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目新聞專訪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尹錫悅宣誓就職,“經濟算盤”如何左右中韓貿易?

作者:天目新聞

5月10日,南韓總統尹錫悅的就職典禮在國會大廈前舉行。這意味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正式履新,開啟為期五年的執政生涯。

經濟問題曆來是政府和國民最關心的問題。這位全新的“掌舵人”上台,考驗他的不僅是本國的經濟,還有大國之間的經貿關系。

由于尹錫悅主張南韓外交向美日靠攏,其“親美”态度引發了各界擔憂。當下相對穩定的中韓關系,是否面臨着新的考驗?尹錫悅的“經濟算盤”,是否會影響中韓貿易?為此,天目新聞記者專訪了國際問題專家、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馬曉霖。馬曉霖教授曾任新華社駐中東記者、國際新聞深度報道與評論負責人、《環球》雜志總編輯。

天目新聞專訪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尹錫悅宣誓就職,“經濟算盤”如何左右中韓貿易?

圖源:新華社

發展南韓經濟 能與中國“斷舍離”嗎?

61歲的尹錫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晉“明星”。馬曉霖介紹,尹錫悅帶着“政治素人”“網紅”“鐵面檢察官”和“南韓特朗普”等很多名頭快速登頂,這位法律背景出身、缺乏從政經驗、政經立場雙保守的總統,将如何處理外交内政,也令一些觀察家頗感擔憂。

正如尹錫悅所說,“中韓關系的發展對南韓意義重大”,對地緣相親的兩個大國來說,尹錫悅上台後的一系列政策,必然會左右兩國關系。

日前,南韓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公布了尹錫悅政府的施政藍圖和具體施政課題。在最受關注的中韓關系方面,施政課題指出,中國是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韓方有必要與中方保持和發展合作關系,并将在互相尊重與合作的基礎上推進對華外交工作。

這一表态,也印證了一個客觀事實:南韓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國。目前,中國是南韓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國。據海關最新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韓貿易總值為7649.2億元,同比增長8.4%。南韓與中國的貿易規模遠遠超過與南韓日本、美國貿易的總和。

“即便是在疫情沖擊下,中韓貿易仍舊逆勢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勢頭。南韓的制造業和中國密切相關,如果南韓要和中國在經貿投資領域‘斷舍離’,這将會是南韓‘自取滅亡’的行為。”馬曉霖說。

馬曉霖分析,南韓未來的經濟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外交政策。中國經濟對南韓經濟保有強大的塑造力,中韓密切的聯系,決定了尹錫悅政府不能背對中國一頭紮進美日懷抱。否則,處理不好中韓關系會動搖本國經濟基礎,對尹錫悅政府也會産生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外經濟領域,尹錫悅反複提出“經濟安保”的概念,主張在尖端技術領域強化與美國的合作,確定核心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鍊的穩定,通過積極參與主要全球貿易協定等方式擴大國際合作。

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之下,“多元”“合作”是尹錫悅對外的主旋律。尹錫悅曾表示,應擺脫南韓過去側重于與主要國家發展雙邊外交的戰略,追求與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相符的國際地位,實作合作對象多元化,積極參與構築多邊和小多邊形态的合作網絡。在競選期間,尹錫悅還提出旨在引導資訊通信技術發展、擴充數字基礎設施的“東亞廣域共同體”設想。

在馬曉霖看來,尹錫悅曾宣稱“要改變未來”,其實對一位“政治素人”而言,最佳路徑是立足現實并“蕭規曹随”——讓南韓在經濟上依托中國這個超級引擎和巨大市場,在外交上保持多元平衡穩健務實。

天目新聞專訪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尹錫悅宣誓就職,“經濟算盤”如何左右中韓貿易?

圖源:新華社

強勢的“市場派” 能兼顧社會公平嗎?

除了要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術”,在尹錫悅面前,本國經濟難題也同樣棘手:一方面是疲軟的經濟增長、飙升的物價,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公平和經濟結構的問題。

南韓官方資料顯示,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8%,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準。而外界對南韓的經濟增長預期不算樂觀。4月初,亞行釋出《2022年亞洲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南韓今年經濟增速為3%,較去年調降0.1個百分點。

“南韓的資源和市場都在海外,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新冠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大宗産品上漲,對國内通脹形成壓力;另一方面,全球産業鍊受阻,出口不暢、市場萎縮,國際貿易承壓,這都是尹錫悅要解決的經濟問題。”馬曉霖說。

在治理國内經濟方面,尹錫悅有幾把“刷子”?在今年競選期的記者會上,尹錫悅被問到“如當選總統,與文在寅總統最不同的政策主張是什麼”?他的回答是:“尊重市場規律。”

從其施政目标來看,尹錫悅的經濟主張為“民間主導政府推動的充滿活力的經濟”,顯示出新政府将經濟主導權歸還于企業和普通群眾,以此釋放民間創意和活力的決心。

馬曉霖認為:“尹錫悅和國民力量黨代表保守勢力,主張市場經濟和自由競争,減少政府幹預,反映了三星和現代等大企業、大财閥的主張。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必須要兼顧社會公平,過于強調市場競争一定會犧牲公平正義,比如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的利益。”

疫情沖擊了南韓的方方面面,中小企業經營者的經濟狀況惡化尤為明顯,南韓經濟結構極化的問題也令人擔憂。南韓統計部門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南韓小工商業者和個體戶從業人數同比減少13.5%,營業利潤同比劇減43.1%,負債總額為294.4萬億韓元(約合1.5萬億人民币),同比大增19.3%。

不過現在,尹錫悅“燃眉之急”仍是抑制通脹。日前,尹錫悅公開表示,将穩定物價作為最優先課題加以推進,并敦促政府迅速采取燃油稅下調30%等穩定生活物價的措施。而南韓央行自去年以來多次加息,最近一次,南韓将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1.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