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晉」053

作者:語料彙總

子晉簫,◆同“子晉笙”。○清袁枚《哭阿炘》詩:“非關騎折玉龍腰,耳冷空聞子晉簫。”

子晉(子晉),◆[王子喬]的字。神話人物。相傳為[周靈王]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煉,後升仙。○[晉][葛洪]《抱樸子‧釋滯》:“昔[子晉]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靈王]不責之以不孝。”○[唐][盧眉娘]《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子晉]不聞聲。”○[宋][範仲淹]《天平山白雲泉》詩:“[子晉]罷雲笙,[伯牙]收玉琴。”○[清][袁枚]《新齊諧‧控鶴監秘記二則》:“太後使[昌宗]騎木鶴,呼為[子晉]後身。”

中晉(中晉),◆指遷都[建康]後的[晉朝]。亦稱[東晉]。○[晉][陶潛]《命子》詩:“在我[中晉],業融[長沙]。”○《南齊書‧巴陵王昭秀傳》:“[中晉]南遷,事移威弛。”○[清][何焯]《義門讀書記‧陶靖節詩》:“[漢]季稱[東漢]為[中漢],此[中晉]所本。”

有晉(有晉),◆指[晉]代。有,詞頭。○《晉書‧樂志上》:“天命[有晉],穆穆明明。”○[南朝][梁][沈約]《郊居賦》:“逮[有晉]之隆安,集艱虞於天步。”

王子晉(王子晉),◆即[王子喬]。○[三國][魏][阮籍]《詠懷》之六:“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唐][李白]《古風》之四十:“幸遇[王子晉],結交青雲端。”○[明][袁宏道]《升天行》:“路逢[王子晉],玉簫已吹折。”參見“王子喬”。

唐臨晉帖(唐臨晉帖),◆[唐]人書法多以[晉]人為本,後因以“唐臨晉帖”比喻善於摹仿而少獨創。○[明][陶宗儀]《輟耕錄‧論詩》:“嘗有問於[虞先生]曰:‘……[德機]詩如何?’曰:‘[德機]詩如[唐]臨[晉]帖。’”

三晉(三晉),◆[戰國]時[趙]、[韓]、[魏]三國的合稱。○[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晉國]大夫,[戰國]初,分[晉]各立為國,故稱。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後“三晉”又為[山西省]別稱。○《戰國策‧趙策一》:“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此天下之所明也。”○《史記‧燕召公世家》:“[孝公]十二年,[韓]、[趙]、[魏]滅[智伯],分其地。○[三晉]強。”○[唐][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詩:“[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明][于謙]《暑月將自太行巡汴》詩:“[三晉]衝寒到,[中州]冒暑回。”○[陳去病]《自陽高縣抵大同》詩:“雲軿飛處射晴光,[三晉]雲山接大荒。”

秦晉之盟(秦晉之盟),◆見“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三國演義》第十六回:“[胤]到[徐州]見[布],稱說:‘主公仰慕將軍,欲求令愛為兒婦,永結[秦][晉]之好。’”○《明史‧孫鑨傳》:“乃至[鑨]割[渭陽]之情,[南星]忍[秦][晉]之好。”亦作“秦晉之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小梅》:“年伯[黃先生],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晉]之盟,則唯命是聽。”○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末將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鄒韬奮《經曆·一幕悲喜劇》:“我的父親和我的嶽父在前清末季同在福建省的政界裡混着,他們因自己的友誼深厚,便把兒女結成了‘秦晉之好’。”

秦晉(秦晉),◆1.指[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左傳‧成公十一年》:“[秦][晉]為成,將會於[令狐]。”○《國語‧晉語八》:“[秦][晉]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子孫饗之。不集,三軍之士暴骨。”○[北周][庾信]《慕容寧神道碑》:“衿帶[關][輔],脣齒[秦][晉]。”◆2.[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以指兩姓聯姻。○[唐][杜甫]《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遂停》詩:“頗謂[秦][晉]匹,從來[王][謝]郎。”○[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摺:“倒陪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蘇曼殊]《絳紗記》:“父有契友,固一鄉祭酒,與吾父約,有子女必諧[秦][晉]。”

皮裏晉書(皮裡晉書),◆謂胸中熟悉[晉]代故事。○《梁書‧劉孝綽傳》:“[孝綽]子[諒],字[求信],少好學,有文才,尤博悉[晉]代故事,時人號曰‘皮裏晉書’。”

