是一代旗艦,螢幕顯示很棒,較我之前使用的華為P40pro真的要更清晰一些。骁龍888目前雖算不上性能最強的,但使用常用的應用速度很快,很少有卡頓情況,即使偶有卡頓也多半是在網絡信号不好因通信不暢造成的卡頓。網上有人說信号差,甚至什麼燒WiFi,反正我沒有遇到過。

3、說說焦點問題發熱和續航,這款手機确實較我之前使用的華為P40pro發熱要明顯一些,我不打遊戲,偶有看視訊,拍照比較多。

首先平時的正常使用包括打電話,短信,微信,頭條或偶爾拍張照片手機是沒有發熱感覺的。 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讓螢幕處于高亮,由于螢幕功耗較大,手機會有些溫熱。但如果長時間看視訊、拍視訊或一直不停的拍照手機發熱就比較明顯了,尤其是夏天陽光下,通常會到40度以上。我曾經遇到因連續不停拍照(差不多一分鐘拍十幾張的頻率)手機發熱導緻拍照功能自動保護的情況,但正常的拍照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耗電也是一樣,個人覺得手機發熱厲害時自然耗電也厲害。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長時間玩手機),一天充一次電完全沒問題。睡覺前電充滿後待機一晚上早上起床時電量依舊為100%。但如果高負荷使用如連續拍照等耗電是比較快的。經檢視日志記錄發現螢幕功耗真的比較高,隻要一直處于亮屏狀态就電量消耗就比較快,當然也可以去做一些節電的設定。不過充電真的很快無論是有線充還是無線充通常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充滿。

4、重點說說拍照,僅僅是自己的感覺哈,影像參數就不多說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底大一級壓死人。以下是和華為P40pro的比較,P40pro當年也算得上影像旗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p40pro主攝2倍變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1u主攝2倍變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p40pro5倍長焦拍攝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1U5倍長焦拍攝

從白天拍的照來看11U主攝并沒有什麼優勢,但五倍長焦略有優勢。下面再來一組夜景對比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p40pro一倍主攝普通模式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1U一倍主攝普通模式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p40pro5倍長焦普通模式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1U長焦普通模式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p40pro超廣角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1u超廣角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主攝夜景11U和P40pro并沒有明顯差距,但5倍長焦在暗光模式下11U優勢很明顯,工地上的智語仍模糊可見,但P40pro基本上糊了,廣角11U明顯更廣。

11U夜景時由于底大進光充足,加之夜枭算法畫面很亮,但高光壓制處理得不算太好,尤其是黑暗中高亮的光源,眩光比較嚴重。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深夜的小區花園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左上角高光部分眩光(鬼影)嚴重

拍照方面總體來講還是令人滿意的,尤其是長焦。下面分享幾張自己用11U長焦拍的建築照片,建築架構及幕牆細節很清晰。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5倍長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5倍長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0倍長焦

談談小米11ultra使用感受,順便嗮嗮攝影照片

10倍長焦

人們都說11U視訊拍攝這塊很出色,但目前沒有太明顯的感覺,可能是自己視訊拍攝不多也沒有對比。

5、最後說說成本效益,我12/512g線下管道買成4599,因為比較看重拍照,是以買之前對比了榮耀magic4至臻,vivo x70+,華為p50pro因沒有5G是以沒有考慮。榮耀magic4至臻7999且不說到底值不值,但拍攝這塊比起小米11U也并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vivo x70+在夜景高光壓制方面有優勢,但長焦相對差一些,且價格也不如11U美麗。

結論:看重拍照功能且不怎麼玩遊戲的朋友真的可以選擇小米11ultra,它的超大底,三主攝,潛望式長焦,128度超廣角,以及突出的鏡頭元件無一不是為拍照設計,我認為無論是榮耀magic4至臻還是即将出來的小米12ultra在拍照方面都不會有太大提升,而小米11Ultra的配置三年内依然能滿足手機主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