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智能手機的變化,從螢幕的角度來看就是把顯示面積做得越來越大:從小屏到大屏,從大屏到全面屏,我們想要從螢幕中獲得更多的資訊,廠商們則在有限的機身内塞入更大的螢幕——将屏占比盡可能地做到接近 100%。
一塊完整無孔無邊框的螢幕,可能這就是直闆手機正面的最終形态了,中興 Axon 40 Ultra 就是這樣一款産品。

真全面屏時代或許已經開啟
2016 年 10 月,小米 MIX 橫空出世,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緊接着 2017 年各家手機廠商都開始縮窄手機的上下兩邊,「額頭」和「下巴」都越來越短。
全面屏的競賽由此正式開始,手機屏占比越來越高,前置的傳感器除了前置攝像頭,其餘的光線傳感器、指紋識别、距離傳感器都放在了屏下或是融入了邊框之中。
所有的手機,「劉海」都變得越來越小,從寬額頭到劉海屏,從水滴屏到打孔屏,距離完美的全面屏最後就隻剩下這一枚前置攝像頭了。
終于,中興在 2020 年釋出了天機 Axon 20,成為首個搭載屏下攝像頭的手機,實作了真正的全面屏。
如今,産品已經疊代到了 Axon 40 Ultra,技術更為成熟,屏下攝像頭的隐蔽性越來越好,螢幕素質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可以說,真全面屏手機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全屏無孔再加上左右曲面,上下超窄邊框的設計,讓整個手機就像一塊玻璃。拍一張照片再把手機放下來,機身就能很好地融入環境之中,左右的曲面還讓螢幕的顯示與實際的物體之間有種折射的效果。
這次中興 Axon 40 Ultra 的螢幕素質并沒有因為屏下攝像頭就有所縮水,即便單獨拿出來也是一塊好屏:
6.8 英寸的大屏,分辨率達到了 2480x1116,像素密度達到了 400ppi,全屏藍鑽排列。支援 120Hz 智能高刷,1500nit 的峰值亮度。兩側采用了瀑布式的曲面,有着 71°的超大弧度,整個螢幕的正面觀感十分震撼,可能這就是來自真全面屏的壓迫感。
尤其是這個底部邊框,要比很多手機的左右邊框都更窄,中興 Axon 40 Ultra 可以說把屏占比盡可能做到「極緻」了。
支援 100% 的 DCI-P3 色域,10 bit 色深,在觀影時也能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可能是隐蔽性最好的屏下前置攝像頭,沒有之一
中興 Axon 40 Ultra 的屏下攝像頭隐蔽性很好,亮屏狀态下肉眼很難發現攝像頭的存在,即便是息屏也隻有大角度才能看到它。其他的傳感器也都隐藏于屏下,揚聲器則融入了邊框之中,不仔細看很難發現。
為了将這個屏下的前置攝像頭更好地隐藏起來,中興做了不少的努力:
首發獨立像素一驅一技術,每一個像素都可以被單獨控制,能夠很好地消除邊緣鋸齒效應,顯示更加清晰細膩。
電路設計也做了優化,分布式透明走線,讓屏下攝像頭區域的螢幕沒有電路聚集的區域,畫面顯示更自然。
更新了 UDC Pro 屏顯晶片和 MRC 算法,對屏下攝像頭區域的螢幕進行顯示增強,與螢幕其他部分有更好的一緻性。
而這枚被隐藏起來的前置攝像頭也更新了畫質,四合一傳感器讓單個像素的尺寸達到 2.24μm,擁有更大的感光量。
我們放幾張樣片看一下這枚屏下前置的實際自拍效果到底如何:
其實前置自拍的效果已經和大部分開孔手機的前置沒有什麼差距了,當然相比很多主打高清自拍的手機來說還是要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這樣的畫質用來視訊通話、人臉識别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屏下攝像頭的技術原理和光學屏下指紋的原理很接近,光電式的屏下指紋其實就是一種低清晰度的「屏下前攝」:
通過在屏下放置圖像傳感器,在手指按壓到螢幕上時由螢幕發出強光照亮指紋,再由圖像傳感器「拍下」指紋圖案,通過圖像對比完成指紋的識别。
不過,雖然原理相同,但是屏下攝像頭相比屏下指紋來說難度還是不在同一數量級的。屏下指紋拍到的是低清晰度的黑白圖像,還有螢幕作為光源進行「補光」,而屏下前置攝像頭則需要更清晰的彩色畫面,對于進光量和算法的要求更高。
即便螢幕的透光率做到了足夠成像,但是螢幕的炫光和霧化還是要通過算法解決。中興 Axon 40 Ultra 對此進行了基于 RAW 域的智能畫質增強,能夠大幅提升成像的畫質和通透度。
三主攝影像,個個都很能打
中興 Axon 40 Ultra 采用了三枚 6400W 像素的主攝,其中超廣角和人文主攝都是采用的定制 IMX 787 傳感器,支援全像素全向對焦。而潛望式長焦鏡頭也用了一枚 1/2 英寸的 COMS,支援 OIS 光學防抖。
中興 Axon 40 Ultra 的影像系統和大部分的旗艦機型有那麼「億點點」不一樣,除了三枚 6400W 像素的主攝之外,焦距也和大部分産品不同。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旗艦手機都采用的是等效 26mm 視角的焦段,而中興 Axon 40 Ultra 的人文主攝則采用了等效 35mm 視角的焦段,這個焦段是傳統的「人文攝影」焦段,和其他手機的畫面明顯做出了區分。