六卿分晉(六卿分晉),◆[春秋]後期,[晉國][範氏]、[中行氏]、[知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卿秉持國政,並相繼改革田畝制、稅制,圖謀富強,互相兼併,導緻[晉]室瓦解,最後分立為[趙]、[韓]、[魏]三國,史稱“六卿分晉”。○[唐][李白]《古風》之五三:“[趙]倚龍虎鬥,[晉]為六卿分。”

六晉(六晉),◆謂[春秋]末期[晉國]的六卿:[知氏]、[範氏]、[中行氏]、[韓氏]、[魏氏]、[趙氏]。○《戰國策‧秦策四》:“昔者六[晉]之時,[知氏]最強,滅破[範]、[中行],帥[韓][魏]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城不沈者三闆耳。”○《韓非子‧難三》:“夫六[晉]之時,[知氏]最強,滅[範]、[中行]而從[韓][魏]之兵以伐[趙]。”

兩晉(兩晉),◆[西晉]和[東晉]的合稱。○[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東西兩[晉],茲選特難。”○[唐][羅隱]《送蘄州裴員外》詩:“兩[晉]家聲須有主,[六朝]文雅別無人。”○[清][阮元]《<漢學師承記>序》:“[老][莊]之說,盛於兩[晉]。”

井晉(井晉),◆[北漢]的代稱。○[山西]簡稱[晉]。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南有[中條山],北有長城,形如井字,[五代]時屬[北漢]疆域。故稱。○[宋][範仲淹]《答趙元昊書》:“[太宗皇帝],聖文神武,表正萬邦,[吳越]納疆,[井晉]就縛。”

晉秩(晉秩),◆進升官職或等級。○《清史稿‧太宗紀二》:“癸醜,論克[錦州]、[松山]、[杏山]、[塔山]諸將功,晉秩有差。”○[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公([趙仁圃])以[長垣]令有政聲,受知[世宗],晉秩卿貳。”

晉用楚材(晉用楚材),◆謂一國聘用別國的人才。○[嚴復]《<原富>按語》:“國之官事,[晉]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聞監榷之政付之他國之吏者也。”○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參見“楚材晉用”。

晉謁(晉谒),◆進見;謁見。○[明][李贄]《釋迦佛後》:“餘偶來[濟上],乘興晉謁夫子廟。”○《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親家寫一封字來,去晉謁晉謁[危老先生]。”○[葉君健]《火花》十八:“﹝[何雨卿]﹞堂而皇之來到縣城,晉謁他的‘朋友’縣太爺[周華甫]。”

晉陽之甲(晉陽之甲),◆《公羊傳‧定公十三年》記[晉][趙鞅]興[晉陽]之甲,以清君側為名,逐[荀寅]、[士吉射]。後因稱地方長吏不滿朝廷而舉兵內向為興“晉陽之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殷覬]病困,看人政見半面。○[殷荊州]([殷仲堪])興[晉陽]之甲,往與[覬]別,涕零,屬以消息所患。○[覬]答曰:‘我病自當差,正憂汝患耳!’”

晉陽關(晉陽關),◆古關名。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唐][賀朝]《從軍行》:“自從一戍[燕支山],春光幾度[晉陽關]。”

晉賢風(晉賢風),◆指[晉]代文士的一種狂放自傲的風習。○[清][龔自珍]《夜坐》詩:“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晉帖(晉帖),◆指[晉]人的書跡或其摹本、刻帖。○[清][趙翼]《題文信國緻永豐尉吳名揚》詩之三:“紙敝雖同[晉]帖臨,文存不待[束]《詩》補。”○[嚴復]《救亡決論》:“[魏]碑[晉]帖,南北派分。”

晉豎(晉豎),◆《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後以“晉豎”稱病魔。○[唐][張說]《撥川郡王碑》:“積戰多瘡,累勞生疹,恩命尚藥,馳往診之,晉豎以深,[秦]醫無及。”○[前蜀][韋莊]《臥重疾有題》詩:“胸中疑晉豎,耳下鬥[殷]牛。”參見“二豎”。

晉授(晉授),◆[清]制,已得封典的官員,遇朝廷慶典,得再次請封。本人稱授,尚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稱封,已死的稱贈,也稱“晉授”。參閱《清會典‧吏部九‧驗封清吏司》。

晉室,◆晉朝。○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以與晉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又《黜免》:“簡文更答曰:‘若晉室靈長,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運去矣,請避賢路。’”

晉食(晉食),◆進獻食品。○[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附錄四:“‘尊宜’連文彜銘中屢見……當是晉食之意。”

