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日本水果賣得這麼貴?原來與二戰後的美國上将麥克阿瑟有關

作者:經濟史話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1949年解放戰争之後,國民黨徹底丢掉了大陸,相傳老蔣來到台灣之後,也是痛定思痛,總結怎麼短短幾年之内,自己從世界四大領袖之一,被趕到了這個孤島之上。

老蔣也得出一個結論,說共産黨搞土改搞得好,土地一改革耕者有其田,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生産資料,自然打心底擁護共産黨了。

為什麼日本水果賣得這麼貴?原來與二戰後的美國上将麥克阿瑟有關

是以陳毅元帥不是說嘛,淮海戰役怎麼赢的?是幾百萬老百姓手推車給推出來的,相對而言國民黨在大陸包袱太重,根本沒法搞土改,是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援,失敗這是必然的。

是以到了台灣之後,老蔣也搞土改了,是以國民黨後來在台灣,發展的還是不錯的,可是大家知道嗎?不光台灣搞了土改,日本在二戰之後也搞了土改,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曆史上咱們知道,日本是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本身就是大洋中的一群小島,日本自然災害非常嚴重,什麼地震呐火山、海嘯,說不準就突然來一下,造成很多人口的死亡。

而另一方面,日本這個土地特别特别的貧瘠,日本那麼點的國家,他沒有大的平原,而日本人口又衆多,日本人口比大陸密度還要大,是以日本老百姓實際上生活的是很困難的。

以往我們就講過日本戰國時代,那些名将的身高都沒有超過1米5的,你随便一個今天中國人過去,對當時的日本人而言,那就是巨人。

為什麼日本人身高很矮?這個營養跟不上,土地太貧瘠沒有什麼出産,老百姓吃喝供不上,蛋白質攝取太少,可不這個個子就長不上去嘛。

明治維新之後,實際上情況并沒有特别大的好轉,而且日本的土地兼并也是很嚴重的,封建社會其實都是這樣,有錢的人有勢力的人會不斷的買土地。

而普通的老百姓,你去經營農業,農業是風險非常大的,遇到一個荒年你顆粒無收,你連租子都交不上,你借的錢都還不上,你自己土地就得變賣。

是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土地兼并也非常嚴重,曾經有資料指出,日本當時一半以上的土地是掌握在日本的地主手中的,那麼沒有土地的日本老百姓怎麼辦?有一些人移民到了南美,有一些人闖南洋打拼,還有很多人被軍國主義所洗腦,開始了他們的侵略旅程。

大家記得吧,日本31年918事變之後,侵略了大陸整個東北,當時日本人就搞了上百萬的拓荒團。

什麼意思?日本自己都覺得,我這個領土太狹小了,養不了那麼多人,是以我搶到領土之後,我要把大把的日本人派到這個領土上去,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能在中國生活下來,這樣就能完成長久的占有大陸領土的野心。

而對于日本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出路的,如果沒有對外侵略戰争,那日本那個國内沖突越來越嚴重,未來就有可能引發出類似于大陸的農民起義,然後國内内亂。

但是由于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是以很多窮苦老百姓,要麼成為了日軍士兵,要麼成為了拓荒團成員,到日本國外去謀發展。

也就是說,日本的侵略戰争這幾乎就是注定的,就是為了要轉嫁國内的沖突,那麼二次大戰之後,日本輸了個底掉,不單以往搶奪來的很多殖民地統統還了回去,大量的日軍拓荒團成員也回歸到了日本。

而且日本的工業基礎,幾乎被美軍給榨光了,當年很多日本人實際上,對于原子彈的轟炸不會太感同身受,畢竟那就是一錘子買賣,大家真正害怕的是那個東京大轟炸,又稱之為李梅火攻,那是成年累月的轟炸。

