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個在沙特工作的中國人的見聞

作者:望京戴老闆

在利雅得,我見到了西外畢業的小唐,他來沙特4年時間了。他畢業以後先是去印度待了1年,接着到了沙特,待了4年直到現在。

1,西外畢業

小唐是兩廣人,但是國語卻是一口發音靠後的北方腔調,讓我特别驚訝,原來他在西安上了4年大學。

我問他阿拉伯語應該挺流利吧?他說,不會說。我說你不是西外畢業的嗎?

他說,他對這裡的文化和宗教很不認同,是以學習語言也有種排斥感,于是就一直講英語了。

我說那你還來沙特上班。

他說,謀生和喜不喜歡一個地方是兩回事啊,大部分生活在沙特的華人都過得很壓抑,因為這裡社會文化太保守,需要生活的小心翼翼。

2,做基建行業

在沙特,有大量的中國基建企業,中企幾乎建設了沙特的大部分設施,包括公路、電站、大型場館、高鐵……

由于現在全球能源的均衡化發展,以及沙特賴以為生的石油資源也在枯竭,是以沙特政府不得不面對将來發展走向的問題。

為了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小王子也想出了很多點子,但是似乎實施到實際層面,效果都大打折扣。

小唐說,現在沙特幾乎每個政府部門都會在網上弄一個系統,說白了就是卡一層手續費。比如說你要做一個項目,那麼你可能就要去十幾個部門注冊十幾個系統,然後你就要交十幾門費用,感覺他們政府是窮瘋了……

3,這些年印巴勞工陸續離開沙特

我問,你在沙特4年時間,你從你的工作中,生活中,對這個國家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你覺得這裡人的工作效率,辦事的行政效率各方面友善嗎?

小唐說,其實沙特這幾年變化蠻大的,轉折點大概是2019年小王子掌權以外,提出了各種改革,是以2019年以前的沙特是一個樣子,2019年以後的沙特又是另一個樣子。

我說,2019年以前的沙特啥樣子?

他說,那時候沙特的本國人參與工作的比例不大,沙特基本上依靠外勞。

我問,2019年以後呢?

他說,他們提出了“沙化”“本土化”,政府就開始收緊了外勞的簽證。方法就是提高勞務簽證費用,本來一個印巴勞工在沙特打工一個月掙1500rmb,現在沙特政府一年的勞務簽證收費就8000裡亞爾(1.44萬rmb左右,數字可能有誤差,但是大差不差),相當于雇主每月除了要負擔印巴勞工1500rmb工資,還要給政府支付1200rmb的“勞務稅”。政府變相的給雇主壓力,是以這幾年印巴勞勞工數也在快速下降……

4,沙特本地人普遍懶散

在印巴勞工迅速離開沙特的情況下,沙特政府的布局就是讓沙特本國人積極參與到勞動中。

但是由于沙特人真的太懶了,沙特人四個人的工作效率,抵不上一個中國人的。

沙特人除了懶,而且規矩多,又要一天五次禮拜,一年有一個月齋月(幾乎所有工程處于半停滞狀态一個月)……各種節日、各種儀式……

我說:“宗教真的是生産力的最大‘殺手’,人類的好多勞動都浪費在了無意義的宗教活動上了。”

是以,現在确實有很多印巴勞工撤離了沙特,确實也有很多沙特人替代了印巴勞工的崗位,但是工作效率大大下降,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

這導緻很多外資企業在沙特賺不到錢,很多資金也是識趣的知難而退了……

5,“我給你錢,你别來幫倒忙了”

小唐說,現在很多企業都是采用這種模式,比如說,政府要求“沙化”的标準是10個員工需要有2個沙特人,那麼,我們就找兩個嘴巴把的牢的沙特人,讓這兩個沙特人填充我們企業的名額,完成“沙化”目标。

我說,什麼意思?白白給這2人發工資,這兩個沙特人啥事不用幹?

他說,對,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的,因為沙特人工作效率太低了,很多人不僅完成不了工作,甚至還會幫倒忙,還不如讓他們在家裡待着,我們按照最低标準給他們工資。

我問,最低标準是多少工資?

他說,大概3000裡亞爾吧(rmb5400左右)

我說,什麼事情都不用幹,這個錢白拿?