我們直接來上幾張樣片,看下 35mm 的視角到底如何:
而且三枚主攝均支援閃電抓拍,能夠根據場景自動智能調節曝光參數,并通過多幀 RAW 合成,形成一張清晰的照片,使得手機成片率大幅增加。
相比其他廠商 26mm 的廣角主攝來說,35mm 這個焦段視角會更聚焦,是以畫面中的主體也會更加突出。對于周圍雜亂的環境收進畫面會更少一些,對我而言用手機拍攝時更容易構圖。
我最喜歡這個人文街拍的模式,可以手動預設對焦距離,螢幕上會出現紅色的峰值對焦,有種用以前估焦的 135 旁軸相機的手感,可以對拍攝物進行預判,當其出現時直接按下快門成像。
而且這個焦段也很适合進行日常生活的記錄,IMX 787 的畫面表現也很不錯,大部分場景下的色彩、白平衡都還原得十分準确,和肉眼觀感差異不大。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畫質很不錯,也能有較高的成片率。
采用相同 CMOS 的超廣角主攝也有很一緻的畫面表現,等效 16mm 的寬廣視角,而畸變則通過自由曲面鏡頭降到很低,在獲得更廣視角的同時,畫面不會有太多的變形。
等效 91mm 的潛望式長焦畫質也相當可用,可以遠距離拍一些動物,或者利用長焦壓縮空間,獲得與肉眼不同的構圖。
而暗光下,這枚 IMX 787 也有很好的畫面表現,無論是 16mm 的超廣角還是 35mm 的人文鏡頭,夜景的畫面都比較純淨,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沒有出現某品牌「将黑夜拍成白天」的奇葩取向。
35mm 這個焦段用來拍人其實要比 26mm 更容易構圖一點,中興 Axon 40 Ultra 的人像模式也有不錯的虛化效果,用來拍半身人像很适合。
不過,某些場景下對于頭發的摳圖還是不夠細節,當然,目前手機的虛化還是難以達到相機的實體虛化效果,幾乎沒有廠商例外。
不過,大部分場景下,中興 Axon 40 Ultra 的成像色彩還是比較精準的,這種畫作可以放心拍攝。
除此之外,中興 Axon 40 Ultra 的相機還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比如可以一鍵拍攝星空、星軌,或者是拍攝出梵高風格的照片。
而機内的濾鏡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風格,拍圖之後如果懶得後期,完全可以直接在手機裡套濾鏡,發發朋友圈還是很不錯的。
視訊方面,這三枚主攝均支援 8k 超清錄影,三種不同的焦段都能得到 8K 級的超高清畫面,而且,中興 Axon 40 Ultra 的多攝同錄同拍功能,一次可以擁有三個視角,對于喜歡錄制 Vlog 或者旅拍的使用者來說,真的特别友善。
還支援 HDR 10,對于有着更嚴格需求的專業使用者來說也能獲得更高動态範圍的素材。
完整的旗艦體驗,沒有短闆
性能上,中興 Axon 40 Ultra 搭載了今年的旗艦晶片骁龍 8 Gen 1,記憶體閃存都用上了最好的 UFS3.1+滿血 LPDDR5。
照例還是用安兔兔跑一下分:
安兔兔跑分結果 1009873 分,其中 CPU 部分 228442 分,GPU 部分 445981 分。
Geekbench 5 單核 1209 分,多核 3426 分。
是以日常的使用性能完全足夠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了,由于不是主打遊戲向的産品,處于對發熱和功耗的考慮,中興 Axon 40 Ultra 将原神限制到了 45 幀,是以我們就不進行遊戲測試了。
續航方面,搭載了 5000mAh 的大電池,并支援 80W 的超級快充,而且還支援 QC 4+ 和 PD 協定,是以很多第三方充電頭也能對中興 Axon 40 Ultra 進行快充了,這一點必須好評!
我們還對實際充電功率進行了測試,峰值功率在 60W 左右,充電線支援 6A 的電流,電壓則在 10V 左右。
除了強大的配置和全面屏之外,中興 Axon 40 Ultra 的設計也很大氣簡約,我手上的是水墨配色,手機背面沒有采用花裡胡哨的彩色,而是沉穩十足的黑色。
當然,也不是完全一片黑,在陽光下還有閃光砂的效果,在抗指紋耐刮花的同時,還有不同光影變幻的效果,顔值極高。
8.41mm 的厚度和 204g 的機身重量在 6.81 英寸的機身上也很均衡,并不會有壓手的感覺。
小結
總的來說,中興 Axon 40 Ultra 在配置上幾乎擁有一切「旗艦标配」——超薄屏下光學指紋、X 軸線性馬達、立體聲雙揚聲器、紅外遙控器這些一應俱全。
而在更為核心的性能、影像、螢幕上,也都達到了一款旗艦産品應有的水準,是以單獨拿出來看也是一個合格的水桶旗艦。
在這些配置的基礎上,中興 Axon 40 Utlra 還搭載了目前隐蔽性最好的屏下攝像頭,對于我這種一直在追求真全面屏的數位愛好者來說,這種形态就是我理想中的手機正面最終形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