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如果要花四五千買台式解碼耳放不參考一下矩聲的mini-i-i Pro3,可能會成為你玩HIFI的最大遺憾之一。

要說這款2年前釋出的mini-i-i Pro3,還得從2009年說起,那會矩聲釋出第一代mini-i-i解碼耳放一體機還隻是采用AD1955雙晶片D/A方案,當時的USB端口最高隻能支援到16Bit/48kHz的數字信号輸入。

經過11年的陸續疊代,目前mini-i系列不僅成為享譽全球的流媒體解碼耳放一體機,D/A晶片也更新到ES9038Q2M,并搭載了讓發燒友垂涎三尺的Crystek CCHD-950飛秒時鐘,而且還支援Roon串流播放和AirPlay推送。在通過USB接口播放或Roon串流播放的時候,支援MQA全解碼。藍牙連接配接則支援LDAC和aptX HD兩個主流高清藍牙連接配接格式。簡而言之它是兼顧國内外HIFI玩家的習慣以及多種使用場景,這也是讓它在海外市場聲名顯赫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款上市兩年已久的産品,目前網上也能找到很多相關評價,本文僅以個人的角度來體驗其不同之處。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這是個人在二手市場買到的9成新的機器,還是照例開個箱吧。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矩聲mini-i-i Pro 3雖然擁有1.7千克的噸位,但其體型是非常小巧的,是以包裝盒并不大,内襯擁有防撞的海綿,盡管是二手的,開箱時的興奮還是有的。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全家福展示,除了mini-i-i Pro 3機器,隻有一根電源線和一個精緻的遙控闆。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遙控器前面闆是鋁合金材質,後殼為塑膠材質,按鈕則觸感非常舒服的矽膠材質,整體質感肉眼可見。遙控闆上的按鈕圖示設計比較簡潔,使用時最好配合說明書看一看。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矩聲mini-i-i Pro 3外觀展示,和它的LOGO一樣有着分明的棱角,黑色啞光的金屬外殼則讓它整體顯得低調。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機身正面出了一塊3.3英寸液晶顯示屏,左邊還有一個6.35mm的單端輸出和一個4.4mm的平衡輸耳機接口,右邊則是一個多功能按鈕/旋鈕,整體設計如外觀一樣清爽簡潔。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機身做工細節展示,注意前面闆是一個複雜的弧面,左右兩端向内彎曲,照片裡很難展現出這種設計細節,包括這枚黑色旋鈕亦是如此。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再來一張近距離特寫見識見識矩聲的做工,這枚黑色按鈕不止承擔着調節音量的功能,同時還是菜單導航按鍵,使用時阻尼很輕,但有輕微的刻度感。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矩聲mini-i-i Pro 3後背豐富的音頻輸入接口則代表着它廣泛的使用場景,需要注意的是它有IIS LVDS輸入接口,按矩聲官方的說法這在以前隻是他們高端解碼器上才有的配置。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機身底面展示,除了四個略有高度的矽膠腳墊,最明顯的莫過于散熱孔了,這種散熱孔在其機身左右兩側均有分布。個人特地在荊州氣溫達到28℃那天測試了散熱,使用兩個小時也是微熱級别。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因為藍牙和流媒體的加入是mini-i-i Pro 3的一大特色,個人首先就試了下當下國内最主流的藍牙輸入,手機使用的是華為mate30,音源是網易雲VIP,連接配接後自動識别了LDAC,在機身前臉的界面上有着詳細的資訊展示,其UI界面做得确實不錯。

耳機方面個人用的是拜雅T1二代和森海HD650,中低頻上展現的略有溫潤,高頻風格則比較拜雅的直白。

細緻的說其低頻是寬松、舒展類的,有點男聲,下潛較深、器樂分離感出色、聲場開闊、動态較足但量感自然,除了一定的溫潤感,缺點是不夠純淨,在一些打擊樂裡還是會糊,不大通透。

人聲部分比低頻要幹淨一些,而且位置良好,雖有略微明顯的密度感,但解析自然,尤其是厚度控制很出色,聽趙鵬時不會覺得有任何一處低音過重的現象,而且不同音域的細微變化都清晰可見,無論是齒音還是鼻息還是換氣也都都很自然,這種對細節的精準把握在聽女聲時更為明顯,缺點則是讓T1二代少了點慣有的直白。