他說,對啊,很多企業都是這樣完成“沙化”目标的,而且這些沙特人什麼都不用幹,就比印巴勞工辛辛苦苦幹一個月,還多拿一兩倍的工資。

在沙特的吉達,我見到了一位做家電産業的華人:小胡,他跟我談了談他到沙特10年對沙特這個國家的觀察。以及他從事的中國家電企業,逐漸在和日韓家電企業形成正面競争,絞殺。

1,湖南人來吉達10年

我在沙特吉達見到了華人小胡,他是湖南人,來到沙特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他從事的是家電行業,準确來說是就職于國内某最大的空調公司。

既然在沙特生活了十年的時間,他對沙特的認知也算比較深了,他給我介紹了沙特的民生、國情的情況。

最經典的是小胡把沙特的社會結構描述成“沙漏型”結構:也就是富人和窮人都很多(當然,窮人遠遠比富人多),中産階級比例則很小,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畸形的社會結構。

2,沙特的“沙化改革”

小胡說,他在沙特有10年的跨度,也發現沙特這十年的變化特别大。

作為在沙特工作的中企人員,他感受最明顯的就是:沙特小王儲在這幾年提出的“2030年願景”,他的一個改革宗旨就是“讓沙特擺脫目前高度依賴石油産業的經濟結構”。

那麼沙特曾經有多依賴石油呢?在沙特,除了石油和椰棗,其他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勞動力則依賴印巴外勞,本國大量男性失業,依靠政府福利過最底層的生活。

沙特人很懶,基本上效率隻有中國人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以企業一般也不雇傭沙特人。

是以小王儲為了改變這個情況,把人群“趕”到市場裡,讓他們被迫去找工作,有點像中國90年代的“下崗潮”。

然後,“沙化”這個詞語就出現了,“沙化”的意思就是“沙特化”,讓所有的外國企業、外國公司,到了沙特以後,必須雇傭相應比例的沙特人。

3,家電行業在中東

小胡是某國産空調公司的中東代表,他給我介紹,中東這邊的空調還很流行那種“空調一體機”,這在我們國内很罕見。中東在房子修建的時候,牆上會預留一個長方形的洞,為的就是将來裝空調的。

小胡說,在中東市場,空調企業是比較有優勢的,因為這裡的氣候,必須裝空調。在中東海灣國家一年12個月,有10個月必須開空調,再加上中東電價不算貴(他們都是直接燒油發電),是以空調家家戶戶必備!

4,中日韓在中東競争

我問小胡,在中東,家電企業主要是哪些?

小胡說,最早的時候是日本,然後就是南韓後來者居上。

“其實在2015年之前,中國家電企業在海灣國家幾乎是沒有市場的,2015年以後,中國家電企業逐漸到中東布局,到現在(2022年),至少在空調行業,中國企業基本上已經把南韓的市場佔有率搶光了。”

我問:“那除了空調呢?還有冰箱、彩電……”

他說,這些品類目前還是南韓企業的三星、LG在海灣國家地位比例牢固(中國的TCL也還可以),但是中國企業把南韓企業排擠點是遲早的事。

我說:“我的想法和你一樣,因為我之前在拉美和一個做攝像頭的海康員工聊過。他曾經給我總結,中國企業的最大優勢:市場在我們(中國)這邊,資金在我們這邊,時間在我們這邊……中國不像日韓,他們本國市場狹小,輸不起,一旦海外市場潰敗,就沒有戰略縱深……”

5,中國家電企業在海灣國家

小胡說,現在中東家電企業,特别是空調行業,在中東的中國家電企業主要是格力、奧克斯、海信、美的、海爾、TCL、長虹……

我說,我發現中日韓的産業重疊度很高,從家電、到手機、甚至汽車……

小胡說:“中日韓和歐盟不一樣,中日韓互相間的産業是競争關系,歐盟國家則是互補關系……”

我問:“現在中東的家電企業市場佔有率現狀是怎麼樣的?”

小胡說,整個行業在5年前,主要是被日韓企業(三星、LG等)所主導,而現在中國品牌的出海意願越來越強,是以中國品牌在中東攻城略地,這5年開始搶占日韓品牌份額,而且中國品牌和日韓品牌的品質差距還在日漸縮小。

我問,不同家電,中日韓企業在中東的市場佔有率有差別嗎?

小胡說,比如空調中國品牌占絕對優勢,但是洗衣機還是以日韓品牌為主,還包括液晶電視三星也很厲害。而中國家電企業中,美的的品類最全,啥家電都有,是以在中東銷量最大的是美的。

我說,那日韓家電品牌有啥優勢?

小胡說:“日韓品牌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溢價能力很強,中國品牌依舊還沒有給消費者擺脫‘價格低廉’的印象,是以日韓牌子附加值高,利潤空調更大。是以中國品牌目前需要改進的就是市場品牌形象。”

我問,現在單單空調這個家店,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是多少?

小胡說,空調是中國優勢最大的家電産品,中國空調已經占了全球90%的産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