晉盛(晉盛),◆猶興盛。○[明]徐渭《代初進白牝鹿表》:“允著晏清之效,兼昭晉盛之占。”

晉升(晉升),◆提高(職位)。○[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熟悉後宮的禮儀,懂得一些如何晉升的門路。”

晉秦,◆同“秦晉”。指兩姓聯姻。○明周朝俊《紅梅記·探姻》:“外觀不礙爲夫婦,中表何妨作晉秦。我與你同胞共母,卻正好親上做親。”參見“秦晉”。

晉年(晉年),◆[晉][陶潛]自以曾祖[陶侃]為[晉]世宰輔,不欲出仕新朝,故所著文章,在[義熙]以前均書[晉氏]年號,[永初]以後則隻記甲子,以示追思前朝之意。見《宋書‧隱逸傳‧陶潛》。後遂以“晉年”指懷念故朝之思。○[元][薩都剌]《上趙涼國公》詩:“[新亭]不必悲[王導],[彭澤]何曾改[晉]年。”

晉明(晉明),◆猶英明,聖明。語本《易‧晉》:“晉,進也。明出地上。”○[宋][沈遘]《賀正表》之三:“伏以具物於春……恭惟陛下臨教保民,晉明燭蔀。”

晉京(晉京),◆1.[晉]朝的京城。指[洛陽]。○[晉][潘嶽]《金谷集作詩》:“朝發[晉]京陽,夕次[金谷]湄。”○[晉][潘嶽]《河陽縣作》詩之一:“誰謂[晉]京遠,室邇身實遼。”◆2.進京,到京城。○《花月痕》第四六回:“這[梅][歐]兩個晉京,得着了試差,[小岑]卻轉個禦史。”

晉晉然(晉晉然),◆低垂貌;俯下貌。引申為肅敬貌。○《尚書大傳》卷四:“[南山]之陽有木焉,名喬,二三子往觀之,見喬實高高然而上……[南山]之陰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復往觀焉,見梓實晉晉然而俯。”○[鄭玄]注:“晉,肅貌。”

晉階(晉階),◆升級。○[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早達》:“﹝[李文正]﹞晉階資善大夫,賜二品服。”

晉接(晉接),◆1.進見;接見。語本《易‧晉》:“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孔穎達]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明][葉憲祖]《鸞鎞記‧合鎞》:“晉接纔休,雨餘暮春,閨閣且歡娛。”○[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上‧紅白盛事》:“胞姪殿撰公[世恩],中翰公[世榮]俱侍左右,晉接賓朋。”◆2.交接;接觸。○[清][陳用光]《上翁學士書》:“是故兩[漢]諸儒,往往以一士而與公卿大夫相晉接。”○[孫傳瑗]《安徽革命紀略》:“耳目所晉接,或與傳聞失實者異。”○[嚴復]《論滬上創興女學堂事》:“是故婦女之出門晉接,與自行擇配二事,實為無理之所宜,而又為將來必至之俗。”

晉見(晉見),◆進見。○[許傑]《魯迅與蔣徑三》:“他去晉見[魯迅]先生的時候,是帶着他自己自學的學術成績去的。”

晉棘(晉棘),◆指[春秋][晉國][垂棘]之地所產的美玉。○[南朝][梁][範縝]《神滅論》:“是以[晉][棘]、[荊][和],等價連城;驊騮、騄驪,俱緻千裡。”

晉級(晉級),◆升級。○[魏巍]《東方》第六部第十二章:“不是為了升官晉級,更不是為了別的虛榮。”○《人民日報》1983.2.20:“少數黨員幹部利用職權,謀取私利,諸如在建房、分房,按排親屬上學、就業和調資、晉級……等問題上,徇私舞弊。”

晉惠聞蛙(晉惠聞蛙),◆[晉惠帝]昏庸愚暗,嘗在[華林園]聽到蛙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曰:“何不食肉糜?”見《晉書‧惠帝紀》。後因以“晉惠聞蛙”喻愚蒙寡識。○[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摺:“羨殺那知禍福塞翁失馬,堪笑他問公私[晉惠]聞蛙。”

晉號(晉号),◆晉升其稱號。○[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正月十五日》:“[德]自[威廉第一]始以[普魯斯]國王為[日耳曼]列邦共主,晉號[德意志皇帝]。”

