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曾經有不少神童,他們年紀輕輕,卻有不世之材,比如曹操的兒子曹沖,他七歲便能稱象,留下後來脍炙人口的“曹沖稱象”;還有司馬光,七歲便知道“擊甕救友”,後世又稱“司馬光砸缸”。
不過,要說神童中的佼佼者,必然是十二歲便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羅,後來,他還曾經官拜丞相。
這位年紀輕輕的秦相,某日面對秦王的難題:要吃雞蛋,而且必須是公雞下的蛋時,他胸有成竹地笑說:“這還不簡單嗎?”

神童甘羅,巧妙化解公雞下蛋難題
戰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在這254年的時間内,誕生了無數的帝王将相,英雄豪傑,其中就有秦國上卿——甘羅。
甘羅出生于戰國晚期,是下蔡人,他的祖父乃是秦國的左丞相,用現代的話來說,甘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甘羅的祖父名為甘茂,他是當時的戰國名将之一,頗受秦惠王和秦武王的待見。
作為一個世家大族的頂梁柱,甘茂剛正不阿,對兒孫的教導更是嚴苛,不過,比起栽培他自己的親生兒子,他把更多的心血,全部傾注到孫子甘羅身上。
這是因為,他的孫子甘羅,雖然年幼,卻天資聰穎,凡事一點即通,是以甘茂盡心盡力地培養他,好讓他未來可以撐起整個甘家的門楣。
而年幼的甘羅,确實沒有辜負甘茂的栽培,在很多事情上,表現出了他過人的天資。
有一次,秦王不知道從哪裡聽信了一個江湖術士的說法,說是吃公雞下的蛋,不僅可以治愈身體上的各種疑難雜症,還可以延年益壽,秦王當即深信不疑,并且将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甘茂。
秦王說:“甘相啊,我給你三日的時間,你去替我尋公雞蛋來。”
甘茂實在是有口難言,但是他又不能違抗秦王的指令,隻好苦着臉答應了秦王。
但是随便去問一個三歲小兒,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會下蛋的公雞,這要讓甘茂去哪裡找呢?
難道讓他拿母雞下的蛋冒充公雞蛋嗎?要是被秦王發現,那可是欺君的死罪。
傳回家中後,甘茂連連唉聲歎氣,為了找這個傳說中的公雞蛋,甘茂是食不下咽,夙夜難寐,整個人就像一隻無頭蒼蠅。
這個時候,甘茂的孫子甘羅看見爺爺這副模樣,忍不住上前問:“爺爺,您這是怎麼了?是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嗎?”
甘茂見了自己孫子,想起他平日裡聰明伶俐,忽然感覺眼前有了希望,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對甘羅全盤托出。
“秦王同我說,要吃公雞下的蛋,并且指令我三日内給他尋來,如果我找不到,隻怕要将我問罪,可是我去哪裡找公雞下的蛋呢?”
甘羅聽完後,先是沉思一瞬,繼而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對甘茂說:“爺爺别擔心,這件事情簡單好辦,孫子已有了主意。”
甘茂心想着死馬當活馬醫,說不定孫子甘羅真的有辦法呢?于是他問甘羅:“你有什麼好主意,說出來讓爺爺聽聽。”
甘羅卻賣了一個關子,對甘茂說:“三日期限後,爺爺不必去上朝,我代替爺爺去。”
果然,三日後,甘茂依據甘羅所言,在家待着,而孫子甘羅替他去面見秦王。
秦王看見一個毛頭小兒,忍不住笑道:“你爺爺為什麼不來?難道是找不到公雞蛋,是以害怕了?”
甘羅謙謙有禮地對秦王說:“大王,我爺爺正在家裡生孩子呢,實在來不了,是以我替他來見大王。”
此話一出,不光是秦王,就連在場的大臣們都震驚了。
男人生孩子?這可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怪事啊!
果然,秦王隻當甘羅是在胡言亂語,并不聽信一個黃口小兒的說辭,他不屑地說:“笑話,男人怎麼能生孩子呢?”
卻不料甘羅沒有半分害怕的神色,反而很認真地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麼公雞如何能下蛋呢?如果公雞能下蛋,那麼男人為何不能生孩子?”
