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涞源:草根文藝人活躍鄉村大舞台

涞源:草根文藝人活躍鄉村大舞台
涞源:草根文藝人活躍鄉村大舞台
涞源:草根文藝人活躍鄉村大舞台

□保定日報通訊員 肖淑靜

整理好衣帽,支上鼓架子,調好三弦,隻見鼓錘落、三弦起,一場西河大鼓表演開始了。4月27日上午,涞源縣塔崖驿鄉塔崖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了黃金有、王樹民兩位耄耋老人的主場。

黃金有打闆幹淨利落、唱腔質樸激昂,王樹民則撥弄三弦氣定神閑,節奏歡快明朗。一曲下來,兩位老人鞠躬緻意,坐到一旁,等待今天第一批國小員的到來。

去年,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按村民需求,縣裡撥款添置了不少文化娛樂器材,兩位老人一有空閑就來這兒切磋技藝。

“已經有20多年沒摸過了。”王樹民撥弄着三弦感慨地說,“我們倆從十七八歲學藝那時起就做搭檔,那時候走街串巷賣藝。”

“我是自小聽着兩位老人說書長大的。當時二老就是我們這裡的明星,大鼓一敲,十裡八村的人都趕來湊熱鬧。”塔崖驿村黨支部書記劉文峰說。

西河大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有着上百年的曆史,流傳範圍廣、從藝人員多,深受群衆喜愛。随着時代變遷,昔日深受大衆喜愛的“明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在政府給我們搭建了這個平台,我倆自娛自樂的同時,也給鄉親們帶來不少歡樂。”

一通大鼓唱古今。兩位老人不僅對傳統的《楊家将》《呼家将》《紅顔》等傳統曲目記憶猶新,還根據目前形勢編寫了《奮進十四五》《鄉村振興譜新篇》《抗疫之歌》等曲目。

“我們要把村裡的新變化寫進唱詞裡,把黨的好政策宣傳出來,這也算發揮餘熱吧。”兩位老人思路清晰,筆耕不辍,經常結合所見所聞所感現場創作。

據塔崖驿鄉宣傳委員王巍巍介紹,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系列黨的好政策,給予了農村草根藝人豐厚的創作土壤,兩位老人編寫的曲目朗朗上口,村裡的大人孩子時不時會哼上兩句,他倆也成了黨的政策宣傳的主力軍。

“爺爺,咱們今天學什麼?”上完網課的趙雅欣、石凱政等6個小朋友跑着來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着急地圍着兩位老人問今天的上課内容,好奇地拿起鼓槌敲上兩下。

“今天我們先了解西河大鼓的曆史。”從西河大鼓的起源到西河大鼓的流派演變,老人說得頭頭是道,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西河大鼓是鼓、闆、弦同時配合唱詞,鼓聲響起,眼随手動,眼睛要有神,手勢向上走,腳下丁字步一定要紮穩,唱腔講究樂律和節拍,下面我給大家示範一下。”敲一通,唱一段,恨不得把平生所學都傾囊相授,對于孩子們主動學習西河大鼓,兩位老人滿心歡喜,“希望孩子們能堅持下去,把西河大鼓傳承下去。”

“下一步,我們打算在塔崖驿中心國小開設西河大鼓的興趣班。”塔崖驿中心國小校長于紅東對于西河大鼓文化的傳承也有自己的想法。

政府搭台,群衆唱戲。目前,塔崖驿村已經有書法、廣場舞、二胡、西河大鼓等草根文藝志願服務隊5支,每到節假日、農閑時節都會開展各種文藝演出,既豐富了當地群衆的文化生活,也展現出新時代農村的精神風貌。

近年來,涞源縣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五有”标準,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激起了鄉村文化振興的一池春水。目前,全縣285個行政村16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已經建成并達标,各村都有自己的文藝隊伍、文化能人。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一平台,不僅要送文化下鄉,還要挖掘草根文藝工作者,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持續增強農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