高頻部分其動态表現還是及格的,瞬态則中規中矩,不過相對中低頻它顯得更具拜雅氣質。樂器表現未呈現出解析過度的迹象,甚至連突出都算不上,亮度自然,厚度拿捏的很好,音色精準,擁有不錯的順滑度,而且小編制管弦樂裡它不僅可以很好的兼顧管樂與弦樂的比例。在大編制的交響樂裡它也展現出了該有的态勢與素質,比起聽小編制更具通透感與音樂味,器樂分離度出色的優勢會更加明顯,但是聲場規模還欠火候。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除此之外,個人還用了我媳婦的iPhone11通過AirPlay連接配接試聽了下,音源依然是網易雲VIP,整體效果自然要好于mate30。除了後者缺乏的純淨感,無論是低頻下潛或凝聚感,還是人聲的解析度包括高頻的動态及瞬态都有明顯提升。不過這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像我其實反而更偏向于mate30在LDAC狀态下的那微醺的味道,雖不如果機表現的音色那麼亮麗,但大多數時候它還要舒展一些,背景也更暗一些。

此處再補充一下,關于mini-i-i Pro 3的無線部分個人暫且僅試用了這兩點,當然還有更高段位的玩法,比如用roon進行串流播放,因為要收費本人暫時不敢嘗試,待有銀子再做打算。個人隻想說mini-i Pro 3的藍牙連接配接很友善,即使随意切換兩部不同的手機,包括信号強度和現在的TWS耳機的體驗感可達到同一水準,而且在用AirPlay的時候連專輯封面都會顯示。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有線端個人試的分别是以CD和PC為前端,前者接RCA,後者接USB。因為官方配件裡沒有贈送USB線,個人直接用TypeC的手機線連接配接,效果比CD要好。

CD端的低頻比較穩健,更适合HD650,下潛足夠深,飽滿有力,器樂分離感比較出色,加上較好的彈性,哪怕是一些歐美柔情搖滾樂也沒問題,就是不如推拜雅T1二代那麼舒展,不過後者的聲場表現的略差。

在人聲方面兩款耳機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暖聲就,T1二代更為純淨,飽滿之餘不失柔和,還有點蓬松感,亮度和厚度都足夠自然,而且中低頻層次感良好,聽趙鵬時有輕微的箱子味,同時兼顧着整體與細節的平衡;但是在女聲方面兩款耳機就沒男聲那麼好聽,個人覺得女聲解析略遜一籌。

不過在CD端兩款耳機的高頻都表現出了相當高的造詣,比中低頻要亮麗,動态和瞬态都很出色,音色更為中正,而且延伸感明顯,同時又很順滑,尤其在HD650上表現的更為舒展大氣。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在PC端,兩款耳機的低頻通透感比前文的連接配接方式更為出色,下潛不如CD上那麼深,但彈性和量感更為自然,那種雄渾的力道渾然天成,而且聲場的規模和輪廓感跟更加出色。

人聲方面,暖聲也沒CD上那麼明顯,雖然稍顯平淡,但溫潤、結實且不失柔和,對于不同的音源有顯而易見的差别反映。

高頻方面僅以拜雅T1二代來說吧,因為個人以前并不怎麼聽管弦樂或者交響樂的,多數時候都是在音箱試音的時候聽聽。最近從聖弦那扒了幾首無損資源來了,配上mini-i-Pro 3和T1二代,後者讓我眼前一亮。

以李斯特的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為例,雖然整體音色偏淡但又有讓人倍感鮮活的樂感,鋼琴聲在臨近清澈的狀态下又有顯而易見的泛音,讓人輕易的感受到臨場感,當弦樂加入進來的時候,那聲場和器樂分離度頓時讓整體立體起來,整個動态自然,瞬态利索,樂感鮮明,通透感不言而喻。

真正享譽國内外的解碼耳放,預算四五千不參考它将是一種遺憾

▲整體總結部分

對于一款輸入方式賊多的解碼耳放,個人認為其聲音是沒法一言以蔽之的,尤其在無線流媒體上還擁有不俗造詣。

作為一款全平衡輸出的迷你台機,矩聲mini-i-Pro3在我手裡駕馭森海HD650和拜雅T1二代是沒有推力之憂的,要把效果做到極緻,個人試聽的結果是PC端+USB輸入,而這也是它的主要使用場景。

相比目前國内市面上的同類産品,矩聲mini-i-Pro3的特點是除了紮實可靠的聲音外,它還有更多同類産品暫時沒有的可玩性。

因為它還可以接駁音箱,我相信不少人會把它歸納為桌面HIFI一類。不過我個人倒覺得在解碼耳放本身作為中和物的存在,矩聲mini-i-Pro3因為加入了衆多無線流媒體方案讓它成為一款集大成之作。

在HIFI播放器塊頭越來越大,便攜屬性越來越弱的時候,像mini-i-Pro3這樣的解碼耳放反而更有可玩性,豐富的輸入方式以及全平衡的輸出方式的實用性讓它拒絕吃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