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作者:百态人間錄

1997年,中國銀行在查賬時意外發現了一筆來曆不明的外彙存款。

這筆款項的本金為1.2萬英鎊,于1967年存入,30年以來始終無人前來取款,加上30年的利息已經将近有兩萬英鎊。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從業人員驚訝地發現,這筆存款當年是以周恩來總理的名義存入的。

如果按照當時的匯率來算的話,1.2萬英鎊折合成人民币是82308元,而當時周總理的月工資才是400元,這筆存款在當時無疑是一筆巨款。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周總理

周總理一向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幾十年來家庭積蓄幾乎從未超過1萬元人民币,隻要積蓄超過5000元,他就會立即将多出來的錢上交黨費。

即使積蓄沒有超過5000元,周總理也會時而拿出上千元來接濟家鄉的親屬,留下的錢基本隻夠日常生活開銷。

那麼周總理為什麼會有這筆巨款呢?從業人員按照規定進行了調查,由此意外掀開了幾十年前的一段往事,調查結果也讓所有人感動得落淚。

中國銀行的英國職員

時間跨過半個多世紀,回到二戰時期的英國倫敦。

1940年,已經橫掃歐洲的德國軍隊開始向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領土虎視眈眈。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為了打擊英國人的抵抗意志,德國空軍向英國領土進行了長達十個月的大轟炸,英國首都倫敦在轟炸中也沒能幸免。

許多當地公司都紛紛歇業,而設立在倫敦的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為了給國内的抗戰籌集資金,依然在轟炸機的炮火中苦苦堅持。

一天,一個22歲的英國女孩多莉來到了分行辦事處,想要應聘一份工作,從業人員了解之後得知,女孩兒之前上班的公司就在同一棟大樓中,公司因為轟炸而停業,女孩為了謀生隻好另找工作。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經過一番專業考核後,女孩順利被銀行錄用,并成為一名櫃台出納。

當時許多中國海員在國民黨創辦的俱樂部裡工作,他們的工資都在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劃撥和發放。

這些海員在中國的家庭都并不富裕,再加上因為抗日戰争而社會動蕩,許多海員的家裡日子過得入不敷出,極為困苦。

一些海員剛來到倫敦工作時,還每個月都把工資寄回家裡,後來久而久之便在英國沾染上了大手大腳吃喝嫖賭的不良習氣,每個月發的工資都會被揮霍一空。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這一切情況都被善良而富有正義感的英國女孩多莉看在眼裡。

她向這些海員表示,如果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工資寄回遠在中國的家裡,自己可以幫他們減免相應的手續費,這一做法果然減少了海員們大手大腳花錢的不良習氣。

幾年的工作之中,多莉在業務上越來越精熟的同時,對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抗日戰争也在加深着了解。

當了解了日本人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種種罪行後,她感到義憤填膺,對中國人民遭受的苦難深為同情,同時也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抵抗精神由衷佩服。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遭受多次巨大失敗以後,為了鞏固在中國的侵略統治,開始向中國戰場大規模增兵,企圖将中國的抗日力量一舉肅清。

中國軍隊拼盡全力進行抵抗,戰鬥進行得極為慘烈,抗日戰争進入到了異常艱難的時期。

為了給中國的抗戰事業籌集更多資金,中國銀行在倫敦分行專門設立了募捐箱,希望身在英國的華夏子孫能夠為中國的抗戰事業伸出援手。

募捐箱一經設立,倫敦的許多華人華僑紛紛慷慨解囊,而在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工作的多莉也毅然拿出自己一個月的工資投進了募捐箱。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看着許多人為中國的抗戰事業踴躍捐款,多莉心裡很是高興,她相信在那麼多人的支援下,中國的抗戰事業一定能在不久之後取得最終的勝利。

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且頗為氣憤的是,當時負責管理募捐箱的國民黨官員竟然偷偷将一些捐款塞進自己的腰包,拿着華人華僑們的愛國錢财來中飽私囊。