一番話把秦王繞了進去,秦王聽完後,不僅沒有生氣,反而覺得這個小孩很有膽識,他對甘羅另眼相看起來,不僅沒有怪罪甘羅與甘茂,反而還大肆嘉獎了甘羅。
自此以後,甘羅“神童”之名越傳越廣,雖然曆史上沒有可靠的證據佐證甘羅真的巧妙化解了“公雞下蛋”的難題,但是十二歲官拜上卿的甘羅,卻是真實存在的。
原本憑借着甘茂的庇蔭,甘羅的一生應該是順風順水才對,但是好景不長,變故很快發生了。
當時的時代正處于七國争霸當中,烽火狼煙,群雄并起,當時的甘茂深陷權力鬥争之中,不光如此,他還受到其他朝臣的排擠和迫害,為了保命,甘茂選擇離開秦國,投奔齊國。
在逃亡的路上,甘茂遇到了一位縱橫家蘇代,蘇代和甘茂頗有交情,是以甘茂請求蘇代說道:“您是蠟燭,而我想借一點兒您的餘光,以此庇護我在秦國的家人妻女。”
蘇代欣賞甘茂的才華,一口答應下來,蘇代回到秦國後,先是在秦王面前好好吹捧了一番甘羅,直把秦王哄得要給甘茂上卿的官職,但是甘茂拒不回秦;這個時候,蘇代又回去找齊王,對齊王說了秦王有意召回甘茂。
齊王哪肯輕易放人,在齊國,甘茂受到了齊王的禮遇,為了留下這位賢相,齊王立即和秦王一樣,賜予甘茂上卿的官位。
雖然甘茂離開秦國後,有托蘇代照顧他的家人,但是少了甘茂這個頂梁柱,甘家還是很快敗落下去。
說服張唐,自請出使趙國
好在這個時候,年幼的甘羅遇見了秦相呂不韋,呂不韋對甘羅的神童之名早有耳聞,見他是個可塑之才,便讓甘羅拜入自己門下。
呂不韋很是看好甘羅,很多事情也願意放手讓甘羅自行嘗試,在呂不韋的栽培下,甘羅的才學很快大有長進。
根據史料記載,已經掌握朝政大權的呂不韋,近來卻有了一件煩憂的事情。
原來,呂不韋想要攻打趙國,以此擴大他在河間的封地面積,但是當呂不韋派遣張唐去燕國尋求聯合時,張唐卻說:“不成不成,要前往燕國,必須經過趙國,然而我先前已經攻打過一次趙國,如今趙國恨我入骨,若讓我去,必死無疑。”
呂不韋聽他說完,雖然氣憤,卻也沒有辦法強人所難,他為了選出一個可以前往燕國的合适人選,每日都在籌謀着,這一日,恰好他的學生甘羅路過,看見呂不韋心神不屬的模樣,便問:“您為何如此不高興呢?”
呂不韋知道甘羅聰明,便忍不住想要考一考他,說不定他能想出辦法呢?
呂不韋把事情重新說了一遍:“作為人質,燕國的太子丹,已經來到秦國;但是我請張唐到燕國去,張唐卻說害怕趙國找他麻煩,死活不肯去,你說,該怎麼辦?”
甘羅聽完,很快地思索一番,便給出了呂不韋答案:“這事兒簡單,我來勸說張唐。”
呂不韋覺得他有些好笑,他自己尚且勸不動張唐,怎麼一個小孩子就能勸得動張唐呢?
“我都沒有辦法,你能有什麼辦法?”
雖然呂不韋嘴上是這麼說,但是他的心底裡,卻是隐隐期盼甘羅能夠給他答案。
甘羅不甘示弱地說:“我已經十二歲了,不再是小孩子,若您信得過我,應該讓我去試一試。”
呂不韋自然知道甘羅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便說:“好吧,那我就讓你去試一試。”
得到呂不韋的首肯後,甘羅找到張唐,他先是很有禮貌地問候了張唐,接着開門見山地問:“張唐大人,您的功勞比起武安君來,誰的更勝一籌呢?”
張唐沒想到年紀小小的甘羅,居然拿他和武安君的代表人物白起相比,當即冷汗都下來了。
“自然是武安君的功勞大。”
甘羅人小鬼大地點點頭,又問:“那麼呂不韋呂大人與範雎相比,誰的權力更大一些呢?”
張唐說:“自然是呂不韋的權力大。”
眼見張唐已經被自己繞進去,甘羅又接着問:“那麼,敢問大人,範雎想要攻打趙國之時,武安君卻多加阻攔,這使得日後範雎懷恨在心,并且殺害了武安君。如今您說範雎的權力不如呂不韋呂大人,那麼您拒絕呂大人的請求,日後該如何自處呢?”