是以戰後的日本實際上一度也很慘,差一點連飯都吃不飽,幸虧麥克阿瑟說服了杜魯門,用美軍的軍艦給日本運來了大量的糧食,才讓日本渡過了這個饑荒的危機。

戰後實際上,麥克阿瑟是日本南韓兩個國家的太上皇,尤其對日本而言,在麥克阿瑟的力推之下,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這是為了使得美國減少因為占領帶來的傷亡。

但是麥克阿瑟爾也要琢磨,天皇制度是能保留,但是不能再像你以前那樣了,全體老百姓都把天皇當成神,天皇說一句話大家都得聽,那你遲早還得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是以在麥克阿瑟的推動之下,日本修改了憲法,天皇是保留了,但是天皇徹底地變成了一個象征偶像,虛君,日本政府的權力被交到了内閣手中。

而且麥克阿瑟還幹了一個事,那就是推動日本的土改,麥克阿瑟也看到了,如果日本的土地,還是大量地掌握在地主手中,普通老百姓沒有土地,沒有生産資料,日本還有這麼多人剛剛打完仗回來,又沒有什麼工業基礎,那這個日本經濟沒法發展。

是以麥克阿瑟在日本推動了土改,當時雖然土改,動了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你想什麼樣人是大地主,那都是有錢有勢的人,但是畢竟你日本是徹底戰敗了,你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是以美國人提出什麼樣的主張,你就必須全盤接受。

正是二戰戰敗,才使得日本的土改推動得相對順利,如果沒有二戰戰敗,日本想土改那也是很難的。

麥克阿瑟提出的土改方案規定,每一個日本人,你名下擁有的土地是受限制的,有點像咱們現在房屋的限購,一個人隻能買一套房,一個人隻能買兩套房,多的怎麼辦,多的必須賣掉,你不賣掉都不行。

日本政府出錢,把大地主手中多餘的土地統統買下來,好比說一個人,你最多可以保留70畝還是80畝土地,超過部分必須賣給政府,而且是政府指定的價格,不賣是違法行為。

那麼政府把這些土地買下來之後,很便宜的租給賣給或者分給這個無地農民,使得日本的土地兼并情況大大得到緩解。

當然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個日本政府手裡有那麼多錢,剛剛打完仗,是啊,妙就妙在政府是可以借債的。

政府可以大額借債,然後拿這個錢去贖買地主手中的土地,而且戰後,由于日本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迅速,是以馬上的通貨膨脹,相當于地主手裡拿到那些錢迅速的就貶值了,日本政府并沒有因為土改,而遭受很大的經濟損失。

是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麥克阿瑟爾對于二戰之後的日本建設,那真是相當有功的,但是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它的局限性的,在二戰剛剛結束之時,日本實際上從一個工業國回歸到了一個農業國,是以需要解決很多人,有地耕有飯吃的問題。

但是從更長遠眼光看,世界各國都是不斷向工業國演進的,你比如說,美國今天3億人口中大概隻有1%的人是農民,确實,農業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行業,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幹一年,沒有多少收成。

而且很有可能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顆粒無收,是以農業是很危險的,很多國家不但不對農業收稅,反而給予農業大量的補貼。

是以以今天的眼光看,日本不應當有那麼多農民,日本應當把大量的農民轉化成産業勞工,隻維持很少一部分農民才好了,日本也應當像美國那樣,搞一些大規模的農場,而不能每家每戶就守那麼幾畝地,搞這個精耕細作。

但是畢竟二戰剛結束的時候,跟現在是不一樣的,而因為土改成立的各種農協組織,後來成了日本地方上非常強有力的政治勢力,不但能夠左右選舉,還能左右很多國家的農業政策。

今天我們說,日本是個發達國家,但是老百姓在吃水果這個問題上似乎是特别困難,買個西瓜一二百塊錢,買個蘋果十幾二十塊錢。

為什麼會這麼貴呢?就是因為日本各種各樣的農協,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把握國家的政策,堅決拒絕大量進口,保護本國農業,那麼最終隻能由日本消費者買單了。

原作者:李承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