充滿正義感的多莉義憤填膺,對于此事她無法坐視不管,于是趁國民黨官員不在銀行的空檔,她偷偷給募捐箱換了一把鎖,并把鑰匙放在經理辦公室的桌子上。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很快國民黨官員就發現鎖被人更換,于是嚴令銀行經理徹查此事,最後銀行查出此事是多莉所為,那官員馬上向經理施加壓力,讓其将多莉開除。

多莉在經理面前說出了自己換鎖的原因,并痛罵那國民黨官員的腐敗和自私,銀行經理對多莉善良的動機表示了解,也很贊賞她一直以來良好的工作表現,可是迫于國民黨官員的壓力,他還是打算将多莉開除。

這時候,在銀行裡工作的一位正直的中國小夥劉本堃(kūn)站了出來,他義正言辭地在經理面前為多莉進行申辯,指出經理開除多莉的行為多麼不符合道義,難以在銀行裡服衆。

在劉本堃的一番幫助之下,多莉最終得以留在銀行繼續工作。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多莉和劉本堃

對于劉本堃給自己的幫助,多莉非常感激,而同時她也對這個中國小夥本人産生了幾分好奇。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不僅在工作中熱情地互相幫助,而且下班之後也走得越來越近,經常相約一起吃飯、讀書和散步。

久而久之,劉本堃被這個英國女孩身上的勤勞、善良和正義感所吸引,多莉也對眼前這個正直體貼的中國小夥漸生好感。

兩人情投意合,在日複一日的相處中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最終兩人于1949年在倫敦舉行了婚禮,并在婚後生下一個兒子。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多莉雖然沒有去過中國,但是從丈夫口中了解中國以後,她對中國文化愈發向往,在她的要求下,劉本堃給她取了一個中文名字叫劉道蕊。

放棄英國國籍前往中國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帶領百姓推翻了蔣介石的國民黨獨裁政府,10月1日,新中國和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此時的中國經曆了長期戰亂之後,社會百廢待興,急需進行社會建設,而社會建設離不開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援。

于是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國銀行設立了總管理處,向海外各分行發出通告,指令當機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所有資産,等待新中國的接收。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劉本堃早就從國内親人那裡了解到,共産黨是真正為人民的政黨,是與腐敗無能的國民黨完全不同的存在,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英國後劉本堃感到非常高興,他期盼着能盡快與分行的同僚們一起将資産交給新中國政府,然後投入到新中國的金融工作中去。

可是讓他感到憤慨的是,倫敦分行的行長拒絕執行總行的指令,想将銀行的資産全部轉移給台灣的國民黨,為了掩人耳目,他還遣散了大部分員工,隻留下不到十個人繼續留守。

對于愛國的劉本堃來說,他堅決不同意行長的做法,拒絕執行行長所有的指令。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另外他還暗中聯絡了銀行裡其他四名愛國職員,五個人一起在銀行裡組成了起義小組。

經過與行長的一番鬥争,起義小組最終成功保護了這批資産,并将其管理權移交給了新中國政府。

為此,劉本堃被中國銀行總行任命為倫敦分行的經理助理,此時已經出國多年的劉本堃迫切想要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此他多次向總行上司寫信,表示希望能夠回到中國,并且自己的妻子也願意同自己一起回來。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劉道蕊雖然知道中國國内的條件遠遠不及英國倫敦,而且他們的孩子也已經在倫敦開始上學,但是愛屋及烏的心理早已經讓劉道蕊對中國的文化心向往之,于是也希望能夠和丈夫一起前往中國生活。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劉道蕊做出了一個讓親友們深感詫異的決定,她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英國國籍,主動申請加入中國國籍。

最終,劉道蕊終于克服重重困難,于1957年如願以償,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公民。

可是此時新中國依然需要像劉本堃這樣的金融方面人才在海外維持祖國的金融事業,總行希望劉本堃暫時留在倫敦工作。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夫妻倆雖然感到有些遺憾,但也對此表示了解,于是盡心竭力地在倫敦分行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後來在1967年,總行終于同意劉本堃回國,喜出望外的夫妻二人馬上為回國做準備。

