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孩子問“狗是怎麼來的?”一定認真對待,抓住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文|凝媽悟語

小區裡,養狗的家庭非常多,有高大粗犷型,有短小可愛型。二寶看鄰居抱着狗狗親昵的樣子,他也想擁有一隻狗,每天都要談論關于狗的話題。

狗狗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狗狗也像我們一樣吃飯嗎?狗狗在籠子裡會哭嗎?狗狗長大能說話嗎?孩子看待狗,就像是看待小夥伴一樣,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同類。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好奇自己是從哪裡來,慢慢地,他知道自己如何發育、成長、出生,又進一步知道人類是如何進化而來。他的好奇心也不會止步,而是遷移到狗狗身上:狗是從哪裡來的?也跟人一樣嗎?同樣的問題也會涉及到常見的動物,像貓、魚等等。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常常被問得啞口無言,過去所學的知識并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内容,妥妥的知識盲區。

我知道,孩子對某件事好奇的時候,求知欲旺盛,學習能力也更強,正是教育的好時機,一定要緊緊抓住,認真對待。

于是給他查詢關于物種起源的知識,但發現過于專業、趣味性不強,因為沒有太多知識儲備,我感覺都不好了解,更不用說再講給孩子聽。

正當我發愁的時候,恰好有朋友給我推薦了一本繪本《狼是如何演變成狗的》,一下子像是遇到了大救星,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這本繪本用簡單樸實的語言,清晰地介紹了13種家養動物的進化史,正是孩子們關心的、熟悉的身邊動物。再結合活靈活現的手繪圖檔,孩子更有興趣,也更容易了解。

知識點也特别權威,文字作者是法國的讓·巴普蒂斯特·德·帕納菲厄,他是生物學博士,1989年就開始寫自然和科學書籍,也寫過紀錄片劇本,經驗豐富、專業靠譜。繪圖作者是法國著名插畫家西蒙·貝利,圖畫很具有欣賞性。

繪本從4個角度帶孩子全面了解13種動物

第一,動物的前世,是如何從野生動物進化來。

比如,狗是從狼馴化而來,狼受到人類殘羹剩飯的吸引,人類也發現狼對自己的益處,于是選擇那些聽話、不太好鬥的狼留在身邊,經過代代選擇後,那些親近的狼就變成了現在的狗。

第二,動物的今生,對人類有什麼貢獻,有什麼特點。

比如,狗有牧羊犬、工作犬,能幫助人們看守羊群,還能執行其他各種任務,像導盲、搜救傷員等等。狗已經是人類特别要好的朋友,有很多家庭都會把狗當做自己的家庭成員。

第三,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的差別。

比如狼和巴吉度犬。從體形、耳朵、被毛、尾巴、叫聲、行為表現等幾個方面都有顯著不同,放在一起差別明顯。

第四,動物的品種。

比如,狗有10多個品種,有德國牧羊犬、比利牛斯牧羊犬、馬爾濟斯犬、布列塔尼犬、拉布拉多犬、雜交犬、金毛尋回犬等等,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形态各異,差異巨大。

孩子看完《狼是如何演變成狗的》,收獲特别的教育

提高認知水準。

孩子對平時想了解的狗、貓、魚等動物的來曆有了清晰地了解,也認識了兔子、雞、鴨子、豬、綿羊、山羊、馬、牛、老鼠、蜜蜂、驢、鴿子、羊駝、水牛、鵝、火雞、蠶等多種家養動物,更新了認識。

孩子說:原來狗還有這麼多品種,這麼多名字呢,和我們小區裡的狗長得不一樣。原來貓呼噜呼噜的時候,不是不高興,而是很神秘。原來金魚不适合養在魚缸裡,它可以長到48厘米長。

在比較中積極觀察和發現。

當看到野生動物和家養動物對比時,孩子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會主動尋找一些細節,并用語言表達出來,對觀察力、表達力都是很好的鍛煉。

比如非洲野貓和波斯貓的對比圖,孩子除了積極觀察文字描寫出來的特征,還會增加新的描述。

野貓身上有圓形斑點,看上去像豹子一樣。野貓的耳朵是三角形,尖尖的,真像我們吃的“貓耳朵”。野貓的腿很直很長,波斯貓的腿很短,很可愛。野貓的尾巴耷拉着,也不是毛茸茸的,看上去像是鞭子一樣。野貓的眼睛瞪得很可怕,不像波斯貓那麼溫柔。

更加愛護小動物。

我們常常高喊口号“要保護動物”,但是很多人嘴上說得好,行動上卻很誠實,對小動物并不關愛。很多家養動物的生存環境很惡劣,還有的強迫動物繁殖,為自己牟取暴利。

從小讓孩子知道動物來之不易,和人類共生共榮,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也能激起孩子對動物的保護意識。

像山羊,可以為人類提供羊奶、羊肉,還能提供羊絨、皮革,在研究領域也非常具有價值,通過基因編輯,可以獲得更具有價值的材料。我們用之于動物,取之于動物,應當對動物倍加愛護和珍惜。

結語

如果說了解家養動物的起源就是了解我們自己,一點也不為過。

家養動物一步步進化而來,改善了我們的飲食結構,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條件。讓孩子了解家養動物的前世今生,對人類的益處,也是了解人類社會複雜化的一個便捷管道。讓孩子在長見識的同時,更加愛護動物,動物被保護得更好,也更有利于我們未來的生活。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