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此後,諸侯國開始産生諸侯霸主,其中被周王室賜為伯的有如下幾位:
周惠王十年,賜齊桓公為伯
周襄王十七年,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為伯
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
周顯王五年,賀秦獻公,獻公稱伯
周顯王二十六年,周緻伯于秦孝公
(一) 諸侯霸主齊桓公
1. 齊國之亂——逃亡
齊桓公小白是齊釐公之子,齊襄公之弟。
齊釐公的同母弟弟去世後,釐公把他的兒子公孫無知當成親兒子一樣愛護,讓公孫無知各方面的待遇都跟太子一樣。
釐公死後,兒子襄公繼位,他繼位後立即廢除了公孫無知的優厚待遇。另外,齊襄公做的這幾件事,頗不得人心:與異母之妹、魯桓公的夫人通奸,醉殺魯桓公;命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又不按約定時間派人替換他們。這種情況下,幾個弟弟唯恐禍及自身,紛紛出逃,弟弟公子糾逃奔魯國,有管仲和召忽輔佐;弟弟公子小白逃奔莒國,有鮑叔牙輔佐。
後來,被襄公欺辱的大臣連稱、管至父聯合公孫無知一起叛亂,殺死了襄公,無知自立為齊君。不久後,無知又被雍林人襲殺。
無知被殺,齊國無君,于是在外的幾位公子都想回國争得君位。公子小白自幼和大夫高傒友善,是以齊國的兩個大家族高氏、國氏率先暗中召喚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回國繼位;而魯國也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繼位。
2. 先入為主——謀略
為了阻止小白,管仲另外率領軍隊在莒國回齊國的大路上攔截,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鈎,小白趁機裝死。管仲以為小白已死,派人向魯國報告了這個消息,以為勝券在握,于是魯國送公子糾的隊伍就慢下來了。
而小白中箭後,裝死以迷惑管仲,乘坐喪車一路急行,到了齊國國内又有高氏、國氏内應。等公子糾到達齊國時,公子小白已被高傒擁立為齊君,就是齊桓公。
3. 桓公得管仲——格局
桓公即位後,立即發兵抵禦魯國,與魯戰于乾時,魯兵敗走,齊兵阻斷了魯的退路。齊給魯寫信說:公子糾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殺他,請魯自己動手吧。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我要抓到他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解恨,如果不這樣,齊将圍攻魯國。
于是魯國就殺了公子糾,而召忽自殺。魯人施伯對魯莊公說:齊要生得管仲,不是為了殺他,而是要用他,如管仲被齊任用後必為魯之大患,不如殺死管仲,把他的屍體給齊國。魯莊公不聽,把管仲押解到齊。
齊桓公發兵攻魯,也是想殺掉管仲,但是鮑叔牙對他說:君要治理齊國,有高傒和叔牙就夠了,君要稱霸天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會強盛有威望,切不可失掉這個機會。
桓公聽從鮑叔牙的建議,假裝召回管仲以報仇,實際上想任用他。等管仲傳回齊國時,鮑叔牙前去迎接,到堂阜就把刑具脫掉,齋戒沐浴去見齊桓公。桓公厚禮相待管仲,委任他處理政事。
4. 稱霸諸侯——信義
齊桓公有管仲、鮑叔牙、隰朋、高傒輔佐,勵精治國。對内,實施五家連為一軌的軍事制度,興辦鑄錢、捕魚、煮鹽等事業,赈濟窮人,奉養賢士,得到百姓擁護。
桓公五年,伐魯,魯敗。魯莊公獻地求和,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柯地會盟,将要盟誓之時時,魯國人曹沫拿匕首劫持齊桓公于會盟壇上,要求齊桓公歸還侵占魯國的土地,齊桓公隻得答應。然後曹沫扔掉匕首,回到臣位就做,這時齊桓公後悔了,想不還魯的土地并殺掉曹沫。管仲進谏:被劫持時已經答應了,後面背信而殺之,隻能滿足一時小小的快意;而棄信于諸侯,将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齊桓公歸還了魯國的土地。
桓公七年,與諸侯會盟于甄,桓公開始稱霸。
5. 對外事務——大國風範
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齊桓公救燕,征伐閃人到山戎而還。燕莊公就宋齊桓公回齊境,桓公說:除了天子,諸侯送行不可走出國境,我不能對燕國失禮。是以把燕莊公到達的地方割讓給燕國,并讓燕遵循召公時的法度,向天子進貢。