張唐明白過來甘羅的意思,他這是拿自己和武安君相比,若是違抗上司的指令,以後隻怕不得好死。
是以張唐立刻想明白了事情輕重,答應呂不韋出使燕國。
甘羅勸說成功張唐以後,他又找到呂不韋,對呂不韋說:“我自請先行到趙國,等我與趙國打好關系後,張唐大人便可直直前往燕國。”
呂不韋沒想到甘羅這麼有想法,便問:“這可不是一件美差,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甘羅卻說自己不怕,執意要出使趙國。
呂不韋知道甘羅确實口才過人,有幾分過人本事,便把這件事情與當時的掌權人秦王商議:“您記得甘茂有個孫子嗎?他叫做甘羅,不足十二歲。前些日子我讓張唐去燕國,張唐卻百般推诿,無奈之下,甘羅自告奮勇去勸說張唐,不曾想,他居然真的勸動了張唐。”
秦王問:“那又如何呢?”
呂不韋說:“現在,這個甘羅想要自請去趙國,好為張唐開路,不知大王作何想法?”
秦王想啊,這甘茂雖然最後去了齊國,可他的孫子還可以為秦國所用,想到他能說服老頑固張唐,也不由得高看他一眼,于是秦王同意了:“既然他想去,那就讓他去吧。”
年僅十二歲,官拜上卿
甘羅勸說張唐後,又給呂不韋自請出任趙國,這件事情在《戰國策》中有所記載: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
秦王同意之後,甘羅很快整裝待發,信心滿滿地出發了。
一路跋涉後,甘羅終于來到了趙國,當時的趙國君王趙偃沒有看輕甘羅,而是對他禮遇有加。
甘羅問趙偃:“您知道張唐即将赴燕國擔任丞相嗎?”
趙偃點頭:“自然知道。”
想到先前趙國和張唐的沖突,甘羅循循善誘道:“那您也知道燕太子丹已經來到秦國,将作為人質了吧?”
趙偃說:“這也知道。”
甘羅會心一笑,給趙國君王解釋說:“既然太子丹來到秦國,這就說明,燕國無法和秦國對抗,而張唐即将到燕國擔任丞相,說明燕國和秦國已經達成了和平的目的。”
秦燕聯手,夾在中間的趙國哪裡還讨得到好?
趙偃立刻說:“您有什麼好決策,請說。”
甘羅說道:“如果您願意送給秦國五座城池,那麼我就可以勸說秦王解除秦燕兩國的聯手,以後大王想要攻打燕國,盡管去打吧,秦國是不會插手的。”
趙偃聽從了甘羅的說法,并且親自給秦國劃出了五座城池,讓呂不韋達到了擴大河間地區的版圖的意圖。
作為回報,秦國送回了人質太子丹,這也意味着,秦國和燕國再無關系,果然,日後趙國攻打燕國時,秦國隻作壁上觀。
圓滿完成任務之後的甘羅,回到秦國,受到了百姓的歡呼,和秦王的嘉獎。
為了獎勵甘羅的勇氣和他的所作所為,秦王大手一揮,把甘茂原先留在秦國的所有财産全部賜給了甘羅,而且,還破例讓他官拜上卿。
後來的《史記》寫道: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複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作為一個史無前例的少年上卿,甘羅本該意氣風發,順風順水,為社會做出更多的功績和貢獻,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有關于秦相甘羅的所有筆墨,竟然止步于此。
一個天才的隕落,自然會伴随着諸多的猜測和惋惜,那麼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年丞相甘羅,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進而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有人說甘羅是被生性多疑的秦王嬴政給殺害了,有人說甘羅厭倦官場争鬥,隐姓埋名雲遊天下去了,還有人說甘羅其實是神仙下凡,他在人間的考驗結束了,是以又回到了天庭。
明朝作家馮夢龍曾經在《東周列國志》中提及:“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甘羅遂無疾而終,高才不壽。”
甘羅究竟是如何銷聲匿迹,司馬遷在《史記》中并無記載,隻留下一句:“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這樣一位少年丞相卻草草退出曆史的舞台,讓人不由得想感慨一句:“天妒英才”。
來源: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 甘羅:宰相隻有十二歲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
《戰國策·卷七·秦策五》
賈飛著. 天才鑒定曆史檔案[M]. 2019
羅楊總主編. 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河南三門峽 義馬卷[M]. 2016
禹田編寫. 勵志勝經 智慧讓我更出色[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