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寄語

會和孩子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當你累了、着急的時候,是不是容易為了孩子的一個小行為,對他“惡語”相向?現實中,這樣的傷害每天都在發生着,看不見,摸不着。

1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寫道:“我們習慣于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了解,指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帶着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你沖着孩子吼叫時,孩子大腦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罵完就過去了。” 等到次數多了,孩子已經免疫了,根本不在乎你說了什麼。

而且,如果父母帶着攻擊性的言語,很容易摧毀親子之間的信賴和尊重。父母情緒很糟糕時,是無法教會孩子任何道理的。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3

為什麼我們對自家人更苛刻

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家庭親密綜合征”,指人們最容易把情緒宣洩給最親近的人。

像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典型的就是“窩裡橫”。在外面溫文爾雅的人,可能回到家裡一言不合就會跟父母幹起架來。或者一個對學生很有耐心、獲獎無數的優秀教師,在自家孩子面前,卻一刻都沒了耐性。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了“人格面具”的理論,即人在社會進化過程中會形成人格面具,以獲得社會認同。不同的人在不同場合,會戴着不一樣的人格面具。

不是有那麼句話嘛,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之是以有這樣的差别,是因為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把世界分為外部和内部兩大部分。

外部世界裡,我們需要獲得社會認同,就會不由自主地迎合社會需要,比如更專業、更開朗、更寬容等,展現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内部世界裡,沒有社會認同的壓力,我們就會容許自己表露出真實的自我,讓壓抑的情緒爆發出來。

而家,就屬于安全的内部世界,家人也不是外人。是以,不少人在家裡直接越過了誠意溝通的步驟,任自己的情緒肆意宣洩,隻要不合自己意願,想不耐煩就不耐煩,想發脾氣就發脾氣,甚至想開罵就開罵,想動手就動手。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4

吼叫是一種放肆,教育需要克制

戒吼很難,但并不代表爸爸媽媽無法遠離吼叫。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願意為孩子改變,收斂自己的脾氣,學着情緒管理。

給自己一個心理的冷靜時間,多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為什麼會生氣?

我弄清楚真正的原因了嗎?

除了沖孩子發脾氣,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

有了諸如此類的心理對話,才能避免帶着脾氣的教育,喚回理智。

另外,家長在孩子頂撞你時,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沒辦法讓孩子有效地停止頂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的處理方法往往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

▊遇事冷靜,賞罰有度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

在孩子頂撞你時,你應該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這這個小家夥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後,你就會了解為什麼突然之間這孩子變得那麼粗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父母緩和氣氛和自己的情緒。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直截了當地對孩子說“不許頂嘴”,還不如說“我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換一種口氣說嗎?”或者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說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氣頭上,父母也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注重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平時都愛跟人頂嘴,跟老人發生沖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是以,父母多多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而不再頂嘴的。

▊減少對孩子的溺愛舉動

隻有把對孩子溺愛的氛圍驅除了,頂嘴現象才能減少。當他變得講道理聽話時,則要用鼓勵的言行強化他的轉變。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營造民主的家庭氣氛

在家裡營造出足夠的民主氣氛,誰說的有理就聽誰的。并且鼓勵孩子随時講出自己的感受,随時化解孩子的委屈。别怕你會沒有威信,其實你越這樣做,孩子越會了解和認同你。

▊給孩子申辯的權利

即便知道他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後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選擇将功補過的辦法來彌補過錯,這往往是他們最樂于接受的。

對于孩子的頂嘴現象,我們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權威壓制孩子。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後的原因,積極引導孩子,并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5

想吼叫時,不妨把他當成别人家的孩子

“把他當成别人家孩子來看待。”這是克服自己吼叫孩子很管用的一種方式。

當大人打着“為你好”的旗幟,卻深陷“家庭親密綜合征”泥潭時,其實孩子早已一眼看透了真相。

面對别人家的孩子,我們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寬容又開明。那是因為距離的存在,我們常會不自覺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越界,比如問自己:

我該不該對孩子有這麼高的期待?——别人家的孩子,我要客觀評價他的實力,不切實際的期待要不得。

他學不好,我會丢人?——别人家的孩子,他的能力不是你的面子。

我該不該對孩子說這麼情緒化的話?——别人家的孩子,自然要客氣點。

孩子能不能對我言聽計從?——别人家的孩子,怎麼可能像個泥人一樣讓你想捏成啥樣就成啥樣?點到為止就行了……

古人說:易子而教,誠不我欺!這麼換個身份思考一下,我們自然會變成孩子口裡的,可愛的“别人家的家長”。

既然步步緊逼已經被你們充分證明是沒用的,那不妨學會拉開距離,把孩子當成“别人家的孩子”,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現在自家娃身上,不再濫用關愛的名義去打擊束縛甚至扭曲他的人生——畢竟那是屬于他自己的人生,别人無可替代!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不同的家庭,親子之間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有的父母偏重外在的語言表達,有的父母偏重内心和行為,無論哪種方式,真切的愛及和善的态度,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溫馨。

幾米曾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寫過:”為什麼風可以那麼溫柔地對樹說話,而你卻永遠學不會對我溫柔地說話呢?”

不吼不叫,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因為有愛,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越吼,孩子越聽不見!會溝通,才能教育好孩子

看完這篇文章,

您有何感悟和體會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來源網絡,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京學家庭教育視訊号

不幹講理論,不空談真理,不瞎熬雞湯

有料,有趣,好用

輕松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