此時他們在倫敦已經有了自己的房産和汽車,為了能夠盡快回到國内,劉本堃和妻子将各種家用電器和家具通通變賣,賣不掉的就直接送人。

由于回國心切,兩人将位于倫敦市中心的一棟價值四萬多英鎊的進階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直接以一萬多英鎊的價格賣掉,然後帶着所有的錢,滿心歡喜地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回到中國之後,總行馬上為夫妻二人安排了新的工作,劉本堃被安排在國際部,而劉道蕊則在歐美組參與單據制作。

雖然處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可是劉道蕊很快就适應了下來,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現,她很快被提拔為一名組長,在工作中,她向來要求下屬們做到一絲不苟,哪怕有人在單據上寫錯一個字,她都會提出嚴厲的批評。

這在當時許多員工看來,是極為苛刻,但是對于自己,她也始終嚴格要求,每當遇到緊急事務需要連夜加班時,劉道蕊一個人可以頂上兩個人的工作量,讓組員們極為佩服。

1.2萬英鎊的巨款

當時祖國的社會建設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個地方都需要國家财力的支援,劉本堃和劉道蕊夫妻二人商量決定,将從英國帶回的1.2萬英鎊的外彙積蓄捐贈給國家用于社會建設。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劉道蕊

可是當時大陸并沒有此種類型的正式捐款管道,于是兩人經過考慮之後,直接将存折匿名寄給了周總理,并附上了一封匿名信。

收到郵件的周總理打開信封之後,隻見信紙上以工整的字迹寫着簡單的一句話:支援國家經濟,用于社會建設。

周總理為此既感動又驚訝,按照當時的匯率,1.2萬英鎊折合成人民币是8萬多元,而當時周總理的月工資才400元,這1.2萬英鎊在當時無疑是一筆巨款。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周總理

周總理将存折遞給身邊的從業人員說道:“愛國精神值得贊揚,但是個人的存款國家不能收,盡快查到寄件人,将這筆錢物歸原主。”

劉本堃夫婦早就預料到周恩來總理可能會拒絕收下這筆捐款,于是他們在寄件時使用的是化名,位址也隻填了寄件的郵局位址,從業人員努力查找之後,依然沒有任何頭緒。

暫時找不到巨款的主人,周總理就決定先由自己對這筆款項代為保管,等将來找到這筆錢的主人之後,再将其物歸原主。

可是後來,因為遲遲沒有找到資金的來源,這筆錢就漸漸被人遺忘在了歲月之中。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周總理

1976年,周恩來總理懷着對祖國和人民的挂念,因病離開了人世,而總理讓從業人員在中國銀行中存儲的來自劉本堃夫婦的1.2萬英鎊捐款,依然原封不動地躺在中國銀行的戶頭之中。

直到1997年中國銀行查賬時,才發現這一來曆不明的存款,後來弄清楚這筆錢是當年周總理收到的匿名捐款時,銀行追本溯源,繼續查詢款項來曆。

一番調查之後,銀行終于得知這筆巨款的主人是劉本堃夫婦,當從業人員找到夫婦二人想将這筆錢物歸原主時,他們說什麼也不肯收下。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夫妻倆雖然退休之前都擔任銀行内的重要職務,但是兩人生活簡樸,多年來并不富裕,在晚年之時更是疾病纏身,身體愈發衰弱,可是他們堅定地表示,這筆錢已經向國家捐出,沒有再收回的道理,希望國家能将其用于社會建設。

經過再三商量之後,夫妻倆和銀行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們用這筆錢在中國銀行内部以劉道蕊的名義設立一個基金會,獎勵那些為銀行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這個基金會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發揮着重要作用。

周總理去世21年後,銀行發現他有一筆外彙巨款,調查結果催人淚下

劉本堃和劉道蕊

而劉道蕊的餘生一直和丈夫一起居住在中國,在她的一番努力和多次申請之後,最終她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為共産主義事業而奮鬥的中國共産黨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