齊桓公的妹妹叫哀姜,嫁給了魯莊公,但沒有生子。哀姜與魯莊公的弟弟慶父私通,魯莊公死後,慶父殺了繼位者魯公子斑,另立魯湣公。後來,哀姜和慶父謀劃着殺掉湣公,讓慶父自立為君。齊桓公聽到哀姜與慶父淫亂危害魯國,就把哀姜召回齊國後殺死,把她屍體送歸魯國,陳屍示衆。
衛國的衛宣公本來已立太子,并準備娶給太子齊國之女,但宣公見齊女漂亮,就強娶了她,并生了兩個兒子。因為奪妻之事,宣公就想廢掉太子,後來終于是找機會除掉了太子。衛宣公死後,齊女生的其中一個兒子繼位為衛惠公,惠公卒,子懿公立。但是從惠公到懿公,百姓、大臣都不服他們,後來翟人侵入衛國并殺死了懿公,衛又立衛戴公。衛戴公即位當年就去世了,齊桓公因為衛國之亂,就率諸侯伐翟,為衛國在楚丘修建都城,立戴公弟為衛文公。
齊桓公娶了蔡缪侯的妹妹為夫人,有一次二人乘船遊玩,夫人熟習水性,她就故意搖蕩舟船與桓公開玩笑,桓公很害怕,便制止她,她還是晃個不停。桓公發怒,便把她送回娘家卻并不斷絕關系。缪侯也很生氣,于是把妹妹另嫁了别人。齊桓公一怒之下讨伐蔡國,蔡國大敗,缪侯被俘。後來諸侯替蔡侯向齊桓公道歉,齊桓公才放缪侯回國。
桓公三十年,齊伐蔡後又順勢伐楚。楚成王責問為何侵犯楚地?管仲說:齊國有征伐之權,楚沒有向周王室進貢,使先王的祭祀用品不全備;另,當年周昭王南征時死在楚地,是以前來問責。楚成王說:沒有進貢的事,是我的罪過;但昭王之死,楚國沒有責任,因為當時楚國的統治還未達到漢水流域。齊軍停留在陉,楚王使屈完率軍抗擊齊軍,齊軍退駐召陵。齊桓公向屈完誇耀齊軍人多勢衆,但屈完不卑不亢,于是齊桓公與屈完訂立盟約後撤軍。
齊軍經過陳國,陳國大夫袁濤塗怕齊軍經陳國回國,煩擾陳國,因而設法使齊軍走東邊的路,但是東邊的路比較難走。後來這事被齊國發覺,齊桓公就攻打陳國,抓了陳大夫袁濤塗。
桓公三十五年夏,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周襄王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過文王武王的祭肉、朱紅色的弓箭、大車,指令桓公在接受賞賜時不必行跪拜大禮。桓公想要接受,管仲說“不可以”,齊桓公這才按照禮數下拜接受天子的賞賜。當年秋天,齊桓公又在葵丘會盟諸侯,但此時齊桓公更加傲慢了,周襄王還是派宰孔參加。晉獻公生病了,是以來得晚,路上遇到宰孔,宰孔說:齊侯太驕傲了,你還是不要去了。于是晉獻公就回去了。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發生内亂,秦穆公發兵送晉公子夷吾回國即位。齊桓公也率諸侯至晉,支援立公子夷吾為晉惠公。
此時周室衰微,齊桓公組織諸侯會盟,頗有威望,于是想舉行封禅儀式。管仲勸谏說曆來隻有受天命為帝王以後才可以封禅,于是齊桓公列舉了自己的赫赫戰功,說明自己與三代受命的帝王并無不同,完全有資格封禅,管仲見說服不了齊桓公,隻得改變政策說封禅所用須為各種名貴珍稀之物,且要有祥瑞之兆才可,目前是不具備封禅的條件的,這才打消了齊桓公的念頭。
桓公四十二年,戎伐周,向齊告急,齊桓公讓各諸侯發兵駐防。同年,晉公子重耳來齊,齊桓公厚禮相待,并把宗室女子嫁給他,奉送二十輛馬車。
6. 晚景凄涼——親佞遠賢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病,齊桓公問管仲群臣誰可以為相,管仲說易牙烹子以獻桓公,非人之常情,不可;開方放棄太子的尊位事齊桓公,非人之常情,不可;豎刁自願閹割到宮中任宦官,非人之常情,不可。但管仲死後,齊桓公還是未聽管仲勸告,讓這三個人專攬齊國大權。
桓公晚年,不僅重用群小,另外對于繼位人也沒有妥善安排。桓公有三個夫人,但都沒有兒子,有六個姬妾分别生了六個兒子。桓公曾經将其中一個兒子昭托付給宋襄公,立他為太子。易牙與其中一個寵姬關系密切,也有寵于桓公,是以桓公又許諾立兒子無詭為太子。管仲去世以後,有五位公子都謀求被立為太子。
桓公四十三年,桓公病重。五位公子各自拉幫結派,争相成為太子,冬十月桓公去世,公子們互相攻擊,無人為齊桓公裝殓入棺,桓公的屍體停在床上一直有六十七天,屍體上生的蛆蟲都爬到了門外。最終公子無詭繼位後,十二月才舉行了入殓和出殡的喪禮。
但混戰并沒有停止,宋襄公率領諸侯護送齊國太子昭回國并攻打齊國,繼位三個月的無詭被齊國人殺死,其他四位公子的黨羽又攻擊太子,最終在宋國的擁護下,太子昭被擁立為君,是為齊孝公。
政局混亂,一直到八月才将齊桓公安葬。而齊桓公的後代們,他們或是兄弟相争、或是叔侄殘殺、或是荒淫無道被殺,總共有五個兒子都做過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