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作者:齊魯壹點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這幾日,灌漿麥子當做青儲飼料賣掉的新聞,占據了多家新聞頭條。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尤其是麥子更是北方老百姓的主要糧食。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時常回憶十幾年前收麥子的情景。

每年麥收的時候,父母總是最忙碌的。此時氣溫升高、空氣幹燥,一陣陣熱風拂過麥田,遠處不時傳來布谷鳥的鳴叫,在外打工的叔嬸們先後告假回到了村莊。

麥子成熟的很快,前天去看還是半青半黃的麥田,三兩日便變得一片金黃了。如果周圍地鄰的麥子都已收割完畢,隻剩下你獨自一家,聯合收割機是不願意去的。這個時候,父親一旦聽到附近有聯合收割機作業的消息,不管确切不确切,都要跑地裡去看一看。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夏季收麥就是“龍口奪麥”,不能等,也不能拖。“夜長了夢多”,如果趕上大雨天,有可能一夜之間,麥子就會全倒在地裡,機械用不上,隻能全部用人割,許多成熟幹透的麥穗脫落掉進泥土裡,造成減産。還有的人家,因勞力不足,就算是已經把麥棵子拉到場院裡、打完場,但隻因未把麥粒堆起來用雨布蓋住,轉眼之間,就被瓢潑大雨從場院沖到了附近的小河裡,損失慘重。這些事,我都親眼見過。是以每當收麥子的時候,我們就會全家老少齊上陣。奶奶做飯、燒水,我和妹妹來回跑腿、看場,做好後勤,父親、母親、小姑是主力軍。在還沒有聯合收割機的時候,每每天不亮,他們就拿起鐮刀、捎上一塑膠鼓子白開水,騎上自行車就出發了。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父親說,未出太陽前,地裡有露水,麥穗不容易斷,不浪費糧食。再者,天涼快,出活路。有一句話他雖然沒說,但身為農家孩子的我卻也懂得:這哪是麥子?這是我們全家人的口糧,我和妹妹的學費、奶奶的藥費都在這裡面呢!自家成熟的麥子還豎在地裡,誰也睡不着!睡不踏實。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沒有經曆過收秋收麥的農家生活,很難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對于我們的講解隻能當做故事來聽。有一次,我把鄉親們收麥子、曬麥子的照片,拿給十一歲的大寶看,他感到很新鮮,很好奇,問我:“爸爸,現在都用機器收割友善多了。可是,二十幾年前你們小時候怎麼辦的呢?”記憶中,那時收麥是很繁瑣的:收麥之前,要提前五天左右,先把村外自家的場院打掃幹淨,拔掉野草、野菜,把撿出的石頭、磚塊扔到一邊,再套上牲口把土地耢平;之後潑上水,用碌砫把場面軋平、壓實,這叫“光場”。麥子熟了後,用人工或者小型收割機把麥棵子放倒,再用“草腰繩”捆住,拉到自家場院。之後,再用木叉或鐵叉把成堆的麥棵子散開晾曬,叫做“攤場”。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中午時分,烈日當頭,正是拖拉機拉着滾子“打場”的好時候。雇好機子(村裡有專門給人家打場賺錢的人家),談好價錢,一家人圍坐在場院邊一棵樹下,喝口水或者吸支煙略微休息一下,積攢力氣,一會好翻一遍場,把麥場上底下的麥子翻上來,讓它們均勻受力,讓麥粒更好地從麥穗上剝離下來。這個空檔,父親總會支使我去村頭小賣部買幾支老冰棍或者幾個冰塊,給開拖拉機的師傅買一盒煙。冰糕或冰棍買回來,如果附近打麥場上剛好有鄰居也在,就會讓我給送過去幾支,讓他們也涼爽一下。鄉親們之間的淳樸,至今令我難忘。如果遇上陰雨天,那些早已收完麥子的鄰居,就會主動從屋裡跑出來幫忙,真心實意,沒有絲毫客套。打完場後,後續還要經過“挑場”“堆場”“揚場”幾個環節,新麥才能入倉。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每每這時,父母都累得又黑又瘦、腿疼腰疼。有一年,父親因為沒及時雇到聯合收割機,着急上火,耳朵一下子聽不到任何聲音,直到麥子收回了家,症狀才有所好轉,慢慢康複。母親在外打工的那幾年,我就是父親的左膀右臂,學着父親的樣子翻場、堆場,晚上幫他看場,入倉的時候和他擡袋子……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又是一年麥收時,母親坐上客車回家與父親收麥了。送孩子上學回來的路上,經過一塊剛剛收割完的麥田,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車子。望着高高的麥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兒時割麥子、拾麥穗的情景曆曆在目、久難忘懷。

青未了|淺憶魯北收麥

作者簡介:王冬良,80後,省散文學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供職于山東西王糖業有限公司。偶有文章發表。2020、2022獲濱州日報社大平原(雙年度)文學創作獎。

壹點号 糖業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