晉鼓(晉鼓),◆1.鼓名。作樂時與鐘相應和。○《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鄭玄]注:“晉鼓長六尺六寸。金奏,謂樂作擊編鍾。”○[漢][應劭]《風俗通‧聲音‧鼓》:“《周禮》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晉鼓皆二面。”◆2.特指[晉國]的鼓。○[南朝][梁簡文帝]《金錞賦》:“揮[秦]箏之慷慨,代[晉]鼓之嘽啍,皆能協宮和徵,節往通來。”

晉封(晉封),◆加封。○《清史稿‧宣宗紀二》:“十九年春正月戊戌朔,晉封[惠郡王][綿愉]為親王。”○[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六節:“﹝[嶽飛]﹞不久又晉封為[武昌][開國侯]。”

晉鼎(晉鼎),◆[魯昭公]二十九年,[晉國]大夫[趙鞅]和[荀寅]把前執政[範宣子]所制的刑法刻鑄在鼎上,公之於眾。後遂以“晉鼎”指代國法。○[清][陳夢雷]《贈臬憲于公》詩:“臺衡需[晉]鼎,海宇佇回春。”

晉祠(晉祠),◆[周]代[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的祠廟。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晉水]發源於此。風景優美,為當地名勝之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晉邦(晉邦),◆指[春秋]時代的[晉國]。○《韓非子‧喻老》:“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孫臏兵法‧陳忌問壘》:“子言[晉]邦之將[荀息]、[孫軫]之於兵也……勁將之陣也。”

後晉(後晉),◆[五代]之一。○[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兵滅[後唐],自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公元936年)。以別於[司馬炎]所建立的[晉]王朝。

福晉(福晉),◆滿語。妻子。亦指貴婦。一說即漢語“夫人”的音譯。○[清]制,親王、郡王及親王世子的正室均封為福晉,側室則封為側福晉。○[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王塾師》:“其母某福晉祇生王子一人,日夜焦愁,眠食皆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一回:“今天回門去,我家裏甚麼王爺、貝子、貝勒的福晉姑娘,中堂、尚書、侍郎的夫人小姐,擠滿了一屋子。”

二晉(二晉),◆指[西晉]、[東晉]。○[南朝][梁][江淹]《為蕭太尉上便宜表》:“蓋源起西[秦],波被[東漢],一[魏]不變,二[晉]未革,所從來者遠矣。”

東晉(東晉),◆朝代名。公元317-420年。○[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重建政權,史稱[東晉]。後為[南朝][宋][劉裕]取代。共歷十一帝。

楚材晉用(楚材晉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聲子]通使於[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後因以“[楚]材[晉]用”指引用別國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為別人所用。○《周書‧儒林傳‧沈重》:“[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過時制,表請還[梁]。○[高祖]優詔答之曰:‘……不忘戀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晉]用,豈無先哲。’”[清][錢謙益]《光祿大夫鐵山王公墓志銘》:“[楚]材[晉]用,國士是以長嗟;[秦]智[虞]愚,賢哲為之永歎。”○[鄭觀應]《盛世危言‧遊歷》:“果如此講求研練,十年以後,[中國]內外文武人才皆當輩出,決不緻有乏才之患,亦何庸[楚]材[晉]用,僱募洋師。”

楚才晉用(楚才晉用),◆比喻用才不當。○[鄒韜奮]《不能兩全》引[吳曉晨]信:“既是天賦他聰敏的資質,是削足就履般來受這特殊環境的支配,[楚]才[晉]用,那是不可能的。”參見“楚材晉用”。

朝梁暮晉(朝梁暮晉),◆[五代][馮道]為相,歷五朝八姓,於喪君亡國略不在意。自號[長樂老],著《長樂老自敘》,歷陳官爵以為榮,時論卑之。○[元][劉因]有《馮道》詩諷之曰:“亡國降臣固位難,癡頑老子幾朝官。朝[梁]暮[晉]渾閒事,更捨殘骸與[契丹]。”後因以“朝梁暮晉”喻人反覆無常,沒有節操。○[清][梁清標]《王鐵槍》詩:“朝[梁]暮[晉]者誰子,[段凝]之輩真如蟻。”亦作“朝梁暮周”、“朝梁暮陳”。○[明][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誇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明][楊慎]《升庵詩話‧蕭子顯春別》:“‘[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挂柳掃輕塵。○[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迎新。昨別下淚而送舊,今已紅妝而迎新。’娼樓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於此。”參閱《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

晉劇(晉劇),◆[山西]的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四個劇種的合稱。過去有一時期曾用以特指中路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